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軍連著罵了幾個時辰,城上的蜀軍還是一直一聲不吭,最多會有幾十支箭從城頭上射了下來,看來他們也是按壓不住怒火,但苦於傅僉的命令,不敢出聲,只能以這種方式發泄一下。
只不過魏軍所站的位置,基本上都在一箭之地外,蜀兵的箭射過去,根本起不到什麽作用,反倒是引來了魏兵們的一陣群嘲,罵得的更起勁了。
蜀兵們那個叫憋屈啊,打不還手,罵不還口,這也太窩囊了,最起碼也讓他們喊上兩嗓子,對罵上幾句,也可以出出胸中的怨氣。
但傅僉卻是始終沒有改變命令,魏軍那刺耳的聒噪聲絲毫沒有影響到傅僉的心境,反而讓他陷入了沉思。
魏軍沒有派攻城的步兵來進攻,反倒是派了一支不具備攻城能力的騎兵前來,這操作,著實是讓人有些摸不透。
難道魏軍著急忙慌地跑到陽平關下,只為了亮一亮嗓子?
蜀軍佔據著城防之利,魏軍如果就這麽喊上幾嗓子,守軍就出城迎戰,那豈不是說蜀軍的守將無腦嗎,也只有腦子進水的人才會受一通刺激盲目的出城迎戰。
正常的情況下,魏軍這麽一通操作肯定是一無所獲的,但明知是這個結果,魏軍為何還有如此樂此不疲地前來挑戰,他們究竟有什麽企圖呢?
事也反常必為妖,這裡面肯定是有文章的。
現在傅僉要做的就是冷靜對待,查明原委,他身負陽平關防守之重責,對魏軍的任何舉動都不敢掉以輕心,也許在魏軍這看似無腦的行動之下,真得掩藏著不可告人的詭計。
而在查明真相之前,傅僉要做的,就是按兵不動,靜觀其變,以不變應萬變。
魏軍那邊叫罵了幾個時辰,雖然開頭的興致很高,但這獨角戲唱多了,也自覺得很無趣,簡直就是對牛彈琴嘛。
所以連續地罵半天之後,魏軍也是口乾舌燥,氣勢萎靡,再沒有初到陽平關之下的那勁頭了。
文鴦看了看魏兵的氣勢,再看看已經搖搖欲墜的紅日,看來就算是罵陣到天黑,蜀軍也是不可能出戰的,於是文鴦下令鳴金收兵。
在前頭的魏軍叫陣的時候,後面的隊伍已經將宿營地給弄好了,宿營地就駐扎在距離陽平關前五六山的一座土山之上,土山地勢不高,坡度也比較緩,適合騎兵出入。
這塊地方是文鴦親自選定的,這裡距陽平關很近,在此宿營,居高臨下,也不怕蜀軍前來偷襲。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水源比較遠,土山上沒有泉眼,大軍所需的飲水都得從數裡的一條河流去取。
不過這顯然算不是什麽,以蜀軍那龜縮的架式,魏軍絲毫也不用擔心他們會來切斷水源,更不可能對魏軍營地進行偷襲,所以這片營地,應當是高枕無憂的。
鳴金之後,魏軍很快地就撤退了,他們在土山的營地上燃起了篝火,吃起了晚飯,站在陽平關的城頭上,都可以看到那喧鬧的情景,一直到人定時分,魏軍營地才漸漸地平息下來。
魏軍撤離之後,傅僉立刻派遣斥侯兵潛出城去,出城的時候,也不打開城門,而是采用吊筐,直接將斥侯兵從城頭給吊下去。
現在傅僉急需要摸清漢中魏軍的情況,如果沒有任何的情報來源的話,那傅僉在陽平關就等於是聾子瞎子,所以想要搞清楚魏軍的真實意圖,傅僉就必須要派人去刺探軍情,並且想辦法和蔣斌王舍取得聯系。
畢竟整個漢中的防禦體系是同氣連枝的,互為犄角,陽平關和漢城樂城必須保持一致的防禦部署,構築起漢中的防禦三角來。
還好魏軍並沒有對陽平關實行進行封鎖似的包圍,不過想想也不太現實,魏軍只有三千人到達陽平關下,勢單力薄的多,根本就沒有力量對陽平關進行全面的封鎖。
這樣傅僉派出去的斥侯便可以活動自如,這些斥侯的效率還是比較高的,畢竟他們對漢中一帶的地形地勢太熟悉了,那怕是夜間行動,也是如履平地,不受任何的影響。
天亮的時候,斥侯兵給傅僉帶來了幾個重要的消息,魏軍一大半的主力都在向漢城方向集結,至於樂城那邊,只有七八千人的軍隊在構築壕壘。
至於陽平關附近五六十裡的范圍,並沒有其他的魏軍駐扎,最近的營地也在定軍山,不過也是只有幾千人而已。
至於更為詳細的情報,還在偵察之中,畢竟只有短短的一夜,蜀軍斥侯兵能掌握的情報也是極為有限的。
不過就從這些極為有限的情報之中,傅僉大致也勾勒出了一幅魏軍的動向圖。
從現在魏軍的排兵布陣上面來看,他們對樂城是並不打算攻城了,而是要采用長期圍困的辦法,而對漢城則是集中了重兵,準備要強攻之。
這樣的戰術部署,倒也沒有什麽奇怪之處,魏軍的兵力有限,如果同時對漢城樂城陽平關發起進攻的話,那肯定會顯得兵力不足,所以集中兵力首先攻其一點,才是最為明智的選擇。
至於先攻擊哪一點,其實都有可能,關鍵就是看魏軍領軍的都督鄧艾的喜好了,如果想要步步為營拿下漢中的話,首先會攻打樂城,次打漢城,最後攻打陽平關,對漢中的三個戰略目標逐一取之。
如果想要直取蜀中的話,首先進攻陽平關是必須的,但就算是拿下了陽平關,魏軍如果長驅直入攻到蜀中的話,依然還得考慮漢樂二城蜀軍的事情,畢竟這兩城之中,尚有兩萬蜀軍,一旦魏軍的戰線拉長,他們所面臨的問題就會很多,而漫長的補給線則是成為他們最為致命的弱點,一旦被切斷的話,後果不堪設想。
所以魏軍最為穩妥的戰略還是先拿下漢中,徹底地消除後顧之憂,然後再向蜀中進軍。
從這個戰略角度出發的話,那麽攻打漢城便是成為了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