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穿越水滸之西門大官人》第503章 柳世權的投資
  穿越水滸之西門大官人正文卷第五百零三章柳世權的投資洪振湖上,百帆捉風,千蒿破水,大船小舟往來穿梭,好一番繁榮景象。客船、貨船循著水道揚帆遠航,各自奔赴淮河的上、下遊。漁民們的小舸在遠處的蘆葦蕩中時隱時現,收獲著肥美的魚蝦。

  西門慶立在船頭,回憶著在臨淮碼頭見到的那神秘的柳氏父子,口中自言自語道:“這世上當真有此等奇人麽?”

  船艙中,擺放著那柳家父子送來的些許心意——黃金千兩。那神秘老翁柳世權對素未平生的西門慶如此慷慨,卻不求西門慶任何回報,只要西門慶記住他的兩個兒子柳光祖和柳光宗。

  那柳世權自稱臨淮第一大戶,卻又說西門慶才是大富貴之人。他說將來或許會讓自己的兩個兒子前來投奔西門慶,隻望西門慶屆時能夠容留。

  西門慶走南闖北這幾年,也見過了不少官宦富豪和土豪地主,其中許多人與西門慶走到了一路,結成各種盟友關系。然而一見面就認定西門慶必成大器,欲將子女命運托付於西門慶的豪傑大戶,這柳世權還是第一人。

  西門慶暗道,難道我也終於養成王霸之氣了,走到哪裡都能夠讓人伏地便拜,從此忠心耿耿?這不科學啊!

  不過呢,伸手不打笑臉人,這柳家父子要來跪舔自己,送錢討好,西門慶大官人自然不會將人拒之門外。黃金是個好東西,西門慶大官人從來不嫌多。

  再者說,怎麽地也得給這淮西的地頭蛇一些面皮啊!說不定將來真有用得上他父子的時候。

  西門慶心中已然知曉,那寧贈千金只求一識的柳世權是甚麽人了。

  原來柳世權果然是臨淮城的一個有實力的人物,他曾經對當朝太尉高俅有恩。

  如今掌管東京八十萬禁軍的高俅高太尉,二十多年前還是個東京汴梁城的潑皮破落戶時,曾經落魄時跑路到這臨淮城,投奔了一個開賭坊的閑漢柳大郎,名喚柳世權。想來就是如今西門慶見到的白發長者了。

  西門慶記得書中記載,那柳世權平生專好惜客養閑人,招納四方乾隔澇漢子。高俅投托得柳大郎家,白吃白喝地一住就是三年。

  後來哲宗天子因拜南郊,感得風調雨順,放寬恩大赦天下。那高俅住在臨淮城日久,因得了赦宥罪犯的消息,思鄉心切,要回東京。

  這柳世權卻和東京城裡金梁橋下開生藥鋪的董將仕是親戚,他又寫了一封書劄,收拾些人事盤纏,齎發高俅回東京汴梁,投奔董將仕家過活。

  高俅回到東京汴梁後,又通過董將仕搭上了蘇東坡、駙馬小王都太尉和端王趙佶,一路飛黃騰達,徹底擺脫了破落戶的命運。待到趙佶當上皇帝後,更是將那高俅提拔到了太尉的高位之上。

  可以說,柳世權對落魄的高俅可謂是有仁有義,不僅在高俅最落魄時給予了他關懷,更是高俅後來命運轉變的發軔。

  高俅雖然因為私憤迫害過王進和林衝,但此人也有一個好處,對有恩於他的故人不忘報答。

  宋徽宗初當皇帝時,為了提拔高俅,將高俅安排到西夏前線的西軍裡去歷練。高俅在那裡與劉仲武協同作戰,頗得劉仲武的照拂。後來高俅升到太尉的高位後,不忘劉仲武的情誼,對他一家都很關照。劉仲武兵敗之後,也多虧高俅奔走解救,方才沒有被治罪。劉仲武的兒子,後來的名將劉錡早期從軍征戰,也得到了朝中太尉高俅的關照。

  高俅除了與西軍劉仲武家保持密切關系外,對他原來的主人蘇東坡一家也頗為照顧。蘇東坡雖然在政治上失意,被貶出京城,老死在常州,但高俅卻一直不忘蘇氏,每當其子弟入都,則給養恤甚勤。因此他的這些作為也獲得朝中一些人的好評。

  所以,高俅此人是一個有人情味的人,他對於年輕落魄時收留照顧過自己的柳世權自然也沒有忘恩。在高俅的關照下,柳世權也從一個臨淮縣開賭坊的閑漢柳大郎,逐漸發展成泗州有名的大富豪柳世權。

  然而今日之舉,表明那精通相術,曾經通過資助高俅獲利良多的柳世權還不滿足於高太尉的庇護和關照,而是將未來的目光投向了西門慶。柳世權卻不知曉,自己二十多年前對太尉高俅雪中送炭之陳年往事,今日拜會的這個年齡只有二三十歲的西門慶大官人卻是心知肚明。

  正因為想到了當年柳世權押寶投資高俅之事,西門慶才在船頭感歎,這柳世權當真眼光獨到,是個奇人。

  一路順風,西門慶等人的幾艘客船很快就從臨淮縣駛到了淮南東路泗州的治所泗州城。

  到了泗州城,西門慶一行棄船改走陸路,騎馬經過都梁山,白塔鎮,進入了真州。在真州境內再一路向南穿行,終於來到了揚子江邊的六合縣瓜步鎮。步,一作埠。山名,在真州六合縣東南,亦名桃葉山。水際謂之步,此山南臨揚子江,又相傳吳人賣瓜於江畔,因以為名。

  南北朝時,瓜步鎮曾經為軍事爭奪要地。元嘉二十七年七月,南朝劉宋文帝發動了元嘉北伐,但是被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擊敗。後北魏拓跋燾反攻劉宋,十月從黃河北岸出兵,連續擊潰宋軍
多路主力,十二月率兵至此,鑿山為盤道,設氈殿,隔江威脅劉宋首都建康。

  拓跋燾的東路軍到達建康北面的瓜步山, 並在瓜步山上建行宮。待到北魏軍撤軍北返之後,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的行宮成為了一座廟宇。

  拓跋燾小字佛狸,所以民間把它叫做佛狸祠。

  後來的老百姓們隻把佛狸當作一位神來奉祀,卻沒有詳查這神的來歷。這所廟宇,此時猶存在瓜步鎮旁的瓜步山上,依然香火不斷。

  辛讚的孫子辛棄疾後來寫過一首《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想當年,金戈鐵馬,

  氣吞萬裡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贏得倉皇北顧。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

  烽火揚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一片神鴉社鼓。

  憑誰問,廉頗老矣,

  尚能飯否?

  那詞中“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講的就是瓜步山的佛狸祠典故。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