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穿越水滸之西門大官人》第840章 拿出誠意來
大宋朝廷確定了不惜代價收回燕地的方針後,宋徽宗命趙良嗣、周武仲、馬擴等與金使李靖同行,再赴燕京去與金國皇帝完顏阿骨打商議用歲幣代替賦稅的問題。

趙良嗣和馬擴等人到達燕京城後,在城外的金軍大營裡再次與金國君臣展開了談判。

趙良嗣在談判中,提出每年增加十萬兩白銀歲幣代替燕京地區的賦稅,卻遭到了金國人的質疑和反駁。

此時以左企弓為首的遼國大臣官吏們都投靠了金國,金國早已將燕地地區的賦稅掌握得一清二楚,哪裡還會上宋國使臣的當。

金國人拿出遼國的文冊來給趙良嗣看,上面記載了燕地每年稅收合計約為六百萬貫。

這也就是說,金國將燕地割讓給大宋後,大宋不僅是得到了土地,每年還能收入六百萬貫賦稅。

金國因此提出索要一百萬貫歲幣替代燕京地區的賦稅。

在金國的完顏阿骨打君臣看來,即使是金國每年收取一百萬歲幣,大宋依然可以每年收入五百萬貫。

大宋甚麽力都沒有出,卻能夠平白得到燕京地區及每年五百萬貫的稅收,可謂是天底下再沒有比這更好的事。

事實上,左企弓等遼國降臣就極力反對將燕京地區交給宋國。

燕京是金國打下來的,理應由金國統治。如此一來,金國每年可以增加六百萬貫的稅收。

將燕京地區交給宋國,金國只能得到一百萬歲幣,還丟失了大量的土地和人口,可以說,金國方面實際上是吃了大虧。

至於宋國提出的每年隻給十萬貫歲幣,一個縣城的稅收都不止於此,簡直是無稽之談。

金國已經拿出來了燕京地區的稅收帳目,在真憑實據之下,趙良嗣卻依然厚著臉皮在討價還價,一點一點的增加條件。

趙良嗣先是提出將歲幣增加到二十萬貫,其後又提出增加二萬匹綾絹,就憑這些代價,他還想連西京都一並收回。

面對宋國使臣的厚顏無恥,完顏宗翰也惱了,他對趙良嗣說道:“燕地一年能收六百萬,我們現在就要區區一百萬,已經是額外開恩了。

你等還不知足,拿一些零頭來糊弄我們,現在竟然都開始添加其它東西了,當真是欺我女真人不識數麽?

依我說,我們兩國也不要談了,就按照原來約定,你們退回到涿州、易州一線,就拿那裡做兩國國界。

如若貴國不能接受,不肯退兵,我們就派大軍巡視邊界。

你我兩軍要是碰到了,就在戰場上一較高下!”

見完顏宗翰怒了,趙良嗣和馬擴等人急忙表示,兩國之間不須刀兵相見,可以從長計議。

第二日,趙良嗣為此事進軍營再次拜見了金國皇帝完顏阿骨打。

完顏阿骨打命人將國書給趙良嗣,讓他帶回大宋。

完顏阿骨打對趙良嗣說道:“賦稅的事情你們那麽沒有誠意,本來不準備和你們談了,但想到我們自海上通好,已經這麽多年,所以還是多給你們一次機會。

所有我們的要求都在這國書中,你們要是同意,一切都好說,要是不同意,我們也不準備再談。

但我會親率軍隊到涿、易一帶巡視邊界,到時希望不要和你們發生衝突。

另外古北口和松亭關因原屬奚地,所以不應該給你們。

但為了表示我們誠意,我們可將不屬燕地的古北口也給你們,松亭關還是由我們佔據,這是我國最後的讓步了。

待你回來時,或者全盤接受我們國書中所提條件,或者等我出兵巡邊便了。

回去對你們皇帝說,有了決定趕快派人回復,

不要耽誤時日,因為我已經定了二月十日出兵巡邊,到時你們還沒有消息,也不用再談了。”顯然,金國君臣都認為宋國一味隻想佔金國的便宜,完全沒有拿出談判的誠意。即使是對宋國最為友好的完顏阿骨打,也忍不住對趙良嗣發出了武力威脅。

所謂巡邊,自然是金軍要用武力將宋軍從燕地驅逐出境了。

趙良嗣聽了,暗自叫苦不迭,趕忙說道:“皇帝陛下容稟,到二月十日只有一個月時間,此處與汴梁相距千裡,如何趕得及?

不如貴國派人隨我到雄州,用驛站快馬傳遞消息,還能快些。”

金太祖認可了趙良嗣的這番說辭,同意派人隨同趙良嗣去雄州等候宋國朝廷的回音。

見金軍有翻臉的跡象,當夜趙良嗣、馬擴等人不敢停留, 立即帶著金國使臣快馬加鞭趕往雄州。

到達雄州,向太尉童貫緊急稟報後,宣撫司衙門又派快馬將金國國書加急回報東京汴梁。

宋徽宗君臣仔細看了童貫加急送來的金國國書,只見金國皇帝完顏阿骨打是這樣說的:

“我們已經收到去年歲幣第一筆銀絹合計二十萬兩。我也派契丹遼國原來負責接收歲幣的官員詳細盤點,發現你們送來的絹布品質很差,遠達不到以前給遼國的水平。

希望你們以後要嚴格按照以前給遼國的品質供應我們歲幣。

你們要想要回燕京,必須將歲幣提高到每年一百萬兩水平,趙良嗣提到的五萬、十萬的數量我們無法接受。

平、營、灤三州不可能給你們,西京如何日後再談,現在談判歲幣額度隻用來交換燕京六州二十四縣。

如若你們同意我們條件,請在今年新年前將去年未給和今年應給歲幣一同運至燕京交割。其余絹綢等物可在十月時送來。以後按照同遼國舊例,每年分五次在平州交割。

以後我們可在燕京和平州之間劃定兩國國界,並立界石為憑。

兩國還需尋找合適地方開設榷場。

每當兩國皇帝壽誕,對方需派使臣來賀。

因連番戰亂,燕京百姓恐怕會錯過春耕,大批民眾流離失所,有些人可能會願意與我們金軍一同離開。

如若你們不願見到這種局面,請按照舊日契丹遼國體例對他們加以援助。

另外根本措施還是早日劃定邊界,撤退軍隊,燕京當地秩序才能盡快恢復,以免黎民百姓受苦。”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