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穿越水滸之西門大官人》第883章 童太尉要閃人了
十二月八日舉兵造反,控制燕京城後,郭藥師派人與金軍聯系,送上了降表,帶領燕山府大小三百多官員和六萬守軍向完顏宗望軍投降。

燕山府在割讓給宋朝統治兩年多後,又回到了金軍的手中。

十二月十日,郭藥師打開城門,迎接完顏宗望的軍隊進入了燕京城。

讓蔡靖、呂熙浩等被劫持官員汗顏的是,燕京城中的百姓竟然真心實意的對金軍夾道歡迎,城中歡呼聲不斷,似乎都在慶祝燕京城擺脫了宋人的統治。

還有那些從前不願與大宋合作的世家大族,此時也紛紛露面,前來迎接王師。

在燕人的擁護下,完顏宗望以燕地解放者的姿態,志得意滿的領軍進入了燕京城。

被逼旁觀的蔡靖等人卻是垂頭喪氣,此時方知朝廷在燕地的施政有多麽失敗,早已失去了燕地民心。

難怪在還有六萬兵馬,糧草充足的情況下,郭藥師一戰之後就選擇了投金。

完顏宗翰入城後,欣賞知府蔡靖忠心宋朝的氣節,命軍中的漢官勸說蔡靖投降,對他許以高官厚祿。

蔡靖說自己身為宋朝官吏,已經敗了宋朝的燕山府,不敢再到金國誤國誤民,拒絕向金軍投降。

而時立愛等燕地的遼國遺臣,此時卻紛紛來投金軍,為金軍統治燕地,進攻宋朝出力。

十二月十五日,金軍稍做修整離開燕山府繼續南下時,完顏宗望命人將蔡靖殺害。呂頤浩等人則被完顏宗望帶在了身邊。

此時,完顏宗望還不信任剛投降的郭藥師,隻命他為前鋒主帥,帶一千騎兵給金軍帶路做向導。

郭藥師不滿這個安排,對完顏宗望說手中的兵太少,無法擔當前鋒重任。

完顏宗望又給郭藥師增加了一千騎兵,但命令他不得擅自攻打搶掠前方州縣。

自金軍興兵以來,燕地各州宋朝任命的官員紛紛抱頭鼠竄。

景州城守吳震見勢不好,由海路逃跑。

薊州城守高公翰,副城守曾評帶著守軍逃往南方。

檀州城守徐傑、黃文也是棄城逃竄。

順州城守林良肱逃往燕山。

涿州城守葛逢聽到金軍起兵就棄城逃跑。

易州城守黃烈還在城中堅持了幾日,等到金軍殺到城門外時才跳牆逃跑。但他逃跑時運氣欠佳,跳城牆把雙腳摔斷,不幸丟了性命。

只有鎮守燕山府的安撫使兼知府蔡靖不肯逃跑,拒降被害。

因為常勝軍的投敵,整個燕地都很快落入金軍的手中。完顏宗望揮軍直指河北。

在郭藥師的常勝軍與完顏宗望軍鏖戰於白河的同一日,河東路太原府宣撫司早衙,童貫請太原府知府張孝純一同議事。

此時宣撫司眾人當然不知道決定燕地命運的決戰正在遙遠的燕山府展開,他們憂慮的是完顏宗翰軍連下代州和忻州,李嗣本麾下十萬大軍旦夕崩潰,金軍前鋒正在逼近太原府。

童貫告知張孝純,說因為前線情況緊急,自己準備明日一早出發趕回東京汴梁,親自向朝廷匯報前線情況。

童貫請張知府好好鎮守太原城。

張孝純沒有想到童貫在這個緊急時刻要走,堅決反對,要求童貫留在前線穩定軍心。

張孝純對童貫勸阻道:“金人撕毀盟約,大王應當大會諸路將士奮力抗敵,怎麽可以就此離去?

大王這一走,人心駭散,無異把河東拱手讓人。河東一旦失守,河北豈能保全?

大王務請留下來與我們共竭死力,率眾報國。

如今太原府路地險城堅,將士諳戰,金人未必就能攻破。”

因童貫被朝廷封為郡王,

故張孝純對他以大王尊稱。童貫聞言大怒,對張孝純說道:“我只是受命宣撫,並非守土之臣,如果一定要我留下,還要你們這些守臣做甚麽?

守城是你的職責,且須勉力!

我到京城稟奏,很快就會發動諸路軍馬前來策應。

我留下來,則兩無所益。”

“大王要走,孝純不敢強留。大王放心去,孝純必與太原城共存亡!軍機繁忙,下官告辭!”

張孝純與童貫話不投機,憤然而起,不歡而散。

張孝純回到家裡,合掌大呼道:“平日裡童太師多麽威重,怎知大事臨頭,卻畏懦如此!身為大臣,不能以死報國,隻欲抱頭鼠竄,何面目見天下士?”

不只是張孝純對童貫要離開不滿,馬擴聽說童貫要回東京,也急忙來勸童貫,說這種時刻,不能冒著被天下人唾棄的危險離開前線。

馬擴又勸童貫將宣撫司從太原府移至河北真定府,理由是前線大部分地方都有關有城可守,只有真定府附近一片坦途。如不重點把守,恐怕金軍會長驅直入。

而如果宣撫司移至那裡,不但可以阻擊金軍,而且各路軍馬如果知道童太師親自鎮守最危險的地方,可以大大鼓舞士氣。

馬擴所獻之策實在是談不上高明,不過是熱血青年的匹夫之勇。

無兵無將的情況下,讓童貫帶著宣撫司的幕僚們去真定府自蹈險地,這不是白白送死嗎?

難道用童太尉的勇氣、精神和天靈蓋,就能打敗金軍的狼牙棒?

實際上,不只是馬擴幼稚了, 張孝純也是一個沒有軍事經驗的文臣。

他們只知道讓童貫以死去守一城一地,卻不知這樣除了讓童貫臨死時背一個好一點的名聲,實際上對於兩國大戰毫無作用。

童貫要想在這次國戰中發揮作用,還真得及時趕回東京汴梁城,調集全國軍馬與金軍苦戰。

只有童貫這種身在高位的人才知道,此戰的關鍵在於東京汴梁城裡的指揮調度。

然而皇帝身邊那幫重臣,都是誇誇其談的文臣,沒有一個人有童貫這樣的軍事經驗。

要調動指揮陝西五路的西軍援救河東與河北,此時也沒有比童貫更合適的人選。

正如童貫所言,堅守一地待援是守臣的職責所在,而他應該回到京城統攬全局,這樣才能調動軍隊源源不斷地來救援太原。

如果童貫被困在太原府或真定府,還怎麽指揮各路軍隊?那他的作用,也不過就相當於是一個知府而已。

當然,童貫在道義上說不過馬擴,只能假裝同意,卻沒有任何行動。

馬擴見狀,再次找到童貫,請求他趕快趕往真定府。

童貫惱羞成怒,大罵馬擴之所以讓他去真定府,是因為馬擴安家後,一家老小都住在保州。

童貫又說就算自己去了也沒有,因為現在手中無兵,拿甚麽抵擋金軍。

馬擴獻策說可以就地招納義勇。

童貫便說那不如你先去真定招兵買馬,若是你能招到三萬人,我就去真定府。

第二日,童貫與馬擴等人就一起離開了太原,馬擴趕往真定府招兵,童貫則帶著宣撫司眾人趕往東京汴梁城。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