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他改變了大明》二十三.宗藩之議(一)
  隨著時間進入十二月,在前線的局勢越來越緊張的時候,各地藩王開始陸續趕到。

  下詔召集藩王入京之後,在與文官們的反覆討論扯皮中,朱皇帝也不得不和他們進行了妥協,給出的初步的實施意見是,親王擁有大宗地位不降等,從郡王開始降等。

  說起來,有時候大明的皇帝還是想解決宗藩問題的,可大臣們都怕搞出事,被皇帝丟出來背鍋,就算皇帝態度再堅決,也沒有人敢態度鮮明地支持皇帝的決定。嘉靖皇帝就曾想解決宗藩的問題,可即便是一手奠定了嘉隆萬改革基礎的名臣張璁都沒同意。

  沒有文官們的支持,這種命令強行發下去,被給事中們駁回完全是大概率事件。有關宗藩這樣的重大事件,皇帝的聖旨被駁回,那就是嚴重的政治事故,到時候雙方臉上都不會好看。再則,考慮到自己對基層的掌控還很弱,大明現在的官僚體系貪腐問題又太嚴重,自己的人手也不足,現在就把宗藩中最肥的那些豬宰了,自己也分不到多少肉不說,還有引發動亂的可能,朱皇帝最終還是順勢同意了這個初步意見。

  對於皇帝召集他們進京的命令,還沒有幾個藩王敢不接受,大明的王爺們都清楚,當今這一位根本就不是個善茬。

  八月份的時候,朱皇帝在調查宗藩問題的時候,偶爾翻到了一則有關唐藩的事件,發現唐王朱碩熿居然因為小妾的蠱惑,把唐世子父子兩人囚禁起來,還想餓死他們,讓庶子繼承王爵。在另一時空,幾年之後,唐王小妾生的兒子居然還毒死了唐世子朱器墭,也就是隆武帝朱聿鍵的父親。

  這樣的醜事發生在皇族,讓朱皇帝得知後不由大怒,隨即派出了欽差和廠衛的番子,把事實情況調查清楚後,將朱碩熿和小妾生的兩個兒子都奪去爵位貶為庶人,捉拿到鳳陽關押,那個小妾則直接賜死,並嚴令唐王朱碩熿閉門思過,由王世子朱器墭掌管王府大權。

  這一次的事件,再次讓藩王們認識到,當今是個對親王都一樣不會手軟的狠人,對皇帝的命令再生不出一絲違抗的心思。

  私底下,藩王們大罵朱皇帝是建文帝的聲音,甚至都出現了不少。

  也有動了造反想法的藩王,不過他們早就被養廢了,稍微考慮了下造反的後果,以及他們手裡能掌握的軍事力量,就果斷地縮了。反正,皇帝只是在征求意見,還沒真正動刀。再說了動刀,也是郡王降等襲爵,和他們都沒有關系,倒霉的也只是子孫輩,他們的根本利益並沒有被觸及。

  這些在富貴安樂的日子裡,徹底頹廢了的貨色,很快就用各種借口說服了自己。

  隨著藩王們一批批的進京,朱皇帝也在有藩王到達的時候,在宮內召開家宴,逐個詢問他們的意見。

  對於降等襲爵,這些藩王們當然是不會願意的,這幫人個個上來就拿出了堪比戲子的演技,不停地向著皇帝哭訴著。

  他們的說辭都是差不多的,他們家裡人多,還要接濟同族宗室,再要降等襲爵,就要有大批餓死的宗室啦。

  好吧,朱皇帝早就發現,在路上時,這幫人就在排練怎麽哭窮了,看到他們的表演,內心自然是毫無波動,甚至還想笑。

  等表演完,這幫藩王就傻眼了,因為皇帝很快甩給了他們一堆資料,都是他們生活用度方面的記錄,還有有關他們府上那些郡王以下的宗室們淒慘的生活的記錄。

  宗室人口日漸繁衍,到現在只是計算男丁就有六十多萬,

那些遠支,朝廷根本就養不起。  大明的宗室,現在也就是郡王,還有一些和親王關系比較近的日子好過一些。有些宗室,窮困得在山上落草的都有。而各親王,對同族那些遠親的死活,大多根本就不會去管。嘉萬以來,對宗室自謀生路的限制放開了一些,但情況依舊不算是樂觀。

  給他們看完了資料,朱皇帝也懶得罵人,就是讓他們下去好好想想。

  要談正事,當然還得等人都到齊了才行。

  在藩王們到齊前,朱皇帝再次召見了首輔葉向高。

  都清楚這次要談的話題是什麽,朱皇帝也懶得廢話,開門見山地問道:“不知元輔對宗藩如何看。”

  葉向高沉吟了一會後說道:“天下的土地稅糧有限,親藩繁衍無窮,長此以往,後果不堪設想。只是,皇上此舉不免有些操之過急。”

  “元輔是擔心,有人會行狂悖之事?”

