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穿越水滸之西門大官人》第943章 趙桓乞降
劉延慶等將率數萬之眾出逃,卻沒有擺脫金軍的追殺。

  完顏宗翰得知有宋軍突圍後,立即命令完顏希尹率騎兵追擊宋軍。

  完顏希尹對劉延慶軍緊追不舍,在京城西邊百裡外的龜兒寺追上了劉延慶。

  兩軍展開一場大戰,在金軍騎兵的衝擊下,劉延慶軍大敗,劉延慶、劉光國父子都戰死沙場。

  完顏希尹砍下劉延慶父子的腦袋,帶回了城南青城金軍大營之中。

  王宗濋等將也未能幸運逃脫,都被追擊的金軍將領斬殺。

  景王趙杞,大臣謝克家和李若水三人此時正奉旨出使金軍大營,向金軍主帥完顏宗翰求和。

  完顏希尹等將回到大帳複命,獻上劉延慶父子等人的人頭後,完顏宗翰指著這些宋將人頭對景王趙杞說道:“親王殿下回去,替我轉告貴國皇帝陛下,不要再起逃走的心思。這汴京城周邊五百裡內皆是我大金軍的天下,貴國皇帝陛下是插翅難飛!”

  景王趙杞嚇得面如土色,急忙答覆說朝廷是誠心議和,問完顏宗翰元帥退兵的條件。

  完顏宗翰提出,要求宋朝割讓河東、河北、河中之地,並交付犒軍金銀,金軍方可退兵。

  景王趙杞問得金軍的和談條件後,拜辭了完顏宗翰,與謝克家和李若水二人一起出了青城完顏宗翰軍大營,回城複命。

  皇帝趙桓得知城中數萬宋軍棄城逃走,其後又從景王趙杞口中得知劉延慶等將都死於金軍之手後,悲痛欲絕,再不敢有突圍的心思,也失去了最後一絲抵抗的意志,決定不惜一切代價滿足金軍的條件,讓金軍盡快退軍。

  於是,皇帝趙桓親自書寫《求哀書》和《求再造書》,當日派遣宰相何?、濟王趙栩和中書侍郎陳過庭再次去往金軍大營,求哀懇告,切冀金軍收兵,不要傷害京城百姓,保安趙宋宗社。

  宰相何?、濟王趙栩和中書侍郎陳過庭三人出使金軍大營後,當日未歸,金軍也未對宋朝的求哀懇告予以答覆。

  趙桓君臣惶惶不可終日,不知宰相何?三人是生是死,金軍是否還會對內城發動攻擊。

  於是,潤十一月二十七日,皇帝趙桓再次書寫《求哀請命書》,派遣禦史中丞秦檜,徽奠閣學士、朝奉郎李若水和武翼大夫王履三人出使金營,求哀請命。

  此時擔任禦史中丞的秦檜是一個堅定的主戰派,可惜時事比人強,他也不得不奉旨求和,再一次出現在宋金交涉的舞台。

  秦檜等人出使後,完顏宗翰、完顏宗望對於宋朝君臣只會虛言求饒,卻沒有甚麽實質行動大為不滿,終於回復了一封《元帥與宋主書》,向宋朝皇帝趙桓提出了三點要求。

  其一是因為宋朝曾經承諾割讓三鎮又撕毀協議,金軍不相信宋朝的信譽。此番為了順利交割河東、河北、河中之地,必須讓太上皇趙佶與諸皇子出城當人質,避免宋朝再毀約。

  其二是前期宋朝派出的大臣未能完成土地交割的任務,金軍要求另外派遣皇帝身邊的重臣官員前去交割已畫定的州府軍縣。

  其三,因為河東、河北各地州府軍縣有抗拒朝廷旨意,拒不割讓土地,甚至殺死了朝廷大臣聶昌的行為,為了保證各地官員能夠聽命,金軍要求宋朝用河北、河東、河中各州府長官的血屬為人質,每州各一名,同交割官一起前去說諭,讓地方官員交割土地。

  金軍大營中,完顏宗翰和完顏宗望對宰相何?說道:“自古以來,有南就有北,兩者不可缺。只要貴國答應割地,兩國之間就可以議和。不過,必須請太上皇親自前來商議。”

