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穿越水滸之西門大官人》第995章 西門慶征西
西夏軍大舉入寇陝西五路,鄜延路,環慶路,涇原路,熙河路烽煙四起,唯有秦鳳路,永興軍路還沒有西夏軍的蹤跡。

秦鳳路經略使趙點無後顧之憂,親自統兵兩萬趕到渭州城外,援救被困於渭州的涇原路經略使席貢。

涇原路的兵馬在鎮戎軍和瓦亭寨兩度大敗後,大多退縮回渭州堅守,再無力量在野外與西夏軍對峙。

一旦涇原路失守,西夏軍就可以直接殺到京兆府,動搖楚國在陝西的統治。

因此,駐軍京兆府的侍衛馬軍都指揮使,永興軍兵馬總管王進也領兵三萬沿涇河而上,進入了涇州城。

到達涇州城後,王進分兵五千給“跳澗虎”陳達和“白花蛇”楊春,讓他二人火速北上原州,幫助當地守將堅守城池,確保原州不失。

隨後,王進就以統製韓世忠為前部先鋒,讓他率領五千兵馬繼續沿涇河西進,直抵渭州城下。

王進則帶著“九紋龍”史進和“神機軍師”朱武二將,統領著大軍緊隨其後。

王進此番西進,也有一些復仇的心思。

當年王進的主帥劉法,正是敗亡在了李察哥的手中。王進得知圍困渭州城的是西夏國兵馬大元帥,晉王李察哥之後,決意在渭州城下擊敗李察哥軍,為劉法將軍復仇。

王進離開京兆府西進時,也給華州、商州、陝州等地駐軍下令,要他們隨後跟進支援,齊集涇州。

因此,陝州等地的軍馬也紛紛沿黃河、渭水西進。

就在此時,陝州城北的黃河上出現了一支逆流而上的楚國官軍船隊,船首上高掛的旗幟迎風招展,旗幟上繡有一個龍飛鳳舞的“關”字。

這支軍隊,正是“大刀”關勝、“井木軒”郝思文、“醜郡馬”宣讚和“聖水將軍”單延珪四將統領的一萬勁卒。

而那軍旗上的“關”字,正是當朝大書法家西門慶樞密使的墨寶。

得知西軍被西夏軍打得損兵折將,無力反擊後,西門慶知道立威的機會來了。

於是,西門慶一邊飛鴿傳書,讓王進西進解渭州之圍,一邊調兵遣將,要興兵征討西夏國。

被西門慶授予軍旗的關勝軍奉命先行開拔,前去支援鄜延路的延安府。

關勝的行軍路線是,乘船從黃河上行到潼關,進入渭水,再向北走洛水直達延安府的甘泉縣。

到達延安府的甘泉縣後,關勝軍再棄船步行,向北趕往延安府。

西門慶要操練水軍將士,同時讓關勝軍也省去了許多鞍馬勞頓。

關勝軍在陝州城外停泊歇息,補充物資時,一個青年將領前來拜訪主將關勝。

那青年在關勝面前毛遂自薦,願在關勝軍中效力。

關勝問了那青年的來歷,此人名叫李彥仙,寧州彭原人,後徙居鞏州,也就是隴西。

因為生長在邊塞地區,李彥仙自幼習得弓馬槍棒之術,又飽讀兵書,有從軍破夏之志。

前宋靖康元年,金兵進犯汴京,李彥仙散盡家財,招募兵馬勤王,被朝廷授予承節郎,率三千壯士增援京都。

當時正巧遇到李綱奉旨宣撫兩河,李彥仙上書彈劾李綱不知用兵之術,結果遭到有司追捕,不得不易名逃匿。

這年,金兵佔領了河東,李彥仙為報效國家,再度從軍。

河東失陷後,李彥仙來到陝州拜見守將李彌大。

李彌大曾經因為與李綱不合而被貶,與李彥仙頗有幾分同仇敵愾,惺惺相惜之情。他見李彥仙談吐不凡,就向他請教西北防務。

李彥仙指點江山,慷慨激昂,受到李彌大的欣賞,被留為裨將,駐守崤澠之間。

此時,金兵又犯汴京,永興軍安撫使范致虛奉命統帥六路大軍增援。

大軍開拔前,李彥仙不以位卑,再次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崤澠是險要關隘,難以駐軍,前進後退都容易導致軍隊潰散。

大軍應分道並進,尋找時機出關。還應當以一半軍兵扼守陝西,才可進一步采取行動。”

范致虛和李綱一樣,本是一個不知兵的文人,加之他剛愎自用,所以不僅未聽勸告,反而責怪李彥仙貪生怕死,沮喪軍心,將李彥仙革職調離,打發到陝州石壕鎮擔任了負責捕盜的石壕尉。

如今聽聞西夏軍入侵陝西五路,李彥仙又有了上陣殺敵的報國之心。

只是范致虛輩還在陝西,李彥仙苦無出頭之日。

如今聽說樞密使西門慶麾下軍隊關勝部挺進陝西,李彥仙暗道有了用武之地,於是帶著數百部眾趕到陝州城外, 專程恭候關勝軍的到來。

關勝也是一個懷才不遇,長期屈居下僚的人,他聽了李彥仙的遭遇,先生了三分好感。

與李綱、范致虛那些好名而不知兵的人不同,關勝可是自幼熟讀兵書,以先祖關羽自勉的人。

關勝當即就與李彥仙考校了一番行軍作戰之法。李彥仙對答如流,說得頭頭是道,讓關勝大為欣賞。

於是,關勝將李彥仙收於軍中,依舊擔任裨將。待日後立下戰功,再行封賞。

李彥仙帶領數百部眾興高采烈地加入了關勝軍,跟著關勝向延安府進發。

關勝軍西進後,西門慶也在東京汴梁城外誓師,親率六萬精兵征西,正式敲響了楚夏決戰的戰鼓聲。

此番出征,西門慶身邊猛將如雲,魯智深、蔣忠、焦挺、湯隆、洪振、嶽飛、王貴、張憲、姚政、徐慶、段景住、范瓊、魏定國、史文恭、蘇定等將都在軍中,“神醫”安道全也帶著醫護隊伍隨軍出征。

西門慶的六萬大軍中,帶了三萬火槍兵,由西門慶和湯隆、魏定國二將指揮,凌振沒有隨軍出征,而是留下來負責南京應天府和東京汴梁城的火器作坊建造和火槍、火炮的生產。

西門慶的妻舅扈成以及祝彪、祝虎等將此番也沒有出征西夏,他們被西門慶留在了東京汴梁城,繼續控制京畿路的軍隊。

西門慶大軍出發時,楚國皇帝張邦昌率文武百官出城相送,京師百姓也自發地趕來為西門慶軍助威。

帶著京師商人們捐獻的各種勞軍物資,西門慶軍士氣高昂地離開了東京汴梁城。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