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他改變了大明》一十六.遼事(二)
  遼沈失陷之後,大部分文官對前往前線的差事都是避之不及,有一位卻是自請去前線勞軍。

  這位禦史就是推薦孫承宗當兵部尚書的那位親東林的湖廣道禦史方震孺,在遼沈失陷的消息傳來之後,方禦史就感到極為憂慮,天天和人大談遼事,每天都會上疏建言,在朱皇帝面前刷了很多次的臉。

  朱皇帝給他的任務還是挺重的,首先要幫助巡撫安置潰兵,轉送右屯衛的糧食,調查遼沈失陷的原因和具體的經過,為處置後事做準備,順帶和前方通個氣。潰兵雖說沒什麽戰鬥力,但終歸是可以當勞動力用,修築城防。

  另一時空,除開右屯衛的糧食之外,這些事大多也是方禦史去幹的,現在隻不過是提前了一些日子。

  方禦史去遼東辦差前,朱皇帝也例行地召見了他。

  場面話說哈之後,朱皇帝開門見山地說道:“卿此去遼東,當首重協助巡撫安置好潰兵,監督好各運糧官吏,協助新任參政高邦佐轉運廣寧右屯衛之糧,監督巡撫等各員修築城防備戰之事。朕會依卿所奏,發帑金二十萬兩,你此去好生安撫軍士。朕聽錦衣衛上報,遼東總兵李光榮,怯懦不敢戰,截斷河橋阻斷潰兵歸路。朕恐生禍端。卿此去,要好好查一查此人。若是屬實,與巡撫商量後火速回報。”

  “臣領命。”方禦史聞言後,不由有些欣慰,不信任錦衣衛的報告,還派了他這麽個正人君子去查實,這說明天子很英明啊。

  這位方禦史不知道的是,皇帝根本不是什麽不信任錦衣衛,這消息就不是錦衣衛告訴皇帝的。

  “川浙兵戰隕者眾多,卿也需要盡快調查石柱等土司兵馬功過,以便朕論功封賞撫恤。西南不穩,朝廷欲安撫好各土司,以安將士之心。”

  聽完皇帝吩咐的一堆事情之後,方禦史又提了一堆意見,才心滿意足地離去。

  這一位禦史,責任心是很強的,這些日子來每天都是至少三個上疏,天天在提遼事,隻不過人終歸是沒乾過實事的清流,提的意見就沒有幾個是靠譜的。朱皇帝覺得,讓他去做監督工作,總不至於也乾不好。

  遼東兵力肯定是不足的,兵部很快拿出了一個募兵援遼的方案。

  對兵部提出來的募兵方案,朱皇帝掃了眼就直接給打回去了。兵部那幫官僚隻提了要錢要糧派人和在哪裡募兵,對招募什麽樣的人當兵,安家銀子給多少,怎麽保證發到士兵手上,新募的軍隊一路援遼的補給如何解決,這些問題都是提都不提。這樣的提案朱皇帝才不會批準,他又不是正版的天啟那種好糊弄的少年。

  吃空餉朱皇帝可以暫時忍了,他暫時也拿眼下大明官場的各種不良風氣沒什麽辦法,然而這些官員大多都是招募些市井無賴流氓地痞交差了事,這他就沒法忍了。

  這類流氓無產者可以說是眼下的幾種兵源裡最差的,現在的大明對基層的管控能力實在是太過拙計,人一跑了就根本找不著了,根本不可能像對社會控制能力比較強的近代國家那樣嚴懲逃兵,由於嚴重的貪腐,大明軍隊裡的夥食待遇也極差,根本留不住人,根本沒有近代英國那樣葷素不忌地什麽人都往軍隊裡劃拉的條件。

  朱皇帝翻閱過大量資料已經告訴他了,大明官員募兵時招收的這樣一群流氓無產者大多都是拿了安家銀子在路上就跑了,近的例子就有薩爾滸後,遼東出身的文官劉國縉在遼東搞的以遼人守遼土的募兵,拿了安家銀子就跑了一堆不說,

遼地那群智障官僚居然派這種新募兵去前線最危險的堡壘,結果剩下那點也跑光了,二十萬兩銀子白白打了水漂。這幫人就算沒跑的也多是不服從軍令管束的。  眼下的大明,駐軍的補給都未必充足,客軍的待遇可想而知,連吃飽飯都難的話,跋涉上千裡路援遼這些人還不找著機會就逃才怪了。錢被漂沒了一部分朱皇帝能忍,畢竟在當下這麽個坑爹的環境裡,他不能忍也得暫時忍下,但是一分錢用處都看不到,這可沒法忍。

  對於調集各地兵馬的方案,有提調動川兵和西南土司的,朱皇帝看到後都是直接否決。至於調動其他邊鎮兵馬的建議,朱皇帝稍微猶豫了會後,也隻能捏著鼻子認了。他是知道各地都空虛得很,然而眼下的大明,除了拆東牆補西牆又能有個什麽其他的辦法。反正,另一時空的大明朝也這麽幹了,除了西南出了大問題其余地方還好,最多被蒙古韃子入關殺了點人搶了點東西。

  對九邊其他地方的百姓,朱皇帝也隻能說聲對不起。大明朝現在這副德行實在不是一天兩天內就能扭轉的,何況就是張居正時代蒙古人也是時常入關搶劫,再說蒙古韃子和大明打交道了這麽些年之後,也學得理智了許多,他們現在對殺人其實不大感興趣,多數時候大明和蒙古人相處得其實還好, 特別是在土默特部那邊,明軍幫蒙古人放牧、蒙古部落幫明軍看守邊牆這樣和諧的場面其實是經常出現的。好吧,這倒不是蒙古人愛好和平,隻不過是蒙古無雄主,戰鬥力也不比弱渣明軍高多少,大打出手對雙方都沒有好處而已。要是現在俺答汗和土蠻汗這類死了還沒多少年的大佬還在,蒙古人就沒那麽好說話了。

  否定了兵部那群蠢貨拿出來的初步募兵方案後,朱皇帝隻得再次來了次廷議,把自己的顧慮都攤開來和大臣們說了,希望搞出一套稍微靠譜點的募兵方案來。

  第二次的廷議,談的問題是銀子分配,這過程自然少不了爭吵,經過反覆討論,最終還是拿出了一套比之前強一點的方案來。

  招募良家子成了硬性規定,而沿途的補給問題,官僚們一開始是直接推給了地方,不過在朱皇帝的強烈要求下,戶部不得不拿出了一筆錢補給地方,至於安家費這些官僚拿出了以前的慣例敷衍過去。

  在朱皇帝的強烈要求下,另一時空把募兵工作做得比較好的傅宗龍等人獲得了更大的權限和資源,乾得不好的那些,通通被他直接地否決。

  以大明官僚體系的執行力,換上一批人定一些規矩,也隻是能稍微強一點,完全落實根本不可能。對此他倒是不會覺得著急,其實對廣寧軍他本來也沒什麽期待,他的要求也無非是要他們憑堅城用大炮,死守不出,隻派少量精銳騎兵對周圍地區實施騷擾。即使真守不住,也不過是損害他的個人名聲,多葬送一些人的性命,真講起來其實也無關大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