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喬率領的勁騎營第一個趕到了武昌城下,不過他卻撲了空,武昌城城門大開,已經是一座空城了。
說空城可能也有些過了,畢竟城內還有不少的百姓,看到魏軍騎兵呼嘯而來,個個驚惶失措,四處逃竄躲藏。
只不過城內城外,再看不到任何一個吳兵的身影,顯然吳軍已經是棄城而逃了。
張喬是新任的勁騎將軍,上一任的勁騎將軍張統如今已經晉升到了中軍副都督的位置上了,張喬做為急先鋒,首先進攻武昌,但沒有想到他卻撲了一個空,暗道一聲可惜,沒想到自己一路疾行,卻還是晚了一步,讓吳人逃之夭夭了。
魏軍在攻克柴桑之後,並沒有立刻向武昌進攻,畢竟拿下柴桑的,僅僅只是屯騎營的人馬,輕裝過來的,他們的戰馬和裝備,都還滯留在彭澤湖的東岸,那可才是真正的大宗物品,想要全部運送過來並且裝備起來,確實是需要一些時間的。
反倒是勁騎營這邊,他們迂回到了廬山的南面,原本這裡地勢險峻,吳軍只派駐少量的兵馬,就足以擋住魏軍的進攻了。
只不過柴桑失守之後,陸式也逃跑了,在廬山駐守的吳軍一看形勢不妙,乾脆向勁騎營投降了,所以張喬得到順利地繞過廬山天險,直抵柴桑。
盡管勁騎營十分的齊整,但曹亮卻沒有下令勁騎營即刻出發,而是等候了一些時日,這個時候屯騎營還沒有集結完成,勁騎營單獨發起進攻的話,那可就是孤軍深入了,曹亮深知,陸抗可不是一般的將領,他被譽為吳國最後的名將,那可不是吹出來的,曹亮絕不會輕視於他。
如果勁騎營孤軍深入,那很可能就會中了陸抗的埋伏,陸抗最擅長打這種逆風翻盤的仗了,曹亮那怕一丁點兒的機會都不會留給陸抗。
所以曹亮暫時下令勁騎營沒動,而是等屯騎營的戰馬和裝備全部運抵柴桑之後,全員集結完畢,這才下令達了水陸並進,直取武昌的命令。
之前似乎沒有人會想到陸抗和棄城而逃,包括曹亮在內,都認為武昌之戰將會是一場最為艱苦的戰鬥。
首先是武昌的地位,武昌做為吳國的陪都,它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在吳國的地位,也僅次於建業而已,尤其是建業失守之後,武昌幾乎成為了殘吳勢力最後的中心。
在柴桑關失守之前,陸抗的所有防禦計劃,都是圍繞著武昌來進行的,派步闡率領水軍大部增援柴桑,也就是將武昌的第一道防禦線,推進了柴桑關,以此來構築大武昌防禦圈的概念。
當然這僅僅也只是外圍的防禦,在武昌的周圍,吳軍還構築了多道防禦線,下雉、陽新、西塞等地,都駐防著吳國的軍隊,尤其是西塞,那兒鄰近武昌,是武昌真正的門戶所在,一直以來吳軍都在此駐扎重兵,嚴防死守。
光看吳軍的防禦體系,就是準備在武昌和魏軍決一死戰的架式,曹亮自然不敢有所輕敵,那怕現在魏軍已經拉枯摧朽似地橫掃了大半個吳國了,但這一次進軍武昌,曹亮依然沒有掉以輕心。
勁騎營和速度要比屯騎營快,所以勁騎營被安排到了打頭仗的位置上,而屯騎營則處於稍稍拖後的位置,當然兩軍相隔並不太遠,一旦遭遇敵情的話,屯騎營也可以在第一時間內就完成增援。
或許以吳軍的力量,能對勁騎營構成一定的威脅,但以屯騎營的實力,在野戰之中,卻是無敵的存在,那怕遭遇到伏擊,屯騎營有能力做到反殺。
強大的防禦和可怕的攻擊力,讓屯騎營成為一座座移動的鐵塔,
在平原地帶,任何軍隊面對屯騎營之時,也只有被碾壓的份,在這樣的絕對實力面前,任何計謀也會顯得蒼白無力。但讓張喬感到意外的是,勁騎營在一路前行之中,竟然沒有遭遇到任何的抵抗,原先情報顯示有吳軍駐守的地方,等勁騎營趕到之時,卻發現吳軍已經是人去寨空了,看不到一個吳兵的身影。
尤其是到了西塞之後,這兒應當是武昌防禦最為重要的要塞關隘了,但同樣是看不到一個人影,但營地內還冒著熱氣的大鍋似乎證明, 吳軍剛剛離去,營地內一片狼籍,也許是撤離的十分突然的緣故吧,吳軍遺棄了許多的東西,甚至大鍋裡還殘存著大半的飯食,灶火還未完全的熄滅。
張喬不禁是暗蹙眉頭,這其中莫非有詐?張喬沒有輕易地帶兵去追,而是派出了斥侯,在周圍方圓十幾裡的范圍內展開了搜索,以確認吳軍是不是有埋伏。
斥侯偵察之後發現,西塞周圍並沒有發現吳軍的任何蹤影,倒是武昌城的方向,發現在了大批的難民,正在向山裡逃亡,於是張喬率軍便趕赴武昌而來。
到了武昌城下,張喬發現武昌城居然也是一座空城,吳軍竟然全部跑光了,說好的武昌保衛戰呢,就這?
張喬完全是一頭霧水,他也想不通陸抗為何會如此輕易地放棄武昌,如此重要的一座城池,陸抗怎麽會說棄就棄呢?
就算是武昌城四門大開,張喬也沒有輕易地率兵進入,當然就算是吳人在城內有什麽埋伏,這也難不往張喬,他派了一支千人的隊伍,先進武昌去查看一番,那怕真有什麽埋伏,也不會有太大的損失。
事實證明,張喬的擔心是多余的,因為武昌城內,吳軍早已經撤得一乾二淨了,就連一兵一卒都沒有留下,如今的城內,除了只剩下些許的百姓躲在自家的屋裡死活也不敢出來,整條的大街之上,完全是空無一人。
魏軍反覆地搜尋了,結果確認,吳人確確實實是棄城逃跑了。
張喬下令張貼安民告示,同時給城內的百姓喊話,讓他們不要懼怕魏軍,魏軍入城之後,於民秋毫無犯,不拿百姓一針一線,讓武昌城的秩序恢復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