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他改變了大明》五十三.登萊水師(二)
  吳懷恩歸來後不久,沈有容再次帶著水師出海,前往遼南巡視,接渡南逃的南四衛難民,順帶核實皇帝賜給的遼南水文資料。同時,他還有一個任務,那就是向皇帝此番特意邀請的貴客,崇明沈家的少主沈廷揚介紹泰西航海技術。

  對於帶著閑雜人等上戰艦,還是私自出海做著走私生意的豪強家的少主,沈有容是有些抵觸的,不過這是皇帝的密令,他也只能服從。

  朱皇帝讓沈廷揚來參觀登萊水師,當然是有深意的。

  崇明沈家在另一時空的明末也算是有點名氣的家族,沈廷揚還是位抗清民族英雄,曾力主過在崇禎朝搞海運這件事。沈家屬於控制著長江到北方貿易的沙船商幫中的一員,他們手下的船丁擁有一定的武力,屬於典型的地方豪強家族。在此時的朝堂上,崇明沈家其實也不是默默無名的,沈家在援朝之戰和遼東戰事中都接受了朝廷征調,派出船隻協助後勤工作,屬於掛上了號的紅頂商人。

  朱皇帝召見沈廷揚的目的,當然是要和沈家通個氣,為解決好即將建立的東江鎮收攏的難民吃飯問題做準備。

  沈家和其背後的沙船幫的運輸能力,早被朱皇帝看上了,他需要在不久後沙船幫把江南的糧食運到東江鎮。也希望沙船幫從現在開始學習先進的航海技術,更好地在未來完成海運任務。

  在船艙裡呆久了有點悶,沈有容決定來到甲板上放放風,看了看不遠處的隱約可見的小島,對身邊的火長問道:“到了何處了。”

  這個名叫陳大牛的魯省籍火長立刻恭敬地回答道:“回總兵,南隍城島。”

  火長也稱夥長,是明代的一種船上職位,負責西方的船長技術方面的工作和引水職責,屬於高技術海員。

  看了看不遠處的那座小島,又看了看小島東南部的那座小山,抬頭張望了下天空中的太陽,感受了下風浪強度。對著隨行的幾位家丁吩咐道:“測算下緯度。”

  軍校很快就從船艙裡拿出了一個形狀有些奇怪的木製的儀器,此物名為象限儀,或叫“竿式投影儀”。

  這個東西是16世紀末英國航海家約翰·戴維斯發明的象限儀,用於在航海時測量地球的緯度。其製造和使用原理很簡單,航海者無需像使用星盤或簡單象限儀時所要求的那樣設法看太陽,而是利用棍棒投射到刻度計上的影子,其影子端的位置表明了太陽的高度,這樣緯度就可以計算出來了。這種象限儀在風平浪靜的時候使用,首次將緯度測算精確到了分。

  沈有容也不是真想知道這兒的緯度是多少,考核這幫識字懂簡單數學的小校的次數太多,他都能記下了。

  那個與沈有容同姓的青年,此時正饒有興趣地在一旁看著小校測算緯度,並不時地問上幾個問題。

  一番測算之後,家丁們很快報出了數據。

  “回總兵,此處緯度為北緯38度3分。”

  到了現在,沈有容終於徹底理解為什麽少年皇帝要求他辦這個學堂了,識字懂數學的人才,對水師幫助很大。比如有了這個象限儀,定位的精準度都高了不少,更不容易迷失方向,還能大致估算離某個具體目標的距離。

  皇帝最近給他的一套旗語指揮信號體系,經過初步的試驗,沈有容也很快看出了其價值,如果有大量識字也學會了旗語的低級軍官,指揮水師作戰會更加容易。

  聽到這個數字,沈有容滿意地點了點頭,“不錯。”隨即又看了看,

那個華服松江青年。  皇帝對這個叫沈廷揚的年輕人似乎很看重,沈有容現在還弄不清楚原因。通過這幾日的接觸,他對這個年輕人印象還不錯。此人好談經世致用方面的話題,於國事非常熱心,並不是那種混吃等死的紈絝子弟。

  至於皇帝為何要見這個年輕人,沈總兵覺得自己並不需要知道。

  船上的火長在一旁有些羨慕地看著少年小校,對於這種從泰西傳來的測算什麽緯度的方法,他有些抵觸,因為有了測算緯度的方法,他們家傳的牽星術就沒有用了。牽星術其實也是在用模糊地估算緯度定位,比起象限儀直接把緯度測算精確到分,就差得太遠了,所以這種航海用象限儀一出,牽星術的價值就大打折扣。

