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妻為大都督》第132章 銀行開張
兩日之後,由河東路經略使童州與振武軍大都督折昭共同簽署成立河東銀行的公文,經過快馬飛傳,立即就傳遍了河東路所有的州郡縣城。

 各地州府縣衙接到文書後,立即按照上面的具體規定以及相關要求,周密布置起來。

 與此同時,兩封分署河東路經略府以及振武軍大都督府的奏書,也由快馬送去了洛陽,飛到政事堂秉筆宰相尚書令王安石的案頭。

 所為政事堂秉筆,乃是指首席宰相,一般均由最為德高望重者擔任,具體負責政事堂相應事務,並直接對天子負責。

 王安石今年五十出頭,正值老來謀國的盛年。

 他頭戴長翅烏紗帽,身著剪裁得體的紫色官衣,灰白的長發長須當胸飄拂,古銅色的大臉棱角分明溝壑縱橫,面頰上面兩道深深法令紋使得他看起來不怒自威,氣度非凡。

 此際他正捧著折昭上呈的奏折認真細讀,兩道眉頭緊緊皺起,猶如兩團疙瘩一般。

 折昭這封奏折是專程前來哭窮要錢的,奏書上列舉出了一條又一條急需用錢的名目,直看得王安石太陽穴發脹,滿腦子都是錢幣在飛旋舞動。

 振武軍錢財窘迫他是知道的,甚至還因朝廷財政對振武軍一直沒什麽撥款,而心存愧疚。

 但是這能又何等辦法?朝廷要用錢的地方實在太多了。

 目前江南的數百萬水災災民急需安置,錢糧衣食都需要朝廷來出,為了防止明年的水災,黃河長江更需修築堤壩,這也是一項巨大的開支。

 而在秦鳳路一帶,吐蕃人會同回鶻人虎視眈眈攻略甚急,熙州、秦州具以失陷,關中路經略使種世衡一天來了七封告急文書,聲稱朝廷再沒有錢糧來援,長安府就會不保。

 王安石深知朝廷窘境,在這個要錢無錢,要人無人的時候,隻得含著熱淚寫了回書,讓種世衡務必挺住,即便戰死至最後一兵一卒,也不能讓吐蕃鐵騎攻陷長安府。

 然而,就在這個內憂外患的關鍵時刻,攝政太后還要籌辦六十大壽壽宴,並下令各地進獻生辰綱,讓本就拮據難支的錢財更是雪上加霜。

 王安石無計可施,隻得苦苦支撐著朝廷的運作,往往是拆了東牆補西牆,實乃艱難備至,也讓他大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痛苦。

 思忖半響,王安石提起筆向折昭回書,大意自然是朝廷也很困難,讓她務必堅持的話。

 剛剛忙完他又拿起了童州所寫的奏書細讀,剛看得一眼,太陽穴又是忍不住痛了。

 原是童州也是前來哭窮的。

 王安石耐心而又仔細的將童州書寫的奏書看完,不禁大感棘手難辦。

 河東道乃大齊抵禦西夏、遼國的脊梁,斷不能就這麽塌掉,也不能因為缺少錢糧之事而陷入亂局。

 王安石猶豫良久,覺得在這個節骨眼上,朝廷於情於理都應該撥付一些錢財方為上策。

 畢竟童州向來官聲極好,可不像種世衡那個喜歡耍帳的老流氓,他說缺錢,那是肯定缺錢了。

 不過好在童州在公文最後稟告了一個籌錢的辦法,那就是向著民間大商借錢度日。

 王安石雖不知道那些大商怎會借錢給朝廷,但總歸是聊勝於無,於是乎也就大筆一圈,表示同意了。

 處理完厚厚奏書,王安石大概心神疲憊,他站起身來負手走到窗欞前,卻發現外面早就是黑沉沉一片了。

 他仰望著漸漸升上樹梢頭的明月,回想起自己內有政敵掣肘,外有諸事煩擾,不禁悵然一聲歎息,感概低語道:“獨木難支也!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進入臘月,寒風凜冽,河東大地滿目冰雪,河東銀行也在這時候正式開業了。

 說是正式開業,此話卻有些牽強。

 蓋因各州各縣也只是將銀行的場地人員配齊而已,勉強能夠維持運作。

 而位於太原城的河東銀行總行,只是買了一間錢莊用來辦公,所有人員均是從河東路經略府以及太原府內的吏員中抽調而來的。

 這麽著急開業的原因並非是崔文卿等人急功近利,而是買糧之事實在迫在眉睫,所需銀兩也必須盡快湊齊才行。

 崔文卿深知欲速則不達的道理,他穿越之前本是自己開公司的小企業家,加之有自學自考經濟管理碩士,對於後世銀行的基本業務,以及部分流程還是知曉,特別是對於民間融資機構那些套路更是了熟於心。

 在百忙之中,崔文卿利用七天的時間以講課的方式,培養了一批抽調到銀行工作的吏員,並派遣他們立即奔赴各州郡各縣城,指導當地河東銀行分支開業事宜,以及具體的業務程序。

 這一天是臘月二十一日,在一陣鞭炮聲中,河東銀行總行匾額上掛著的紅綾翩然滑落,露出了四個金光閃閃的大字,寫的正是“河東銀行。”

 面對著前來圍觀的人們,崔文卿慷概激昂的發表了一系列講話,講述了銀行的大概用處,講述了銀行即將要開展的具體業務,並請諸位百姓能夠多多支持,前來借錢給經略府以及振武軍大都督府。

 太原城的百姓還是首次聽到如此新穎的事情。

 要知道歷朝歷代,朝廷遇到財政困難的時候,向百姓橫征暴斂的居多,很多時候都是冠以借錢的名號,實則為借錢不還,民眾即便有心申冤,也是毫無辦法。

 在東漢末年以及唐朝末年的時候,朝廷為了鎮壓起義軍,更是直接向城中大商們借錢,然而後來直到改朝換代,這些錢也是沒有收回來的。

 故此,眾百姓們還是心有疑惑。

 崔文卿自然想到了此點,站在銀行二樓憑欄前的他卻是一笑,亢聲言道:“我知道這裡有些人相不過河東路經略府以及振武軍大都督府,認為朝廷借錢多半是有借不還,但是這種情況,卻只是存在政治腐敗,朝廷言而無信的時候,如今我大齊,政治清明,官家賢明,政事堂的諸位相公更是個個公正嚴明,處事公道,斷不會出現借錢不還之事。”

 此話一處,倒也有不少人紛紛點頭。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