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穿越水滸之西門大官人》第752章 投靠遼國的梁山好漢
此時,金軍的南路軍被耶律大石軍阻擊在錦州城外,未能對中京大定府形成夾擊之勢。

但是,耶律大石軍也因此被金軍的南路軍纏住,無法再支援接應蕭乾。

蕭乾要依靠城中的守軍,獨自迎戰金軍的北路軍。

蕭乾此番前來坐鎮中京大定府,從南京道帶來了三萬契丹人、奚人和漢人組合而成的軍隊,這中京大定府也有三萬契丹軍,再加之從前方逃回來的一萬余敗軍,總兵力也有七萬之眾。

可是,如今這些軍隊的將領卻是意見不統一,對於是戰是守,還是放棄中京大定府,都各持己見。

中京大定府原本的守軍和退回來的軍隊士氣不振,對於戰勝金軍失去了信心,這些軍隊的將領紛紛要求撤離中京大定府,退往南京道或西京道,保存遼軍戰力,等待東山再起。

對於中京大定府,這些將領建議堅壁清野,將帶不走的糧食財物付之一炬。

他們認為,金軍糧草不濟,在這中京道呆不了多長時間,就會被迫撤軍。如此一來,危機自解。

然而,蕭乾從南京析津府帶來的三萬生力軍則是有一戰之心。將領們紛紛表示領受皇命前來守衛中京大定府,豈可棄這都城於不顧?

在這些將領看來,城中有七萬大軍之眾,已經超過了金軍的數量,兼且佔據地利,以逸待勞之下,定可挫敗金軍於城下。

甚至於還有幾個激進的將領認為金軍前鋒的兵力並不多,遼軍應該主動出擊,一舉殲滅金軍前鋒,給猖狂的敵軍當頭一棒。

幾派將領爭執不下,都將目光投向了主將蕭乾。

蕭乾心頭歎息一聲,對天祚帝耶律延禧頗為失望。

若是皇帝聽從群臣的建言,率領遼軍主力馳援中京大定府,這城中軍民的士氣一定會大振,未嘗不可與金軍一戰。

可是,皇帝躲在後方的南京析津府,毫無進取之心,也難怪這中京道的守軍沒有士氣了。

皇帝帶頭逃跑避戰,又怎能指望這裡的守軍為國盡忠?

對於從前方敗退回來的遼軍,蕭乾本可斬殺幾個將領立威。然而深思熟慮之後,蕭乾還是放棄了殺雞儆猴的做法。

因為,天祚帝耶律延禧和東北路都統,上京留守蕭乙薛都是一退再退,對於這些將領,又怎能苛責?

對於四軍大王蕭乾而言,他不選擇殺人立威,還有一個說不出口的原因。

對於能否戰勝金軍,守住這中京大定府,蕭乾自己也心中無數。

今日他隨意斬殺敗逃回來的將領,那麽異日自己放棄中京大定府時,會不會被以同意的理由斬殺?

身為遼國名將,奚人的英雄,手握七萬大軍的蕭乾也乾不出棄城而逃的勾當。

見眾將都望向自己,蕭乾將目光投向了坐在下首的幾個漢軍將領。

這幾個將領是南京析津府的參知政事李處溫推薦給自己的,都是積極主戰派。李處溫說他們是來自宋國的奇人異士,可與金軍一戰。

不如,就讓他們領軍出戰,與金軍的前鋒較量一下,試探一下金軍的戰力?

想到這裡,蕭乾環顧廳內諸將,雙目圓瞪,開口說道:“我契丹縱橫天下數百年,擊敗了多少強敵。今日難道我大遼的勇士都死絕了麽?

也罷,本王從南京帶來幾個宋國的勇士,他們可是不懼與金軍一戰!

本王決定了,就讓他們領兵迎戰金軍的前鋒。

晁蓋將軍、董平將軍何在?”

“末將在此!”

兩個高大威猛的武將越眾而出,抱拳應道。

這二人不是別人,正是在大宋境內立足不穩,

沿著太行山一路向北逃到遼國境內的“托塔天王”晁蓋與“雙槍將”董平。晁蓋、吳用、董平等人帶著手下,跟著公孫勝逃入遼國燕京境內後,那“入雲龍”公孫勝就與眾人分別,回到了薊州九宮縣二仙山侍奉老母,追隨師父羅真人修道。

公孫勝臨走前,給晁蓋等人留下一封書信,讓他們憑此去投南京析津府中的遼國漢人重臣,參知政事李處溫。

直到那時,晁蓋與吳用拿到公孫勝的舉薦信,方才品出其中滋味。公孫勝兄弟與遼國重臣李處溫是舊識,他的背景實在是讓人捉摸不透呀!

吳用懷疑,當年東溪村七星聚義之時,“入雲龍”公孫勝就是帶著遼國的秘密任務南下的。

宋遼兩國對抗了這百多年,相互滲透了許多間諜。

公孫勝兄弟,很有可能就是李處溫安插到宋國的一個間諜!

如此一來,也就能解釋得通,一個遼國修道之人,為何會突然跑到宋國去混黑道,當強盜。

或許當年公孫勝領受的秘密任務,就是在宋國境內製造混亂吧!

只是讓遼國人意想不到的是,最後威脅自己的,竟然不是南方的老對手大宋,而是遼東崛起的女真人。

當年與公孫勝前後腳出現在東溪村的遼國人“赤發鬼”劉唐,莫非也是遼國派出的奸細?

可惜劉唐死在了無為軍,將他身上的秘密帶入了土中。

無論是李處溫,公孫勝,還是劉唐,都逃不過命運的捉弄。

雖然懷疑公孫勝是遼國間諜,晁蓋、吳用和董平幾人還是接受了他的美意,領著兩千嘍囉投靠了遼國的參知政事李處溫。

晁蓋等梁山泊強盜在大宋起兵造反失敗,已經為朝廷所不容。他們逃到哪裡,官軍就追剿到哪裡,在大宋境內已然很難立腳。

晁蓋、吳用、董平等人既然當了扯旗造反的強盜,自然是沒有甚麽忠君愛國的覺悟,宋國呆不住,他們投靠遼國,不是天經地義之事麽?

在晁蓋、吳用、董平幾人的眼中,遼國可是比大宋強大,壓製了大宋一兩百年。

投入遼國的軍中,或許將來還能跟著遼軍殺入大宋境內,為梁山泊的兄弟們報仇雪恨。

更何況,公孫勝為晁蓋等人牽線搭橋的是大遼國的參知政事李處溫,也就是擔任宰相之職的高官。

只要能得到李處溫的信任與青睞,何愁不能飛黃騰達?

就這樣,帶著對大宋深深的恨意和對遼國的幻想,晁蓋等人領兵投靠了遼國。

遼國面臨金國的軍事威脅,正是用人之際。晁蓋等人來投,李處溫欣然接納。

正好四軍大王蕭乾要領軍北上大定府,李處溫就將晁蓋與董平兩員猛將推薦給了蕭乾,給他們建功立業的機會。

吳用那廝則被李處溫留在了自己的府中辦事,沒有隨軍北征。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