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穿越水滸之西門大官人》第565章 南征北戰
呼延灼依靠個人勇武和胯下的寶馬僥幸逃生後,一路疾馳逃回到大營裡,見到了同樣損兵折將退回大營的先鋒將韓滔。

“百勝將”韓滔在引兵包抄宋江軍後路時,卻被梁山強盜頭領項充和李兗二人領兵夾擊,陷入混戰之中。

亂戰中,韓滔中了“八臂哪吒”項充的飛刀,險些跌落馬下。幸得身邊將士救護,韓滔方才逃得一命。只是他率領的五千輕騎兵被項充和李兗軍乘機掩殺,折損了不少人馬。

呼延灼歎息一聲,將自己中了毒計,三千鐵甲重騎兵陷入駱馬湖邊的泥沼裡,片甲未得生還的噩耗也告知了韓滔。

呼延灼的三千鐵甲重騎兵是他這支部隊的精銳主力,失去了麾下的鐵甲連環馬,呼延灼軍的戰力下降了不止五成,已經沒有信心再與數萬梁山泊賊軍對陣。

呼延灼和韓滔不敢再留在這馬陵山下,他們收攏敗退的軍隊後,丟下大營和輜重,乘著宋江的賊軍還未返回,馬不停蹄地撤回了泗水南岸的宿遷縣城。

回到宿遷縣城中,呼延灼與韓滔、彭玘二將一起清點軍馬,此次帶到泗水北岸的一萬五千精銳官軍,折損了六七千人馬,幾乎損失過半。算上彭玘留守的五千人,只剩下一萬三千人馬了,且是以步軍為主,戰力大不如前。

雖然呼延灼軍在兩次交戰中也殺傷了那梁山賊寇數千人馬,但賊軍的兵力來自於亂民,只需在幾個縣城走上一遭,又能裹挾數千人補充兵力。

反觀呼延灼軍,最精銳的鐵甲重騎兵被賊軍消滅了,無法通過本地征兵來恢復實力,須得從東京汴梁城調集禁軍精銳來補充戰力,方才能再與梁山泊賊軍一戰。

呼延灼無奈之下,不敢隱瞞戰敗的消息,隻得一面分派兵馬堅守宿遷縣城,一面八百裡加急向朝廷求救。

在呼延灼兵敗京東東路淮陽軍的馬陵山下時,江南方臘軍的起義暴動也是如火如荼。

南方的兩浙路,方臘起義軍佔據睦州和歙州後,以殺貪官為口號,獲得了廣大飽受官吏盤剝的農民的熱烈擁護和響應。

蘇州石生,湖州歸安縣陸行兒,婺州蘭溪縣靈山峒朱言、吳邦,永康縣方岩山陳十四,處州縉雲縣霍成富、陳箍桶等地方好漢,紛紛帶領發動當地農民參加起義,加入了方臘軍的行列。

台州仙居縣呂師囊,越州剡縣裘日新,衢州鄭魔王等人也領導當地摩尼教秘密組織起兵響應同為摩尼教的方臘。

杭州北面的湖州、常州、秀州等州農民也聞風結集徒眾,準備趁亂攻打州縣,接應方臘軍北上。一時間,整個兩浙路都卷入戰火之中,並波及了相鄰的江南東路和福建路。

兩浙路首府杭州城四面都是戰火,城中人心惶惶,大小官吏和守城官軍也是心驚膽戰,不知何時就會遭遇滅頂之災。

就在杭州快失守,整個兩浙路要落入方臘軍的手中時,江州王稟和黃文炳率領的先鋒軍沿江而下,在江寧建康府的馬家渡登陸了。

王稟軍在江寧建康府會和江南東路調撥的各州官軍後,日夜兼程,向東南直插湖州和秀州,與據城堅守的秀州守將王子武裡應外合,風卷殘雲般地消滅了那裡的方臘亂軍。

掃清杭州城北面的障礙後,王稟和黃文炳統軍進入杭州城,奉旨接管了杭州城的防守重任。

黃文炳派兵在城中張貼朝廷大軍南征的布告,終於穩定了杭州城中的民情和軍心。

王稟全身披掛,威風凜凜地矗立在杭州城的城門樓上,抬眼望向南方。他知道,如今的兩浙路已經大半失陷,杭州城就猶如是驟風巨浪中的一塊礁石,

即將迎來一波波狂暴的衝擊。只要這杭州城還在朝廷的手中,那方臘反賊就無法完全控制兩浙路。如今王稟軍就是要在太尉童貫的大軍殺到江南以前,堅守住這杭州,防止東南地區的治安進一步糜爛。

方臘軍得知官軍增援杭州城後,也集結了六七萬大軍,由方臘的愛將方七佛統領,殺氣騰騰地撲向了杭州。

一場大戰,即將在杭

州城下展開。

……

方臘義軍驟然興起,切斷了宋王朝的經濟命脈,道君皇帝宋徽宗驚恐萬狀,急派親信掌兵重臣太尉童貫任江、淮、荊、浙等路宣撫使,領兵平叛。

太尉童貫派出王稟軍解除杭州之圍後,又在東京汴梁集結了西軍蕃漢軍兵十五萬,準備不日啟程南下平亂。

就在這時,禁軍兵馬指揮使呼延灼兵敗淮陽軍馬陵山,飛馬求援的軍情上報到了朝廷。

南邊的方臘聲勢浩大, 這北邊的草寇又如此猖獗,宋徽宗心中好是煩惱。

太尉高俅不得不替呼延灼推脫戰敗之責,對道君皇帝宋徽宗進言說勝敗乃兵家常事,只要再給呼延灼增兵,相信他下一次定然能反敗為勝。

如今童貫兼任兩淮路宣撫使,宋江軍在淮陽軍戰勝呼延灼軍,再次威脅兩淮路,童貫也不能置之不理。道君皇帝就讓童貫拿出對宋江賊軍的征討之策。

童貫思量一番後,對道君皇帝宋徽宗說,讚同向堅守宿遷縣的呼延灼軍增兵,並且自己會讓淮南東路的數州官軍協助呼延灼軍守住兩淮路的北大門,堵住宋江軍南下之路。

與此同時,讓河北、京東路各州加緊調集軍馬和糧草匯集東平府,由東平府知府程萬裡統領平叛,消滅躲藏在梁山泊老巢的賊寇後,再揮軍南下徐州,與呼延灼軍南北夾擊淮陽軍的流寇宋江軍。

太尉童貫獻出的平定梁山泊賊寇之策,無形中將呼延灼軍的地位降低,變成了兩淮路的看門犬,卻將平亂的指揮大權都轉移到了東平府知府程萬裡的手中。

宰相蔡京此次複相多得太尉童貫之力,現在與童貫是親密的盟友,自然是讚同童貫之策。

太尉高俅雖然明白童貫那廝巧妙地剝奪了呼延灼平叛的主導權,但此時呼延灼軍新敗,他也無話可說。何況童貫同意給呼延灼增兵,已經是給了他幾分顏面。因此,高俅也讚同了太尉童貫平定梁山泊的措置。

高俅心中暗道:“本太尉掌管京中禁軍,只要朝廷同意給呼延灼增兵,就可從中再做文章,助那呼延灼扭轉乾坤!”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