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最後的三國2:興魏》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 先鋒步兵營
最近隨著台灣購買MQ-9無人機,台灣媒體當然是興奮了起來。

單說MQ-9“收割者”無人機這事兒呢,其實真正值得一談的不多。且不論台灣自己內部預算鬥爭是否能夠通過這類的事,也不說美國是否批準出售,最後出售的海上巡邏型MQ-9的配置等等這些其實都是小事。

真正值得關注的,從軍事層面而言,其實是台灣方面希望建立“無人化”作戰能力的問題。

美軍財大氣粗,無人機上通常都裝多光譜光電,這個確實有錢,當然對於美國軍火的用戶來說這個成本就很高了

長期關注中美俄等主要國家軍力建設的朋友都知道無人武器是這幾個大國都認可的未來發展方向,即使是技術上相對落後的俄羅斯也日益重視這方面的發展,推出了設計與蘇-57聯合作戰的“獵人B”無人機這樣的新型裝備。

而中國大陸的海上、空中、地面的無人裝備,正在十分積極的發展,從近年來每年進行的不同軍兵種和科研機構的類型頗為繁雜的無人機、無人船、無人車競賽,以及各種展會上出現的層出不窮的此類新型裝備,就可以看出無人系統作為一種可能改變戰爭形態的新型裝備,不論是基礎技術研究還是實用化方面,大陸都是絕不放松。

當代無人武器系統的發展階段,有點類似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間“間戰期”的空中力量。各大國真正為“下一場戰爭”準備的“噴火”、“梅塞施密特”都還在作為競速飛機進行試驗呢,在國際戰場上出現的都是些什麽he.51啊,I-15啊這樣的東西,以至於一些中小國家都能造出和它們差不多的飛機,成為“戰鬥機領域的強國”……呵呵。

雖然現在還沒有人提出類似當年“製空權”這樣的理論(牢不萌的“無人機神國”算不算?——一個冷門的梗,看不明白也不必搞懂),但其實主要大國在發展無人機方面是非常明確的。

現在可能很少有人記得,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五大坦克生產國,裡面就包括波蘭。

波蘭二戰前的“軍事現代化”搞的也是風生水起,7TP坦克在當時都不算落後

土耳其TB-2無人機

波蘭在1939年大戰開始時擁有的最好坦克是基於英國威克斯6噸基礎開發的7TP坦克,它的性能與當時德軍的主力裝備38(t)、III號並沒有本質差別,甚至在火力防護性上還“碾壓”了德軍大量裝備的I號II號這些早期坦克。

這就和現在土耳其的TB2在利比亞衝突中因為土耳其人親自上陣操縱,在戰術靈活性等方面還比相對“死板”的阿聯酋人操縱的“翼龍2”要強一些,比如土耳其人好幾次用它摧毀了“鎧甲S1”防空系統。

但是實際上這純粹是因為現在的無人機技術還處於相對早期的階段。

波蘭就算不在1939年被德國打垮,他們後面能搞出更加強大的新型坦克,和IV號、乃至虎式豹式這些二戰中的德國坦克對等嘛?

很抱歉不行——事實上很多二戰前能夠生產坦克,乃至是比較先進坦克的國家,比如日本啊,匈牙利啊,乃至瑞士啊什麽的,一直都沒有製造出符合二戰中後期美國、蘇聯、德國技術水準的坦克,別說這些國家了,就連英國在二戰中製造的坦克你看外形都會覺得它和美國、蘇聯、德國的坦克看著就隔路,打眼看著就像是上一代坦克。

這當然一方面是由於設計思想的問題,比如英國,

但對於很多小國來說,他們的基本技術是要依靠大國“手指縫裡漏下來”的東西的,並沒有自己真正獨立研發的能力。那在二戰時代,你造不出形狀複雜的大厚度鑄造鋼結構件,也造不出100毫米的優質軋製裝甲鋼,更不會大厚度裝甲鋼焊接,造不出長身管高膛壓的坦克炮,造不出大功率高可靠的內燃機,造不出耐粗暴操作的傳動系統,造不出高性能的懸掛裝置……那你就造不出虎式、豹式、斯大林3或者M26……

