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刺明》第一百一十五章 300匠戶,少1個都不行
(0115)  【今天的第三更送到~~~~推薦票還是很少,兄弟們能夠多支援幾張嗎?】

  沒有了鹽丁撐腰的孫之獬,現在只能暫時依靠李成棟。李成棟畢竟是萊州守備,手上還是能夠湊出幾千人的,在必要的時候,還可以對浮山所發起更大規模的攻擊。穩住張準等人,是孫之獬目前最需要做的事情。只要張準他們不搞出更大的動靜來,他們就有時間積蓄力量,從其他地方調集戰兵,卷土重來。在白沙河吃了這麽大的虧,孫之獬當然不甘心。

  林仁傑轉述孫之獬的話:“或許,我們之間有些誤會,通過談判可以加深了解。”

  張準輕描淡寫的說道:“謝謝各位大人的理解。”

  林仁傑說道:“玉麟,你們需要什麽條件?”

  張準緩緩的說道:“我要人。”

  林仁傑眼前一亮,急忙說道:“什麽人?”

  張準緩緩的說道:“鼇山衛和雄崖所的全部匠戶!”

  林仁傑有些不解,詫異的問道:“你要這些匠戶?你要這些匠戶來做什麽?”

  一路上,他都在盤算,張準到底會提出什麽樣的條件。在他看來,張準的條件,無非是三個:一個,是上頭招撫,正式任命他為浮山所的千戶,謀得合法的名正言順的富貴;第二個,就是勒索一筆錢財,當土財主,然後遠走高飛;第三個,勒索一筆物資,壯大自己,然後繼續作亂,荼毒鼇山衛和即墨縣一帶。

  前面一個,肯定是沒有得商量的,這麽大的事情,萊州府根本無法做主。如果做主了,以後讓上頭知道,肯定個個都要上斷頭台。後面兩個,倒是可以商量。但是如果數量太大的話,他們也不會答應的。為什麽?李欽克不值得這個價錢。

  沒想到,張準居然提出要人,要匠戶。

  鼇山衛下面管轄左、中、右三個千戶所,還有雄崖所,每個千戶所,都有大約五十戶的匠戶,加上鼇山衛本身的上百戶匠戶,總共是三百戶。每戶匠戶家庭,都有幾口人,三百戶人家的全部人口加起來,差不多有一千五百人左右。說多不多,說少不少。

  這些匠戶在衛裡的日子其實不好過。他們的田地,也都是早就丟光的。沒有收入來源的他們,一個個都跟叫花子一樣,大冬天的活活餓死冷死的不在少數。去年的冬天,就凍死了好幾個。完全可以這麽說,這些匠戶在鼇山衛中根本無足輕重,沒有人關心他們的死活。

  以前,各個衛所都需要向朝廷兵部上繳自己製造的武器,這些匠戶還有活乾。衛裡為了交差,也必須用到這些匠戶,不能完全置之不理。但是,由於衛所製造的武器質量實在是太差,從天啟年間開始,朝廷就不需要衛所上繳武器了。所有的武器,都統一由內府的兵仗局和兵部的軍器局生產。

  要是衛所自己願意,倒是可以做些武器自己使用。但是,武器的原材料,都是要衛所自己出的。原材料價格不菲,各個衛指揮使、千戶都不太舍得出錢自己打造武器,於是這些匠戶,就成為完完全全的擺設了。可以這麽說,在各個衛所裡面,最不值錢的就是這些匠戶了。軍戶要是有門路,還可以給人做佃戶,匠戶就算是賣身,都沒有人要。

  張準輕描淡寫的說道:“這是我的事,無需解釋。”

  林仁傑快速的盤算一下,覺得張準的這個要求,不算很過分,甚至是有點弱智。三百戶無關緊要的匠戶,根本不是什麽高要求。所有的操作,

都可以在鼇山衛內部完成。只要鼇山衛指揮使趙寅英隨便一道命令,將所有的匠戶都劃歸浮山所管轄,這件事就算是辦成了,沒有任何的手尾。  這件事唯一比較棘手的地方,就是這些匠戶,都是屬於趙寅英管轄的,不是李成棟直接管轄的。張準要這些匠戶,李成棟就必須用利益和趙寅英交換。偏偏這次白沙河戰敗以後,孫之獬、李成棟、趙寅英三個人之間,好像出現了一些矛盾,不知道相互間的交流,是否還順暢。如果趙寅英不買帳,李成棟肯定要付出一定的代價。

  不過,趙寅英不買帳的可能性不大。匠戶反正不值錢,只要認真對待,商量出結果來,問題不大。何況,張準的俘虜裡面,也有一些鼇山衛下轄各個千戶的家丁。如果趙寅英不肯放人,張準這邊,想必也不會放回那些家丁。那些家丁的家屬,如果得知這個消息,鬧一鬧,趙寅英多半就要答應了。

  林仁傑於是說道:“還有別的條件嗎?”