  宰相何?以為自己議和有功,金軍退軍有望,就高高興興地帶著《元帥與宋主書》,回城去奏報給皇帝趙桓。

  可是,太上皇趙佶對金國幹了許多背信棄義之事,害怕金軍報復,沒有膽量出城。

  皇帝趙桓受製於孝道,也不敢強迫太上皇趙佶出城,只能無奈地痛哭一場。

  為了向金軍有所交代,皇帝趙桓隻好以太上皇受驚過度、痼疾纏身為由,又寫了一封《乞上皇不出書》,於十一月二十八日派人送至金軍大營。

  完顏宗翰收到宋朝皇帝趙桓的親筆書信後,拒絕了趙桓的請求,對宋朝使臣孫傳等人說,要求宋朝必須送太上皇趙佶到金軍大營中談判。

  完顏宗翰等人堅持要求宋朝太上皇趙佶出城,是因為宋徽宗趙佶與金國交往多年,在金國人的心目中,分量比初登皇位的小皇帝趙佶更重。

  並且,金宋戰爭就是因為太上皇趙佶而起,在完顏宗翰等人看來,這趙佶就是宋朝的第一戰犯。

  所以,完顏宗翰等人堅持要太上皇趙佶出城乞降。

  皇帝趙桓無可奈何,與宰相何?、孫傅等重臣商議後,決定由自己代替太上皇趙佶出城與金人和談。

  閏十一月二十九日,趙桓再寫《欲親詣軍前書》,讓禦史中丞秦檜奔走於金軍大營,向金軍統帥說明自己代替父皇出城之意,與金軍約定時間。

  完顏宗翰收到秦檜送來的書信後,同意讓皇帝趙桓代替太上皇趙佶出城議和。

  閏十一月三十日黎明,皇帝趙桓按照約定,率大臣多人前往南薰門外青城金軍大營議和。

  來到金軍大營外,金軍就解除了皇帝趙桓二百侍衛的武裝,只允許皇帝趙桓和身邊的大臣入內。

  可是皇帝趙桓和群臣進入到金營後,金軍統帥完顏宗翰卻不與他相見,而是派人直接向他索要降表。

  趙桓不敢違背,慌忙令人寫降表獻上。

  金人對趙桓寫的降表不滿意,命令須用四六對偶句寫降表。

  皇帝趙桓與大臣被軟禁在金軍大營裡無法離開,迫於無奈,趙桓對群臣說事已至此,其它就不必計較了。

  大臣孫覿反覆斟酌,改易四遍,方才寫成了令金人滿意的降表。

  降表全文如下:

  臣桓言:“背恩致討,遠煩汗馬之勞;請命求哀, 敢廢牽羊之禮。仰祈蠲貸,俯切凌兢,臣桓誠惶誠懼,頓首頓首。竊以契丹為鄰,爰構百年之好;大金辟國,更圖萬世之歡。航使旌絕海嶠之遙,求故地割燕、雲之境,太祖大聖皇帝特垂大造,許複舊疆。未閱歲時,已渝信誓,方獲版圖於析木,遽連陰賊於平山。結構大臣,邀回戶口,雖諱恩義,尚貸罪愆。但追索其人民,猶誇大其土地,致煩帥府遠抵都畿,上皇引咎以播遷,微臣因時而受禪,懼孤城之失守,割三府以請和。屢致哀鳴,亟蒙矜許;官軍才退,信誓又渝。密諭土人堅守不下,分遣兵將救援為名,複間諜於使人,見包藏之異意。遂勞再伐,並興問罪之師;又議畫河,實作疑兵之計。果難逃於英察,卒自取於交攻,尚複嬰城,豈非拒命?怒極將士,齊登三裡之城;禍延祖宗,將隳七廟之祀。已蠲銜璧之舉,更叨授館之恩,自知獲罪之深,敢有求生之理?伏惟皇帝陛下誕膺駿命,紹履鴻圖,不殺之仁既追蹤於湯、武,好生之德終儷美於唐、虞,所望惠顧大聖肇造之恩,庶以保全弊宋不絕之緒,雖死猶幸。受賜亦多,道裡阻修,莫致籲天之請;精誠祈格,徒深就日之思。謹

  予叔燕王俁、越王偲、弟鄆王楷、景王杞、祁王模、莘王植、徐王棣、沂王咢、和王式及宰相百僚、舉國士民、僧道、耆壽、軍人奉表出郊,望闕待罪以聞。臣誠惶誠懼,頓首頓首。

  謹言。”

  天會四年十二月二日,大宋皇帝臣趙桓上表。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