所以,雖然世界已經進入了1945年,日本坦克依然是那副樣子……本質上只能是在戰前技術基礎上修修補補,設法用這些過時的零部件拚湊個更大的殼子,在裡面塞一門口徑更大但效能不怎麽樣的炮。

二戰初期的德國坦克

二戰初期的日本坦克……看起來好像也沒那麽大差距

二戰末期的德國坦克

二戰末期的日本坦克……

結果呢,遊戲裡鬼子的150噸超重型坦克還挺厲害的,現實中就歇了吧,只能意淫四式、五式那種1945年勉強趕上德國1942年水平的玩意。

現在利比亞的土耳其無人機也面臨同樣問題——當然由於中國目前還沒有向阿聯酋等國真正提供隱身無人機,所以目前還是只有讓他們靠七十多架翼龍和彩虹無人機,憑數量和性能優勢,在傻瓜式操作系統的加持下,繼續作戰。

土耳其TB-2無人機

中國CH-3無人機,看起來好像也沒啥差別

土耳其正在研製中的下一代“隱身”無人機……

彩虹-11……這個差別我就不需要多說什麽了吧,其實這兩者電子設備的差距比外形的差距更明顯

那麽話題咱們拉回台海來,台灣方面購買的4架海巡型MQ-9呢,其實是他們早已構想已久的“海峽無人化”構想的一部分。

畢竟台軍現在招兵不易,而台灣海峽這種雙方兵力火力高度密集的戰場中,用有人駕駛的海上巡邏機、小型導彈艇、乃至美國人建議已久的“微型潛艇”這類武器,那人員送命的概率絕對是讓草莓兵們接受不了的。

所以台軍對於無人作戰系統的渴求其實是很旺盛的。

早在前幾年大家就經常看到“中山科學院”經常在台北航太展上展示他們的“無人岸堡”系統的設計,基本概念和韓國人在三八線上部署的無人炮塔差不多,在岸灘上部署一系列可以升降的可以轉動的無人炮塔,上面裝光電探測系統,然後炮塔上裝機關炮,短程火箭彈等武器。

這就可以減少守備灘頭的兵力數量,並且提高其生存能力——大陸艦炮,火箭炮,飛機轟炸的時候,可以把無人炮塔縮回去,減少被直接摧毀的概率,等到登陸艇衝過來的時候再升起來作戰。

這裡面最神奇的是把一大把“紅隼”單兵火箭筒綁一起,用來發射破片戰鬥部的80毫米短程火箭炮方案,射程僅約500米,講真,部署這玩意還不如多布點兒地雷呢。

但是這套系統的問題是它的布設依然離不開人員,你機槍子彈打完了,總得由人去裝填吧?

韓國在三八線上部署這種東西主要是防止朝鮮小規模人員滲透,台灣要面臨的是蹈海而來的兩棲機械化旅,你用這種東西是無法阻擋這樣的大規模登陸作戰的。

而抗登陸最好是能夠掌握製空製海權,讓敵方難以發起登陸作戰,那麽台軍當然也就會動腦筋在加強反艦防空作戰能力方面。

不過在現有技術條件下,用無人平台執行防空作戰還是有困難,因為防空作戰是高度依賴系統,並且和電子對抗等目前還很難完全實現自動化,無人化的領域高度結合。不過,現代的反艦導彈作戰過程相對而言可以實現高度自動化,之前雄風3導彈誤射事件隨便發射一個導彈它都能找到海上一個目標自動進行攻擊——雖然誤擊漁船本身確實很蠢,但是這對於台軍來說似乎表明了反艦作戰可以通過無人平台進行。

