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他改變了大明》二十三.會推風波
  盡管爭吵不斷,舉薦李三才入閣的事,還是被東林眾推進到了會推程序。

  會推屬於大明特色的制度,其運行主要包含兩個方面的程序。

  一是在候選人的產生上,要集合眾官,討論商議。凡遇尚書、侍郎、巡撫等官缺,要由吏部組織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堂上官,九卿合議推舉人選;遇更為重要的官缺,如吏部尚書、兵部尚書、總督、以及內閣閣臣等,九卿之外還要有科道官的參與。由於萬歷本人對強勢內閣的不滿,為了打壓內閣,便抬高了科道的權力,到了萬歷中後期凡有會推,科道官已經是皆可參與了。

  二是在選用上,會推候選人名單上呈,由皇帝確定人選,最終任命結果既可以是會推所選之人,也可由皇帝另選他人。這種規定本身便界定出了兩種意見上的分歧空間:眾官員在提名候選人時可能存在的意見不同;皇帝在進行最終決策時與眾官員之間可能存在的意見不同。

  這個會推其實也是宰相職位被廢除之後,自然演化出來的產物。宰相職位的人事權力在那裡,總得有個去向,而並不是每個皇帝都有洪武和永樂兩位大帝那樣的個人能力,皇帝掌控不了的這部分人事權力,一開始就很自然地就流向了吏部,這就讓皇帝再一次感到受到了威脅,出於寄希望於集思廣益以推舉人才,同時削弱吏部的權力的目的,便創造出了“會舉”制度,幾經發展最終演化出了“會推”這種高級官員選用制度。

  這世界上從來都沒有完美的制度,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事鬥爭這個事無論在哪都是普遍存在的,“會推”制度一經確立,皇帝和文官,文官之間就經常因為會推而發生各種衝突。

  這個會推並不能證明大明有多民主,皇帝如果夠強勢,無視這些規矩的時候多了,比如另一時空那位崇禎就經常這麽乾。只不過中期開始明代皇帝無視規矩選用的官員,往往會被其他文官們扣上一頂“幸進”之類的大帽子,都很難把位子坐穩。

  李三才這個人,在當下的大明朝,從來都是爭議極大的人物。是否讓李三才入閣這個問題,一經被推到正式程序上來,朝廷上下自然是議論紛紛,連遼事的關注度都被擠了下去,如果大明有微博的話,李三才可以瞬間就登上“熱搜榜”。

  就一直在冷眼旁觀的朱皇帝看來,不管是保李三才的一方還是彈劾他的一方,都很難以所謂的“邪和正”或者“是與非”這類的單一標準去簡單地分類,甚至都不能以是不是東林黨來區分這兩幫人。

  就像正在彈劾李三才的都察院左僉都禦史王德完,此人在爭國本事件中一直是鐵杆太子黨,多次指出萬歷在皇子們的婚姻等事上奢侈無度之類的錯誤,挨過不少廷杖,也素有正直敢諫的名聲。東林和閹黨之爭,嚴格來說其實是“爭國本”這部無聊的歷史肥皂劇的續集,這位王德完看起來應該屬於是親東林黨一系的。

  不過他這一位不光一直在彈劾李三才,還直言東林大佬鄒元標一開始舉薦李三才,之後看到輿論洶洶就不再堅持原論,諷刺這位東林大佬是首鼠兩端。

  名列另一時空的《東林點將錄》同時還是鄒元標好友的福建道禦史周宗建,這一次卻是完全站在了王德完的一邊,與東林中的其他人在對著乾。這個東林黨周總建,前陣子也正在極力彈劾被另一時空的魏公公認為是東林黨的內閣大學士劉一燝和韓爌。

  東林大佬鄒元標被王德完諷刺了一通,

也沒回擊,倒是有人多管閑事向皇帝報告鄒元標和王德完鬧矛盾,要求皇帝調解。  對此朱皇帝也是一臉懵逼。他們兩個鬧矛盾關他屁事,一個是刑部的一個是言官系統的,鬧了矛盾又怎樣,他是皇帝,又不是居委會的,直接就無視了這個莫名其妙的上疏。

  這回鄒元標坐不住了,立刻上疏說自己和王德完只是觀點不同,沒什麽矛盾,都是別人陰謀挑撥,擺出了一副君子和而不同的態度出來。

  表面上看起來,這一位還真是高風亮節,很有朝廷大臣該有的風度。

  朱皇帝卻是一看到這個貨的名字就犯惡心,厭惡得不行。

  對在他眼裡,鄒元標當年拿張居正死了爹後沒回去守製說事,也就是所謂“奪情”這破事,以此攻擊張居正的時候,那一副儒家憤青的樣子完全是裝出來,他覺得這人心裡存的根本就不是什麽儒家道德,當時他想的不過是未來的利益,那種看似自殺的行為無疑是一場十分高明的政治投機。

  鄒元標一個三甲同進士出身的,還沒考上庶吉士,被放在刑部觀政,又沒有過硬的關系,按照正常程序外放到地方去做官是必然的,想回到朝堂上還不知要熬上多少年,要是一不小心犯了錯,一輩子混下來升到知府位置上就遇到天花板都是大概率事件。他這一攻擊張居正,被貶得遠遠的,名望養出來了,還沒多少年, 投機就獲得了回報,萬歷親政後沒多久就把他召回到了朝堂上,給的還是吏科給事中這樣清貴無比權力又大的職位。

  要說鄒元標不知道李三才是個什麽德行,朱皇帝是一點都不信的。在他看來,張居正雖有各種毛病但終歸大節無虧,這位鄒君子先生用詞那樣惡毒地攻擊這樣一位對大明有大功的重臣,對李三才這種垃圾玩意卻是努力維護,就足以證明這位所謂的君子憤青的成色了。再說了,就算他把儒家那套所謂的孝道當了真,朱皇帝也只會更加地厭惡他。

  通過翻閱的資料,以及最近對執政以來一系列事件的梳理,朱皇帝就越發確認,東林黨不過是朋黨,完全沒有另一時空後世某些人描述得那麽可怕。除開清流言官比例高點之外,東林黨和其他的大明官僚比起來也沒有多少不同的地方。

  到這會,他也算是弄清了只有東林不收商稅這種問題是有多扯淡,執政了這麽久,再加上最近派出無人機深入基層調查後他就確認了一個重要的事實——

  如果認為不支持向大商人收稅的就是東林黨的話,那麽大明朝這麽多的文官裡頭,就真沒幾個不是東林黨了。

  大明的商人並不是不願意交商稅,大明的問題在於,商人們如果不通過行賄和與官僚們結為姻親等手段依附於官僚,就會被官吏們吃得骨頭都不剩,大明的商稅大部分其實都被官僚們吞了,在這個事上,也根本不存在江南士紳和別處士紳有區別這麽一回事。大明收不到商稅,原因和當下許多人樂於將田產投獻於士紳權貴們並沒什麽兩樣。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