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穿越水滸之西門大官人》第605章 林靈素的宗教戰爭
西門慶突然想起了與林靈素交往的舊事,當時那林靈素也號稱會“五雷法”,可是他在小禦街趙元奴家外和上清寶籙宮裡兩番欲對自己施法時,卻都慘遭失敗。難道,自己從後世穿越而來,對這個世界的道法可以免疫?

  看來,從大金國回來後,得讓陸小乙給我尋幾個會法術的人,再試上一試!若是當真這個時代的法術對我無效,我再去好好收拾公孫勝不遲。

  當遠在登州的西門慶想起了那個被道君皇帝宋徽宗賜號通真達靈先生,加號元妙先生、金門羽客的著名道士林靈素時,浙江溫州天喜宮中,西門慶大官人的好弟子,帝師林靈素正在動員他的信眾誓死守衛溫州城。

  當自稱摩尼教聖公的方臘起兵造反,聚眾數十萬,席卷了江南半壁江山時,在兩浙路杭州以南的各州中,卻有一個溫州獨抗風雨,一直未被方臘賊軍攻陷。

  溫州是大宋兩浙路的港口重鎮,被朝廷辟為對外海上貿易的口岸,加之沿海有永嘉鹽場、雙穗鹽場、天富鹽場等幾個大鹽場,是以商賈雲集,是一個繁華富庶之地。

  溫州城裡積攢的財富,當然沒有逃過方臘賊軍的眼睛,處州縉雲縣霍成富、陳箍桶和台州仙居縣呂師囊聚眾起事響應方臘後,就分別率兵從西面和北面夾擊溫州,包圍了溫州城。

  可是,雖然賊軍人多勢重,但霍成富、陳箍桶和呂師囊三個賊將苦戰兩月,卻一直未能攻陷溫州城。

  這溫州城中的軍將也不比兩浙路其它各州強,隻所以能夠面對數萬賊軍凜然不懼,實是因為溫州城中有從東京汴梁城回鄉養老的道士林靈素。

  林靈素擅長幻術和講法迷惑信眾,當年道君皇帝宋徽宗和京師裡的官員百姓都對他十分信服,更何況是他家鄉的這些溫州人呢?

  溫州天喜宮裡有道君皇帝宋徽宗親筆題字的“太中大夫衝和殿侍宸金門羽客通真達靈元妙先生在京神霄玉清萬壽宮管轄提舉通真宮林靈素”牌匾,溫州的官民哪個敢對林靈素不敬?

  雖是告老還鄉,但回到溫州不久,林靈素就將滿城軍民發展成了自己的信眾。因此,在江南各地流行的摩尼教,在這溫州卻無法傳教,百姓們都信的是林靈素的神霄派道教。

  在林靈素仙師的蠱惑下,溫州城軍民都變得悍不畏死,與賊軍們以血肉相拚。在滿城軍民齊心協力的防守下,霍成富、陳箍桶和呂師囊三人雖勇,卻難以登上溫州城的城頭。

  方臘賊軍沒有水軍和戰船,因此溫州城陸地上被圍,海上卻是暢通無阻。太尉童貫領兵南下平亂,先鋒王稟已經在杭州城外大勝方臘賊軍,正在對方臘賊軍展開反攻的好消息陸續從杭州、秀州通過海上通道傳來,更堅定了溫州軍民守衛家園的信心。

  聽完仙師林靈素的講法和動員後,信眾們仿佛如有神助,一個個精神抖擻地拿著刀槍上城牆換防去了。他們堅毅的神情向世人宣示著,只要這些人沒有全部倒下,摩尼教的賊兵們就休想踏足溫州城頭半步。

  宗教戰爭,總是最為血腥殘酷的。

  信徒們都離開後,林靈素睜開眼,看了看那道君皇帝宋徽宗的禦筆,自言自語道:“官家,我受了你幾年供奉,如今為你守得一州平安,也算是有所回報了吧!”

  ……

  此時此刻,遠在登州的西門慶還不知道林靈素身陷賊軍的包圍之中,正在努力救人和自救。倘若不是朝廷密使趙良嗣兩日之內就要到達登州城,西門慶即將陪同馬擴出使金國,或許他會派人去溫州找尋林靈素,請林靈素北上一會吧。

  馬擴接到正使趙良嗣進入登州境內的傳報後,派人通知了西門慶,自去與登州知府王師中、平海軍指揮使呼延慶一起準備迎接趙良嗣去了。西門慶也將登州的眾兄弟召集在西門莊中,對自己離開之後的各項事宜做了安排。

  因為預知到金國女真人正在與遼國契丹人作戰,這一次北上要長途奔波,西門慶就沒有準備太多的商品,隻帶上了完顏謀良虎和完顏谷神委托自己印製的女真文書籍。

  只是這些在遼東堪稱珍貴的書籍,就足夠西門慶在大金國賺得盆滿缽滿,順帶收獲女真貴族們真摯的友誼了。

  當西門慶安排好打造水軍、對高麗、日本的貿易和燒製水泥,建設水軍碼頭之事後,朝廷密使趙良嗣也帶著二十幾個隨從,在萊州官軍的保護下進入了登州城。

  登州知府王師中在城中設宴為趙良嗣接風洗塵,並讓馬擴來邀請西門慶赴宴。

  在知府衙門裡,西門慶第一次見到了趙良嗣這個以一己之力挑起大宋君臣野心,獻上了聯金滅遼之策的歷史名人。

  趙良嗣原名馬植,乃是遼國燕京人,世為遼國大族,曾仕遼至光祿卿。徽宗政和元年,太尉童貫使遼,馬植夜會童貫, 獻上結好女真伐遼取燕之策,隨童貫南歸大宋。

  太尉童貫為了掩人耳目,改其姓名為李良嗣,將其薦於朝廷。

  道君皇帝宋徽宗召見改姓為李良嗣的馬植時,他獻策說:“女真恨遼人切骨,若遷使自登、萊涉海,結好女真,與約攻遼,興國可圖也。”道君皇帝宋徽宗本就做著一統天下的美夢,聽了馬植之言甚喜,就留下馬植在朝中做官,同時為了以示恩寵對他加以籠絡,特賜國姓趙,又將他的名字改為趙良嗣,授予了他秘書丞的官職。

  大宋朝廷圖燕之議自此而始,這才有了後來馬政、馬擴父子的跨海奔赴遼東金國商議結盟之行。

  西門慶心中很是好奇,這趙良嗣原本是遼國燕京漢人世家大族馬家的子弟,自身也曾擔任遼國光祿卿的高職,不知為何會處心積慮地要滅亡遼國?

  遼國立國之後,針對漢人和契丹人不同的風俗而靈活地采取不同的統治策略。對於漢人聚居地,遼國依然沿襲唐代的州縣製,在選拔人才上,依然采用科舉制度。

  在唐代,光祿卿是掌宮殿門戶、帳幕器物、百官朝會膳食等事物的光祿寺長官,乃是從三品朝廷大員。

  趙良嗣在遼國的官職,可比他到大宋後得到的秘書丞這個從七品官職要高多了。

  也不知趙良嗣這廝舍棄高官厚祿,如此熱心地南下扶宋滅遼,當初究竟是何居心?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