而傳統上台灣的岸防作戰很有賴於岸基的反艦導彈,然而由於台灣地形狹小,不管是固定的岸防堡壘,還是機動的發射車隊,都容易被跟蹤和打擊。現有的反艦導彈“海鋒大隊”基地更是早被解放軍定位,戰時的第一波打擊之下只怕十不存一。

那麽在這種情況下,台軍開始冒出來了搞“微型導彈艇”的想法,因為目前解放軍對付小型導彈艇的戰法主要還是直升機發射小型導彈進行攻擊,如果台軍部署大量的微型導彈艇,挺炸,那麽解放軍在直升機損失的風險和敵方導彈艇數量龐大兩個因素影響下,就很難完全清除台軍的導彈艇了。

然後導彈艇可以根據高山雷達站,或者海上無人巡邏機通過數據鏈發回的數據進行攻擊,豈不美哉?

不過呢,這些微型導彈艇你指望誰去開呢?

台軍指望這種小艇在海峽裡面作戰,說白了是想模仿解放軍22艇當年的玩法,但……

如果這種小艇數量不夠多,那麽就會被解放軍的直升機迅速獵殺殆盡

無人艇當然好,但那是美國技術,而且人家自己都還沒進入實用階段……你現在指望是不是有點太早?

誰會願意去做這種九死一生,生存希望完全寄托在敵人打不過來上的小艇呢?這玩意就和日本人當年的“回天魚雷”差不多啊。

那麽,用無人艇,不就行了嗎?

同樣的,計劃用作傳感器平台,又不會像無人機那樣容易被發現和擊落的微型潛艇,或者說半潛船,如果無人化,也很好啊。

你看,對於台軍來說,實現無人化的海峽,理論上各種完美啊。

然而……

重點從來都在這裡……

台軍有這個技術能力嗎?

前幾天從事電子對抗領域研究的中電科XX所的朋友聊天的時候提到,他們為國產最新型戰鬥機研製的某種設備最近正式投入使用,為它增加了新的作戰能力,有了這套系統,它和殲-16、殲-10C等型號的戰鬥機可以實現安全隱蔽的高速數據交換——相比之下,美國空軍此前類似系統因為F-22和F-35以及其他三代戰鬥機上使用的類似系統無法兼容,不得不用全球鷹無人機做網關,才能實現數據交流。

相比之下,我國這方面倒是有後發優勢,可以注意到這些美國人趟過的坑,一步到位避免麻煩,以後再有新型戰鬥機,或者老戰鬥機改造,都直接和我們已有的這套系統實現兼容,就不會出現美國人的那種尷尬。

其實說起來的話,當代的無人機上使用的數據鏈系統,大國和小國之間是天差地別的。

基本上來說現在市面上常見的小國自行研製的無人機的通信系統,用的是大國“手指鋒裡漏出來”的前兩代的數據鏈通信技術,基本上來說它的技術水平,應該接近於美國的Link16水平,link16的數據傳輸速率有三種,31.6、57.7和115.2Kb/s,相當於手機通信的3G水平,能勉強傳輸圖像和其他作戰數據,當然這是考慮到傳輸穩定性和遠距離傳輸的影響,實際上link16理論上可以支持1Mb/s的傳輸速度。今天北約開始推的Link22則是在link16基礎上加了保密協議,傳輸速率差不多。

而到了中國和美國的無人機,“捕食者”、“收割者”、“彩虹”、“翼龍”等,它們使用的數據鏈系統包括衛星通信和直接通信系統,在傳輸速度、穩定性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能夠傳輸高清圖像,延遲時間小於1毫秒(可以是實現無延遲控制)當然隨著距離和經過衛星通信中轉的話,延遲時間會提高,這時候就要靠機上的自動化系統和簡單的AI控制來應對突發情況了——這也是即使是這些先進無人機損失率也比有人駕駛飛機要高的原因。

基本上來說,這一代的無人機數據鏈技術水平相當於4G手機通信水平(當然網速要慢一些)——不過你要知道這是2005-2010年前後就已經運用的東西,比你用上4G手機早了很多年咯。當然這也容易理解,軍用無線電技術比民用的要領先這個一點也不稀奇吧?