  而他已經老了,許多泰西傳來的新東西他學不會。

  沈總兵帶來的新事物中,唯一讓這個老火長感到滿意的,只有沈總兵手裡的海圖,那海圖可比登萊水師手上的海圖精準多了。在登萊到遼南這一塊海上有著許多小島的地方,靠地文信息配合象限儀定位更是準確得讓人感到驚訝。

  最讓這位老火長感到心思複雜的是,沈總兵居然強製要求他們帶徒弟,打破了手藝代代相傳的老規矩。

  他們這些人對總兵強製要求他們帶教徒弟很不滿,一開始甚至很抵觸,搞起了非暴力不合作,不過在第一月考核成績出來後,帶徒弟帶得好的那位拿到了高達到3兩銀子的獎金之後,所有人都非常自覺地徹底服從了沈總兵。

  不止是航海業,大明各行各業的許多工匠,現在都有嚴重的敝帚自珍習慣,手藝往往是代代相傳,收徒也多有嚴格的數量限制。這種封建的師徒相傳關系,在某些領域無疑是有其合理性的,畢竟教會了徒弟餓死了師傅的事,在一個購買力極度低下市場規模不大的地方,可能性是很大的。

  對於這樣的現狀,朱皇帝當然是不可能容忍的。解決的辦法他也多的是,帶徒弟給高額的績效獎勵,外加權力直接碾壓,目前還沒有哪個手藝人能扛得住。

  接來下的行程,沈有容很快又命令船員開始測算航速。

  水手們用一根繩子拴上木桶,並在繩子上系上相同距離的繩節。當船隻行駛時,把木桶從船尾拋下然後數繩子節,用沙漏計時,在單位時間內有多少個繩節出去了,就算多少節航速。

  “回沈總兵,航速4節。”

  節這個單位,以及這種測算航速的方法,也是朱皇帝強製推廣的。

  原本大明測算航速的方法是用一片木板,由專人在船頭扔下海,然後這個人就用一個固定的速度往船尾走。當木片和人同時到船尾時,就能算出一個固定的船速,具體是多少和這個人走路的快慢有關,每個測量人都不同。這個方法的歷史非常古老,三國甚至更早的時候就出現,到現在也沒有多少變化。

  對於朱皇帝把一個時辰分割成兩個小時,測算航速的方法和度量單位完全向泰西靠攏,沈有容一開始是有些抵觸的。只不過,反覆對比過一段時間之後,沈有容就把大明的老方法拋棄了,用繩結也測不出精確值, 但比用傳統的辦法還是強那麽一點。

  皇帝賜下的東西,讓沈有容感到最為驚奇的則是海圖本身和上面標注的洋流信息。

  朱皇帝給他的海圖是外星大佬直接用衛星拍出來的照片打印出來的,精度完全是現代水平的,當然能讓他感到驚訝。

  對於洋流方面的知識,沈有容到現在還不是完全理解,對於海風推動這個因素,他能理解,但對海水分布密度差這種因素,他就有點抓瞎。不過這並不妨礙他認識到洋流對海上航行的影響,這一段時間在渤海灣和遼南地區實驗過一陣之後,讓他確信了洋流的存在。他最近已經開始認識到,在差不多大的風力和風向條件下,洋流經過的區域和沒有洋流的區域,海船的航速對比是非常明顯的。

  這些日子,借助新的海圖上標注的洋流信息和象限儀,沈有容很快摸索出了一條直航遼南用時更短的航線。比起以前沿著島鏈慢慢行駛,無疑是快得多。

  在朱皇帝的計劃中,沈有容手下的這個航海學校,在不久之後是要搬去東江鎮的,到了那裡,他就可以更加不受掣肘地擴大招生規模,為大明趕上大航海時代的末班車打下堅實的基礎。

  通過這段時間的考察,朱皇帝已經確定,這位沈老將軍是有足夠的忠誠度,也是個比較純粹的軍人,決定在不久後任命他為第一任東江鎮總兵。

  對於這樣一位純粹的軍人大半生都不得志,他是感到很可惜的,也很希望這位老爺子,在走之前能為國家立下更大的功勞,讓他的軍旅生涯能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