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穿越水滸之西門大官人》第954章 1網打盡
在宣布廢黜趙宋皇室後,完顏宗望又宣讀了命令宋朝大臣百姓舉薦新皇帝人選的旨意:

“元帥府近以宋主降表申奏,今回降聖旨劄子:

先皇帝有大造於宋而宋人悖德,故去年有問罪之師,乃因嗣子遣使軍前哀鳴祈請,遂許自新。

既而不改前非,變渝迷執,是致再討,猶敢抗師。

洎官兵力擊,京城摧破,方申待罪之理。

況追尋載書,有違斯約,子孫不紹,社稷傾危。

父子所盟,其實如一,今既伏罪,宜從誓約。

宋之舊封,頗亦廣袤,既為我有,理宜混一,然念師行,止為吊伐,本非貪土,宜別擇賢人,立為藩屏,以主茲土。

其汴京人民,許隨主遷居者聽。

右所降聖旨在前,今請到宋宰執文武百官洎京寮一面,共請上皇已下後妃、兒女及諸親王、公主之屬出京。

仍勾集在京僧道、耆老、軍人、百姓遵依聖旨,共議薦舉堪為人主者一人。更新最快奇奇小說https://

不限名位高卑,惟道德隆懋,有大勳業,素為眾所推服,長於治民者,雖乏眾善,有一於此,亦合舉薦。

當依聖旨備禮冊命,趙氏宗人不預此議。

一應宋之百司並事新君,其國俟得姓氏,隨冊建號。所都之地,臨日共議。

天會五年二月六日。”

這旨意甚麽意思呢?

就是說大金國先皇帝完顏阿骨打幫助宋朝收回燕地,有大恩於宋。

然而宋朝皇帝趙佶卻背信棄義,做了有害於大金國之事。

大金國因此於去年對宋朝興師問罪。

因為宋朝皇帝趙佶退位,新皇帝趙桓向金軍告饒,金軍方才停止討伐宋朝。

怎料宋朝的新皇帝趙桓與老皇帝趙佶一樣,轉眼就撕毀盟約,再度乾出背信棄義之事。

因此,金軍二次興師問罪。

宋朝皇帝不思悔改,負隅頑抗,直到金軍攻破京城,方才降伏認罪。

大金國翻閱了兩國之間的盟約,上面清清楚楚的寫明如有違約,“子孫不紹,社稷傾危”。

也就是說,趙佶、趙桓父子在與金國訂立盟約時,誓書上可是寫明了雙方誰背盟違約,誰就要承受亡國的結果。

雖然宋朝皇帝從來不把誓言當成一種約束,但大金國的女真人可是最為信守誓言之人。

所以,根據盟約的約定,大金國決定廢掉趙氏的皇權,讓趙佶、趙桓父子學會甚麽叫作言出必行。

這份旨意中還告知天下,宋朝既然已經向金國投降,那麽宋朝的國土理應納入大金國的版圖。

可是金軍伐宋不是為了貪圖領地,而是為了吊民伐罪,伸張正義。

因此,大金國廢掉趙氏後,並不會吞並宋朝在黃河以南的廣袤領土,而是讓前宋官民百姓自己推舉賢人為新皇帝,建立一個新的王朝。

金國提出,除了趙氏宗族的人,宋朝境內不論尊卑,只要有德才之人,都可以為新皇帝。

宣讀完兩份旨意後,完顏宗翰大手一揮,命人押送已經癱軟在地的廢帝趙桓入齋宮看管。

接著,金軍又令莫儔、吳開入城宣諭,曉諭宋朝東京汴梁城留守、宰相孫傅和太上皇趙佶,趙氏已廢,限趙佶七日率宮眷出城。同時,命孫傅推立異姓為皇帝人選。

金軍還令鄧珪率內侍百余人入城監守後妃、帝姬、諸王妃,又令馮澥、曹輔入侍廢帝趙桓,其余宋臣都被暫時禁押在金軍大營的它處。

宋臣鄭寬之、梁平、王孝傑、王宗沔等人從城中出來,亦被金軍全部禁押在大營。

初七日,金軍的限令時刻到了。

完顏宗翰安排騎兵萬人自東京汴梁城的南熏門一直排至金軍青城大寨的劉家寺,耀武揚威,用武力威脅城中官員執行金國的旨意。完顏宗翰和完顏宗望二位元帥更是帶著親兵駐於南熏門甕城下,等待著宋朝太上皇趙佶率宮眷出城。

太上皇趙佶得知趙氏被廢的噩耗後,徹夜難眠,急召京城中的大臣們議事,欲不惜代價保住趙氏的皇位。

可惜,趙佶身邊的近臣都被他的好兒子趙桓清理得乾乾淨淨,哪裡還有心腹為他出謀劃策?

至於被趙桓留在城中主持朝廷大局的宰相兼東京留守孫傅,不過是個志大才疏的讀書人,此時也是一籌莫展,不知怎麽應對當前的形勢。

在金軍的威脅下,孫傅和朝中的大臣們很快就妥協了,決定將太上皇趙佶和皇室宗族、宮眷都送出城去交給金軍。

吏部尚書王時雍、開封府尹徐秉哲和京城彈壓使范瓊三人領兵將宋徽宗和皇族、後妃等三千多人,或者乘轎,或者乘牛車,或者徒步,陸續押送到南薰門外。

到得午時,太上皇趙佶率妻妾、皇子等人從南薰門絡繹而出,抵達了甕城。

完顏宗翰和完顏宗望令內侍按圖索驥, 逐一指認點驗後,將這些趙宋皇族押回了大營。

太上皇趙佶和後妃、諸王、帝姬還能夠乘車轎前進;后宮以下,則由金軍騎兵背負疾馳而行。

到了申刻,宗譜上的皇族還未完全出城,金軍又令鄧珪入城搜捉。

完顏宗翰與完顏宗望二帥押送著太上皇趙佶回到青城大營中後,將送太上皇送入齋宮與廢帝趙桓相見。

趙桓見到父親趙佶也被城中大臣交給金軍了,不由得傷心地大叫道:“宰相誤我!”

趙桓這是在怪宰相孫傅沒有盡力保護好父皇和城中的趙氏宗親。更新最快奇奇小說https://

可是,城池都被金軍攻破了,趙桓也向金國上表投降了,宰相孫傅又有甚麽能耐力挽狂瀾,與金軍相抗?

太上皇趙佶見到趙桓依然看不明白形勢,痛心疾首地對他說:“你不聽為父之言,才招致今日的大禍!”

趙佶的意思是,若是趙桓早聽自己的勸告離開東京汴梁城,又怎會輕易落入金軍的手中?

太上皇趙佶想要離開京城避禍,卻被趙桓這個逆子軟禁在了龍德宮。結果,如今被金軍一鍋端了。

還有,太上皇趙佶那些重臣如蔡京、王黼、童貫、梁師成等人,雖然各有各的毛病,但論起處理軍國大事,可比甚麽耿南仲、李綱、孫傅之流要強得多。

若非趙桓不聽太上皇的意見,急於清除異己,又怎會讓一幫更無能的大臣把持朝廷中樞,造成舉國上下軍政一片混亂,連勤王之軍都組織不好。

趙桓面對父皇的責難,無言以對,只能與趙佶相顧號泣,等待金軍發落。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