無人機技術的演進基本是和無線通信技術,共同發展的,當然通常軍用無人機用的通信技術要比民用無線通信技術領先個五到十年吧(90年代後,之前就差距更大了)

當然這套系統其實也是基於有人駕駛戰鬥機技術的下放,這就是各國為第四代,或者三代半戰鬥機研製的高速數據鏈系統。

所以如果你沒有本事為第四代戰鬥機研製數據鏈系統,那就沒辦法啦,等著大國從手指縫裡漏下來吧,或者等新的商用無線通信技術出來之後,以它為基礎再想辦法改吧。

其實現在中美搞的隱身無人機,在數據鏈通信技術方面也必須比之前的無人機數據鏈技術更進一步——因為如果你無人機隱身了,通信系統還用老的那一套——你看看RQ-170在伊朗是怎麽被俄羅斯的電子干擾弄下來的吧。

再加上中國之前在南海干擾了美國的“全球鷹”,這些都表明,上一代的無人機數據鏈,不管是衛星通信還是直接數據鏈通信,雖然面對前一代的干擾系統的時候都有較高的抗干擾能力,保密性,但是如果碰上針對它們研製的新一代干擾系統和對抗,那其實還是有風險的。

那麽,在研製新一代隱身無人機的時候,就必然要為其配套研製更加安全,更加先進的通信系統。

那麽這就是基於F-35\殲-20這些21世紀新一波第四代戰鬥機上的通信系統“下放”的新一代數據鏈系統了。

當然了,你說這種新一代數據鏈有了你就無敵了嗎?也不可能嘛,這裡咱們又要說電子戰領域的“買時間”了——不過幸好隨著無線通信技術越來越複雜,要破解和針對新一代通信系統研發對抗技術又需要很多的時間和經費。

在民用的5G領域我們知道,已經出現了因為5G技術研製需要投入的資金比前一代又提高了半個數量級,能夠有足夠的資金鋪開5G攤子的公司已經只剩下世界上少數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通信公司。

而與5G技術相關的軍用通信技術也是一樣。

其實都不用這一代,即使是Link16這一代的通信技術,如果不是得到美國或者北約國家的直接技術轉讓支持, 一般國家(更不要提非國家行為主體了)已經沒有足夠的資金去獨立開發相應的應用和產品了。

而對於台灣來說……

大家都知道台灣連給所有F-16戰鬥機配上LINK16都費了很多年功夫,現在應該也沒配齊,而且他們也一直喊貴。

而據前面那位某所的朋友說,近幾年,解放軍對台灣進行了高強度的電子情報搜集和近乎實戰的電子行動,台灣方面在電子對抗領域和通信領域的孱弱程度……遠超乎我方想象——我們以前一直以為台軍和美國交流溝通那麽多,這方面總不會一片空白。

結果就是近乎一片空白——這麽說吧,美國人90年代經常跟我們玩的那些電子把戲,今天我們原樣複製(當然技術還是要升級的)在台軍身上……他們基本就是懵逼狀態。

到現在,台軍甚至一定程度上已經“習慣”了在我軍電子攻擊下,通信、導航、遠程警戒雷達等都進入迷盲狀態的事實,最近所謂禁止台軍“先開第一槍”,也是擔心台軍在失去態勢感知能力,遭到強烈電子壓製的情況下心態崩潰的原因吧。

估計他們正在急著向美國爸爸哭求援助,只不過這都是需要真金白銀的,台灣軍方這邊還拚命購買那些可以在媒體上吹牛皮的新型武器裝備,你說他們還能斥巨資去購買這些東西嗎?嗯……

那麽在電子對抗領域處於如此一個弱雞狀態的地區,你說它一夜之間能搞出實用的無人系統?

講真我不信啊。

所以從這個角度講,我覺得,台灣買MQ-9很好啊,反正你飛出來了它還真不一定能回來呢……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