  “皇上聖明。”

  “親藩之事,不可拖延。否則,親藩繁衍無窮倒不至於,只是這江山會改姓。”

  葉向高終於坐不住了,很快起身跪下,“陛下為此言,臣應萬死。”

  “先生請起,不必如此。朕這麽說,並非是怪罪先生。只是要與先生講一講,朕近來所悟出的道理。”

  葉向高無奈了,隻得起身,聽聽皇帝要說什麽。

  “朕觀史書,自秦法確立以來,定鼎的各家,卻是從無享國超過三百載的。”

  葉向高聞言頓時就是一驚,他張了張嘴想說些什麽,不過卻是發現皇帝這話信息量極大,說什麽都有錯。他想拿大漢來反駁,又想起前漢後漢雖是一家,但說是兩個朝代也可以。至於兩宋,則更不值得一提。

  “先生可知,為何立國者都以為自家能萬世一系,現實卻是如此?”

  葉向高沉默了,這個問題很不好回答。

  “先生不答,那朕就只有自問自答了。朕以為,無他,不過是天行有常。無論哪朝,都辦不到塞並兼之路。老子有言:‘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可歷代帝王可稱有道者能有幾人?無道亡國,豈不是天道常理?”

  葉向高聞言後,不由心神巨震,皇帝短短幾句話,基本上算是把歷朝興亡說盡。葉向高也清楚,眼下的大明,也完全稱不上有道,而且皇帝本人也絕對是這麽認為的,對大明的前途似乎是十分悲觀。

  從這話,似乎可以看出,皇帝本人在思想上是偏向荀子那一派的,對天行有常這麽個說法十分推崇,怪不得這位對有人拿天象說事提“天人感應”就很不滿。

  這位首輔這時才發現了一個大問題,他們這幫人成天要皇帝做個有道明君,但皇帝真準備做到徹底的有餘以奉天下,他們會高興麽?

  以往他是覺得皇帝是沒懂經義的要領,現在他突然覺得,這少年皇帝聰明得可怕,這一位不是不懂,而是太懂,所以知道有些事不能做,也不敢做。

  這問題葉向高不敢細想下去了,再細想就有點大逆不道。

  “皇上聖明。”

  “有餘以奉天下,總要先從自家做起。元輔有顧慮,朕能理解。此事乃是朕力主之事,出了事,朕來擔責,斷不會讓旁人受牽累。若是此事都行不通,那朕也只有去宗廟告罪,退位讓賢了。”

  葉向高聞言嚇得立刻起身跪下伏地不起。

  “陛下為此言,臣應萬死。”

  皇帝無奈了,他現在發現了,他手下這幫人在他面前說的最多的就是這句話。

  好容易才把這位首輔安撫好後,商量了一陣,雙方才算是達成了初步的共識。

   到了現在,也沒哪個儒家知識分子,真相信會有什麽萬世一系的王朝。另一時空,黃宗羲他們那些人在明亡後的反思,並不是憑空而來的。

   葉向高把皇帝的話細品了一番後,也明白皇帝說的沒錯。每個朝代都有人在大談兼並之害,然而所有王朝都解決不了兼並問題,說白了不都是因為人之道本來就是損不足奉有余,根本沒有辦法解決,至於做到真正有餘以奉天下那是扯淡的,就是在一部分事情上實現這點的君王都不多。

   作為一個聰明人,葉首輔也不是對下面的情況一無所知的, 清楚不解決兼並問題,這大明還是吃棗藥丸。

  至於大明藥丸,那也是以後的事了,葉首輔現在還是十分自信,他覺得,大明雖說吃棗藥丸,但起碼現在江山社稷還是比較穩的。真要把藩王問題解決了,說不得還能多個幾十年的國運。

  其實儒家講的一部分道理,放在此時很大程度上還是正確的。這些內閣大臣們,認為皇帝折騰的都是旁門左道,對解決國家的根本問題沒有多大的幫助,就很正確,大明的問題,肯定不是靠賣點奢侈品就能解決的,不解決根本問題,這大明還是遲早要完。

  只不過他們的話正確是正確,就是太過空泛,根本沒有可執行方案,和廢話也沒有什麽區別。

  皇帝要是真悟到了什麽是真正的治國大道,還準備下手去幹,他們只會感到惶恐。

  在朱皇帝看來,晚明儒家的問題,主要倒不是經濟現實製約下價值取向的封建性,而是他們只會講些正確,但空泛無用的大道理,根本不會做事,意識到了深層次的危機,但又不敢去真正面對。

  在這樣的現實下,他們提出來的解決方案,絕大多數人自己都不信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他們整日提什麽道德心性,不過是為了逃避現實罷了。

  很多都說清代儒家垃圾,但朱皇帝卻是認為,清代出現的經世派比現在的晚明儒家就不知道要高到哪裡去了,經世派雖說也不敢直面深層次的社會問題,但人家起碼還會去研究做事的學問,做一做裱糊匠還是合格的,曾剃頭那幫人的人品且不論,能力比起晚明這一波實在要強上很多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