  張準搖搖頭,重複著說道:“三百戶匠戶,我全部都要,少一個都不行。”

  林仁傑再次疑惑的看了看張準,謹慎的說道:“你的要求我可以帶回去,報告給各位大人。”

  其實,他已經判斷出,李成棟肯定會答應的。李成棟既然答應,孫之獬大半也會答應。有這兩個人的壓力,趙寅英只要還想在萊州府地頭混飯吃,多半也得答應。如果張準是要錢的話,倒是比較麻煩。因為各個大人對金錢都是十分看重的。三百戶匠戶和三百兩銀子,各位大人都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後者。

  說真的,衛指揮使和各位千戶大人,還巴不得扔掉這些匠戶包袱呢。扔掉這些匠戶,趙寅英就可以吃更多的空額,一舉兩得。林仁傑甚至懷疑,張準是不是腦子還有些問題,說不定二愣子的毛病又發作了,才會提出如此愚笨的問題。他決定不挑破這裡面的油膩,免得多生枝節。

  張準冷峻的說道:“我的條件不容更改。答應就是答應,不答應就是不答應。半個月之內沒有答覆,我就全部殺掉這些人。”

  林仁傑難得的決斷一次,連忙的說道:“玉麟,我會如實轉告的,你等我的好消息吧。大家都是明白人,相信你的要求不會被拒絕的。”

  張準點點頭,冷冷的說道:“大家都明白就好,就怕有些人不明白。”

  林仁傑於是急匆匆的回去了。

  送走林仁傑以後,張準又到匠作坊來。

  李德祿建議的百煉鋼,當真是不好搞,生產效率的確很低。但是,鍛造出來的鋼,質量的確很好,令人不得不心動。這些百煉鋼,就算不是用來鍛造槍管,就是用來製作匕首,那也是鋒利異常的。看到百煉鋼鍛造的匕首如此的鋒利,張準有意思給每個戰士都準備一把匕首,防身使用。但是現在百煉鋼的產量嚴重不足,他隻好暫時放棄了。

  希望還在李成棟的身上。

  只要他答應自己的條件,將三百戶的匠戶都送過來,浮山城馬上就可以多出幾百名的工匠。到時候,幾百名工匠一下子投放下去,百煉鋼的產量,就可以翻好幾倍。有了足夠的百煉鋼,新型的虎賁銃,就可以批量的生產了。每天生產幾十支,是完全有可能的。

  得隴望蜀,張準想到鑄炮了,隨口問道:“你們誰懂得鑄炮?”

  所有的工匠都齊齊搖頭。

  鑄炮,那可是高難度的技術活,一般的工匠怎麽可能會?

  周石文遺憾的說道:“大人,只有兵仗局和軍器局的工匠,才懂得鑄炮的。”

  張準說道:“除此之外,就沒有別人懂得了?”

  周石文肯定的說道:“應該是沒有了。”

  羅大山想了想,不太肯定的說道:“也不是完全沒有。咱們山東以前的巡撫孫元化孫大人,就是鑄炮的專家。他在登州開設的鑄炮工場,一年能鑄造好幾門的紅衣大炮,仿造的佛郎機火炮的數量更多。後來孔有德那反賊作亂,佔領了登州,將鑄炮工場毀壞了。所有的紅衣大炮,也被拉到韃子那邊去了。”

  張準若有所思的說道:“那些鑄炮的工匠呢?”

  羅大山悲愴的說道:“亂軍當中, 被殺的被殺,被抓的不抓,應該都沒有了。活著的,現在應該也是韃子的奴隸了。”

  張準忍不住大失所望。

  孫元化這個人,張準是知道的,他是徐光啟的弟子,懂得數學和鑄炮。徐光啟是大明朝的第一個科學家,教出來的弟子,當然不會輸到哪裡去。遺憾的是,徐光啟去年就病逝了。孫元化則因為孔有德的叛亂,遭受政敵余應桂、路振飛等人的不斷攻擊,在崇禎五年三月就被逮捕下獄。

  孫元化的命運,涉及到兩個大臣之間的鬥爭。一個是周延儒,一個是溫體仁。周延儒是要保孫元化的,溫體仁卻是要將孫元化處死。溫體仁希望過孫元化案,將周延儒從首輔的寶座上拉下來,自己取而代之。最終,周延儒被迫辭職回家,溫體仁成功出任首輔。隨後,崇禎五年九月,孫元化被崇禎皇帝下令處死。

  提到孫元化,多半要提到另外一個人,一個外國人,湯若望。湯若望帶來了大量的西方技術資料,和徐光啟、孫元化等人的關系都相當好。在孫元化被處死的前夜,湯若望還化裝成送炭工人,進去監獄,為孫元化告解。不知道老湯現在在哪裡?唉,當初多看點明末的資料就好了。

  張準問道:“你們聽說過湯若望這個人嗎?”

  一眾工匠全部搖頭。

  張準隻好不再問了。

  【今天的第三更送到~~~~推薦票還是很少,兄弟們能夠多支援幾張嗎?】

  www.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