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席話聽得小荷葉歎為觀止,愣怔半響滿懷憧憬的問道:“哪官家呢?官家住在洛陽城什麽地方?”
崔文卿笑道:“官家啊,乃是住在洛陽西北角的洛陽宮內,順著這條大街一直向北走,行過天津橋,便可以抵達皇宮正門。 WWW.SUIMENG. lā”
荷葉聽得心曠神怡,半響才喃喃言道:“姑爺,你說我如果能夠有一天去皇宮看看,那該有多好啊!”
面對小丫鬟的驚天理想,崔文卿卻是忍不住啞然失笑,重重頷首道:“放心吧,會有機會的,等到我崔文卿名顯洛陽的時候,便一定帶你去皇宮見識一番。”
說著說著,車馬已是走過了朱雀大道,來到了天津橋頭。
崔文卿與荷葉站在車轅上望去,可見不遠處的洛水浩蕩東流,一道白色石橋披著金紅色的霞光橫亙水面,恰似長虹臥波。
而在石橋那邊,便是巍峨高聳的紅色城牆,可見城牆內的宮殿層層疊疊望不到盡頭,恰如建在九天之上的宮闕一般。..
主仆兩就這麽站定欣賞良久,這才催促車夫繼續起行,走入了天津橋東面的積善坊之內。
積善坊離皇城之後一橋之隔,裡面多住朝廷重臣,世家大族,貴胄宗親,而聞名遐邇的楊家也住在此坊之內。
說起楊家,整個天下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楊家出身於北地麟州城,與出身於府州的折家相隔不遠,同為大唐戎邊的將門家族。
而兩家更是世代通婚,恍如一族,時至今日,折楊二家也在政事上,軍事上遙相呼應,猶如大齊雙壁般支撐起了軍事。
楊守折功這個成語,說的便是楊家善於防守,而折家擅長進攻。
不過就實而論,楊家在政治地位上,卻是明顯高過折家一籌。
蓋因當初齊太祖在洛陽起兵,楊家家主楊延昭便是齊太祖手下大將,雙方更是結成刎頸之交。
楊延昭更是在大齊吞平天下的過程中,立下了數不清的汗馬功勞,就連當初鎮守北疆的折家,也是他單人匹馬前去勸降,才使得折家歸順了大齊。
待到大齊平定天下論功行賞,楊延昭被列為了十八名臣之列,封爵英國公,世襲罔替。
如今楊家家主名為楊文廣,乃是楊延昭之子,職司樞密使,相當於掌管著大齊整個將門軍界。
而其三個兒子楊懷仁、楊懷英、楊懷玉個個都是英雄了得。
其中長子楊懷仁職司洛陽府少尹,乃洛陽府副職,也為那位深得百姓們愛戴的包青天之副手。
次子楊懷英則為官在外,為江南路杭州司馬。
三子楊懷玉乃是楊家所出的罕見文臣,完全是靠著科舉入仕,目前職司吏部考功郎中,掌文武百官功過、善惡之考法及其行狀。
用現代的官職來解釋,那就是中組部幹部一局局長,自是非常了得。
此處之外,楊懷玉更是折昭姐姐折秀的公公,楊懷玉的長子楊士奎,正是折秀的夫君。
除此之外,楊文廣還有一子一女。
一子為四子楊懷瑾,崔文卿聽折昭說過此人昔日曾為大齊最是年輕的將軍,可惜在對戰遼國的戰事中陣亡了。
至於楊文廣唯一的女兒,便是折昭的母親,亦是隨著折昭之夫的陣亡而亡故了。
車夫聞清了楊家所在的大概方向,便趕著馬車尋路而去。
行得積善坊中街之地,便看見一片雄闊的大宅豁然入眼。
府宅寬門高牆,莊嚴古樸,烏頭門上大書“楊家”二字,門外立著兩隻石獅,四位帶甲武士威風凜凜的把持左右,看上去說不出的威風。
眼見到得楊府,車夫長籲一聲停下了馬車,對著車廂內輕聲言道:“姑爺,楊府已到。”
崔文卿掀開車簾走出,瞄得一眼不禁暗暗讚歎。
人說楊家乃是大齊第一將門,今日一見果然排場非凡。
不過這種排場,乃是無數楊家兒郎浴血征戰所得而來,用之得當,也心安理得。
不容多想,崔文卿跳下馬車,示意荷葉在原地稍等,自己則緩步悠悠的走了過去,對著把守府門的衛士拱手言道:“這位軍爺,在下崔文卿,特地前來求見楊府主人,還請你代為通傳一聲。”
把守衛士上下打量了崔文卿一眼,眼中有著高門大戶豪奴的倨傲之感:“楊樞密使豈是你說見就能見的?有拜帖沒有?”
“拜帖?”崔文卿著實一愣,解釋道:“在下乃是楊家的親戚,何須拜帖。”
聞言,把守衛士環顧左右軍卒,揶揄大笑道:“看,又是不知道從哪兒冒出來的窮親戚,這個月已是第七回了。”
話音剛落,軍卒們全都哄然大笑,望著崔文卿的目光說不出的鄙夷。
崔文卿好氣又是笑,正欲開口,那把守衛士已是臉膛一沉笑容盡斂,冷冷言道:“此乃公卿之家,朝廷高門,哪能容你恣意認親!勸你快快滾去,不要在這裡搗亂。”
“軍爺,我真的是楊家的親戚!”崔文卿頗為無奈的笑了。
把守衛士猛然一拍腰間佩刀,厲聲道:“小子,若是在不離開,休怪我們不客氣了!”
“好吧,這是你們逼我的!”崔文卿在心內暗道一句,忽地字正腔圓的開口道:“我乃振武軍大都督折昭的夫婿崔文卿,也為楊樞密使外孫女婿,你們難道還敢阻攔我不成!”
此話落點, 把守衛士頓時一怔,緊接著面露驚訝之色:“什麽,你是折大都督的夫君?”
崔文卿點點頭,不假辭色的開口道:“所以我勸你速速稟告,若到時候楊樞密使怪罪下來,只怕讓你吃不了兜著走!”
把守衛士恰如被踩了尾巴的小貓一般,驚得差點跳了起來,堆起笑臉忙不迭的致歉道:“沒想到閣下就是崔公子,小的有眼不識泰山還請多多恕罪,我這就入內稟告。”言罷連忙轉身一溜煙的去了。
見狀,崔文卿哭笑不得。
看來還是自家娘子的名號好用啊,真是天下誰人不識君,光折昭兩個字,就已經嚇得這些小軍腿腳發軟,屁滾尿流了。
至於他崔文卿之名,實在是不提也罷。
但他相信總有一天,崔文卿這三個字一定還會比折昭更為響亮。
而考取科舉,便是他所走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