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他改變了大明》一十.剿匪
  沈有容很快就返回了登萊,準備安排下一個階段的軍事行動。

  這段時間,朱皇帝反覆思索之後,卻是放棄了在魯省大動刀兵的想法。

  原本的時候,他的主要目的也不是聞香教的那幾個刁民,他的計劃是讓聞香教的叛亂分子打進曲埠,把孔府滿門都除掉。

  對孔子,朱皇帝還是敬重的,他的大部分思想在那個時代無疑是進步的,作為一個唯物主義者,在他看來,儒家之所以被人詬病,原因當然是經濟發展的相對停滯,使得儒家失去了進化的可能性而已,儒家在宋明後的反動性是發展相對停滯的表現,而不是原因。

  孔子是孔子,他的後人就是另一回事了。再說了,現在這幫孔府的人,早被另一時空後世的分子生物學考古證明,根本不是孔子後人。這幫人,做起漢奸來熟練得可怕,誰在台上孔家都能保有富貴。對這群人,他當然不會有任何的好感。

  只不過,很快他就發現,除非他有本事把孔家一個不剩地乾掉,不然除去北孔還有南孔。他要想把孔府連根拔起,除非大玩一系列的陰謀,不然也起不到什麽作用。

  朱皇帝很早就清楚,自己不是個玩陰謀的料,他想了一堆計劃,都是起初看來似乎靠譜,細想下去就會發展漏洞極多,畢竟這個事叫人發現了就不好收場。

  在當下,孔府被滅,對政權的聲望來說也是巨大的打擊。

  他最終還是改了主意,決定先把自身的根基打牢,等到實力夠了,就堂堂正正的手段把孔府扳倒,正面搞死儒教。

  而暫時不準備對孔府動手,他當然也沒必要去對聞香教大動刀兵。

  另一時空,聞香教之所以造反,是因為天啟二年廣寧失陷和西南糜爛,讓大明看上去似乎要完,聞香教的頭目徐鴻儒便和王好賢覺得他們有了機會,便約定了一起起兵造反。

  這會徐鴻儒和王好賢都還沒準備造反,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的話,完全可以阻止這場兵禍。

  對付徐鴻儒之類的刁民很容易,不過對這類民間宗教,朱皇帝就十分無奈了,要讓他們不敢造反並不難,但是讓這些玩意不去騙錢,那就非常困難了。另一時空現代,這類玩意一樣沒有被消滅,區別只不過是現代那些玩意大多都披上了十字教之類的外衣。

  這個聞香教創立時間不長,不過發展勢頭卻是很猛,到現在信眾已達到兩百萬。這類宗教瞄準的也大多是底層人民,在人民生活極端困苦的現狀下,天然地容易被用來作為組織造反的工具。

  在時機還不成熟的時候,這類非法宗教頭目大多都只會用它來斂財,以錢財結交朝廷官員。比如這個聞香教,創始人王森就投靠了萬歷王皇后的父親王偉,並開始結交一些太監和文官,王森的第三子王好賢還一度謀得了官位。

  當然,抓捕這些人,不做好準備當然是不行的,軍隊當然還得派出去以防萬一。

  很快,他就召集兵部尚書和內閣進行小規模的廷議。

  把聞香教現在的規模,以及錦衣衛發現,聞香教準備造反這事說了一遍之後。

  朱皇帝開口問道:“眾卿以為,當如何處置?”

  劉一燝很快站了出來,“臣以為,當速速差人捉拿王好賢和徐鴻儒等,嚴加審問,查實其有無犯上作亂之跡。”

  兵部尚書王象乾也跟著補充道:“元輔所言極是,還當申令魯省巡撫、總兵和都司,及河督對聞香教嚴加防范。”

  其他的文官們,

也大多都是這麽個意見。  “朕聽聞,魯省匪患嚴重,聞香教也有犯上作亂的苗頭,甚為憂慮。勇衛營練兵已有一些時日,新式火器戰法尚未得到檢驗,朕欲派勇衛營南下魯省,以備不測,若無事,則進入魯省剿匪。”

  劉一燝聞言不由皺眉問道:“皇上是從何處聽聞,魯省多有匪患?”

  朱皇帝早有準備,就甩給了他們一大波的證據。

  在座的大臣們,看完之後,都是面面相覷。他們中大部分自然清楚,魯省的匪患是有多嚴重的,只不過大夥都在粉飾太平,下面那些地方官都和朝堂上的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真要把魯省匪患嚴重這個事捅出來,大夥臉上都不好看。

  “在朕面前,眾卿就別粉飾太平了。朕的大明是個什麽樣,朕還不清楚麽?不說別的,朕免了遼餉,可多少地方卻是依舊在加征?”

  幾位大臣們聞言又要從椅子上站起,一起下跪請罪。

  “得了,都免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朝堂上歷來都是如此,幾位卿家能有什麽過錯。”

  不過皇帝說是一回事,不起來下跪請罪又是另一回事了。

  “臣慚愧,陛下為此言,臣應萬死。”

  幾位大臣都不敢否認這個事,因為他們都清楚,魯省的匪患根本不是什麽新聞,稍微查一查就能明白,皇帝沒把這事捅出來,意思就已經很明顯了,這事他不會拿到朝堂上去說。

  “都起來。”

  既然皇帝給了大臣們面子,內閣和兵部當然要給皇帝面子,不然這皇帝說不定又要發飆,直接把這事捅出來。

  他們也都認為,這一次勇衛營去剿匪,基本上也不可能有什麽成就的,這麽多年了,說要剿滅山東土匪的還少了麽?可這山東匪患什麽時候平息過?皇帝要折騰就折騰去吧,碰了釘子自然會回頭。

  很快的,在共同的默契下,內閣和兵部就與皇帝達成了共識, 廷議的結果自然是皇帝不把事情鬧大,文官們也同意皇帝的要求發布調令,調兵的決議就由內閣票擬,皇帝親自批紅決定。

  散會後,韓爌很快就面露苦色地說道:“元輔,皇上最近怠政,怕不是對滿朝文武,都失望透頂了。”

  劉一燝長歎了口氣後說道:“吏治敗壞至此,皇上一清二楚,又同我等一樣束手無策,哪能不失望。”

  剩下三位大學士和王象乾聞言,都是陷入了沉默。

  他們中許多人,一開始的時候,也是有理想的,只不過被殘酷的現實教做人之後,都被磨去了棱角。

  幾人隨後說了幾句他們自己都未必信的場面話,便匆匆散去。

  至於嚴懲皇帝說的至今還在加征遼餉的地方官,這個事這幾個月被查出來的多了,他們每次都說要嚴懲,不過每次都和那些官的後台大佬們交易了一番,給的處置也多是不痛不癢,鍋全都推到了那些胥吏們頭上。而且這幾位心目中的嚴懲,和朱皇帝的期望懲處程度也是不一樣的。

  對大明這些官僚,朱皇帝早就看透了,也懶得去生氣,只要他們能再多活幾年,什麽叫真正的官不聊生,他們總是能看到的。

  要說大明的吏治情況,就是張居正當國也算不得好,不過那會比起現在那簡直是稱得上是吏治井然。

  另一時空有人說明實亡於萬歷,在朱皇帝看來,雖說並不正確,但也不是全無道理。短短三十多年時間,大明就變成了現在這副快要入土的樣子,顯然和萬歷對官僚太過寬容,很少下重手整肅有關。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