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穿越水滸之西門大官人》第788章 遼軍應戰
在燕京城的驛館中,馬擴聽了秘書郎王介儒和秘書郎都官員外郎王仲孫二人之言後,對他二人笑道:“燕人先嫁契丹,今恐複嫁女真耳!”

馬擴話中之意是,幽雲漢人不願舍遼投宋,口中說甚麽“一女不嫁二夫,人臣不事二主”,只怕金軍來了,燕雲漢人都會改投金國。

面對馬擴一針見血的揶揄,王介儒與王仲孫二人相顧大笑,也不再與馬擴分辨。

其實,對於燕地漢人而言,他們的確是寧願讓北方的女真人統治燕雲地區,也不願讓南方的宋人接管燕雲。

遼國境內的漢人世家大族早已進入了遼國的權力中樞,若是金國吞並了遼國,女真人依然需要他們這些漢人的世家大族來幫助管理國家,他們仍會居於新國家的統治階層。

可若是南方的宋人佔據了燕雲地區,他們這些燕地漢人早已與契丹人通婚雜居二百多年,被宋人視為番人,朝廷中樞哪裡會有他們進入的機會?

燕雲之地的漢人世家大族被邊緣化是必然出現的結局。

這些漢人世家大族中的人,誰會願意接受那可以預見的未來?

燕雲地區的漢人平民百姓,也不願意受宋國管轄。道理很簡單,因為宋國對底層百姓的苛捐雜稅,比遼國高多了。

而金國的稅賦,比之遼國更少。

家無余財,只能圖一個溫飽的普通百姓,又有誰會心甘情願地被稅賦更高的國家統治?

別看太尉童貫在邊境讓人散發榜文,宣傳收回燕地後可以免兩年的稅賦,燕地有幾個傻子上當?

先免兩年稅賦,接著就如南方的宋人一般背負各自苛捐雜稅,自己的財富都被皇帝搶去修花園?真當燕人有那麽傻,分不清是非呀!

所以,燕地漢人除了個別如趙良嗣這樣的別有用心者,就沒人甘願歸入宋國。

這也是為何宋軍在兩國邊境散發了那麽多榜文,卻無人響應的原因。

個中道理,王介儒與王仲孫二人也無心與馬擴分辨。

反正這宋使明日覲見皇帝之後,還能不能活著離開燕京城,都未可知。

馬擴在招待使臣的館驛中歇息了一日後,就在王介儒與王仲孫二人的陪同下覲見了遼國天錫皇帝耶律淳。

馬擴給耶律淳遞交了童貫的勸降文書後,受到了遼國君臣的一番詰難。

天錫皇帝耶律淳再一次領著馬擴參拜了遼國歷代帝王的畫像,述說遼國如何信守承諾,這一百多年從未對宋國持強凌弱。接著,就指責宋國此番實屬背信棄義,當為天下共唾之。

此次北伐,的確是宋國率先撕毀《澶淵之盟》,有背信棄義之嫌。馬擴雖然辯才不差,但因為理屈,在耶律淳面前也被說得只能唯唯諾諾。

好在馬擴有了西門慶的提醒,進入遼國後從未秘密地招降納叛,是以沒有觸怒這天錫皇帝耶律淳。

耶律淳向馬擴表明了自己絕不降宋的立場後,就打發馬擴離開了燕京城。

同時,天錫皇帝耶律淳派遣秘書郎王介儒隨馬擴去見大宋河北、河東宣撫使、太尉童貫,勸說童貫罷戰休兵,莫要毀了兩國百年的友誼。

宋使馬擴和秘書郎王介儒離開之後,天錫皇帝耶律淳卻立即召集蕭乾和耶律大石等大將商議抵禦宋軍北侵的策略。

宋軍號稱有十萬大軍,遼軍此時腹背受敵,同時面臨金軍和宋軍的進攻,兵力顯得捉襟見肘。

為此,天錫皇帝耶律淳雖然對宋使馬擴展現了自己堅守燕京城的決心,但是面對即將到來的戰事,耶律淳還是有一些憂心忡忡。

四軍大王蕭乾卻是表現出對宋軍的蔑視。

他告訴耶律淳,宋軍戰鬥力低下,常常連境內的盜賊都無法剿滅。那西軍雖然號稱宋軍中的精銳,但是卻是以步軍為主,難以適應燕京地區的平原作戰。蕭乾認為,遼軍不應該退守城池,與宋軍持久作戰,而應該主動出擊,趁著金軍未能及時南顧時,迅速擊潰宋軍。

遼國也偵知宋金兩國簽訂了《海上之盟》,耶律淳擔憂遼軍與宋軍對陣時,金軍協同作戰,突然從古北口等地南下。

蕭乾胸有成竹地對耶律淳說,他在中京道早就留有後手,為了與宋軍決戰時讓金軍無法南下,他已經安排中京道的奚族人近日起事,拖住金軍,配合遼軍擊敗宋軍。

天錫皇帝耶律淳聽了,大讚蕭乾實乃國之乾城。

吃了定心丸的耶律淳聽從了蕭乾的建議,決定派遣蕭乾和耶律大石領兵分頭迎擊宋軍的東、西二軍。

天錫皇帝耶律淳任命耶律大石為西南路都統,以牛欄監軍蕭遏魯副之,領奚、契丹騎兵二千屯涿州以南的新城縣,統領常勝軍郭藥師等部,監視宋軍東路軍的動向。

四軍大王蕭乾則另領一軍,駐扎在易州境內,與宋軍的西路軍對峙。

蕭乾與耶律大石二人領兵出城後,一同進發到涿州,在涿州城南分作兩路。

臨別前,耶律大石對蕭乾說道:“蕭大王統兵多年,身經百戰,對於如何破敵,可能指教在下一二?”

蕭乾對耶律大石笑道:“林牙文武雙全,何必過謙?

那宋軍以步軍為主,在這平原上哪裡是我大遼騎兵的對手!

想必對方一定會采取步步為營,深溝閉壘的戰術,抵禦我軍騎兵的衝擊。

此戰我軍須得佔據先機,引那宋軍出戰,在平原上將宋軍一舉擊潰。”

耶律大石聞言,又對蕭乾說道:“蕭大王,在下聽聞宋軍都統製是經驗老道的西軍宿將種師道。若他在營寨裡按兵不動,與我軍持久對峙,隻恐於我軍不利。蕭大王可有應對之策?”

蕭乾從懷中摸出一卷紙,塞到耶律大石手中,對他笑道:“種師道固然老成持重,但宋國皇帝和那童太尉卻是等不及了。

若是我沒有料錯,宋國君臣害怕金軍南下,搶先佔據了我南京道。

那宋國使臣馬擴來時,也流露出擔憂我等降金的心思,可知宋金兩國各有謀劃。

若非如此,宋軍怎會派遣勇士進入我遼國境內四處張貼散發這些榜文?

此番破敵,正在這榜文之上!”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