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皇帝心下決定好直接上乾貨,便道:“劉老太君過世,朕的心中也是甚感悲痛。朕和大明,都不能讓劉老太君白白犧牲。”
說完,又對劉興祚道:“劉興祚接旨。”
原本半座在凳子上的劉興祚慌忙跪倒在地,叩首道:“臣劉興祚恭聆聖諭。”
崇禎道:“劉老太君為國犧牲,朕甚感其忠義,追封為忠義君,從一品。賜建祠堂一座,忠烈牌坊三座,著其鄉裡官府籌建。
另,劉老太君骨灰入忠烈祠奉,使其得享血食,四時香火不斷。”
劉興祚聽完,卻已經是淚流滿面,心中一個勁兒的替死去的老娘高興,趕忙道:“臣劉興祚,領旨謝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命劉興祚起來後,崇禎又道:“逝者已矣。愛卿還須振奮,待來日大明國內平定,朕還要禦駕親征遼東。到時候,劉卿便做先鋒,用建奴的人命來給劉老太君陪葬。”
劉興祚又是一番謝恩之後,崇禎接著道:“此次詔劉愛卿進京,乃是為了編練新軍一事。
大明衛所雖眾,然而三百年一路糜爛下來,已然不堪大用。
朕有意另外編練一鎮新軍,正好需要劉愛卿與徐愛卿相助。”
劉興祚與徐光啟皆是拱手道:“臣願為陛下效死。”
崇禎卻是擺了擺手道:“以後別總死啊死的,都好好的,以後啊,讓建奴去死就成了。”說完也是被自己的話給逗樂了。
崇禎又接著道:“剛才朕和徐愛卿討論了一會兒火槍。朕現在有些想法,徐愛卿來給朕參謀一下,看看能不能實現。”
徐光啟道:“請陛下示下。”
崇禎道:“現在的槍不是要點火麽?朕想,使用機關,使火石打火呢?這樣是不是就省掉了點火的時間?將士們一起扣動機關,這建奴還不就是排隊等槍決的命?”
原本崇禎想象中徐光啟納頭就拜,驚為天人的場景並沒有出現,反而有一種被徐老頭給打臉的感覺:“臣啟奏陛下,陛下所說的這種機關,我大明早就有了。”
崇禎心裡尷尬,不過多年混跡於1024的老司機駕齡,讓他面上卻是不顯,問道:“既然如此,為何前番建奴叩關之時,朕觀眾軍所用還都是火繩槍?”
徐光啟道:“啟奏陛下,此事皆是因為鋼鐵質量不過關所致。另外,使用火繩槍與燧發槍都是需要使用通條將彈藥搗入槍膛,時間所差並不多,但是燧發槍的成本反而要高於火繩槍,因此上我大明並未大量裝備。”
崇禎一聽,彼其娘之,終於有朕裝逼的機會了,當下嘴角含笑,淡淡地道:“既然如此,朕便命內帑中拔出銀子,另立一院,名曰大明皇家學院,由徐愛卿統領,其中門類劃分,如數學,槍械等,皆是由徐愛卿說了算,朕對這些懂的不多,便不指手畫腳的了,免得惹你徐愛卿討厭?”
崇禎此言一出,徐光啟卻是喜出望外,終於有皇帝肯支持自己研究這些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了,當下表態道:“臣多謝陛下厚愛。只是國朝眼下並不富裕,臣家中亦略有家資,願變賣家產,投入這大明皇家學院,望陛下恩準。”
崇禎聞言卻是哈哈一笑,對徐光啟道:“徐愛卿放心,朕前番查抄了那八家漢奸晉商,國庫中銀子有的是,十年之內,國庫中都不必為了邊餉遼餉發愁了。
至於這大明皇家學院麽,所需經費等一應支出,皆由內帑撥付,只要內帑不空,徐愛卿便放心研究。
不用國庫撥付,也省得朝堂上的大人們嘰嘰歪歪地。 以後這科學院麽,院長與研究院士不設品級,見官大一級,即便是面對親王侯爵,亦不需要主動見禮。其他非研究人員和雜役的相關品級,由徐愛卿和吏部商議後,報與朕定奪便是。”
徐光啟聞言,直是感動地無以複加,當下哽咽道:“陛下知遇之恩,臣唯有萬死以報!”
崇禎卻道:“剛才還說別動不動就萬死萬死的呢,徐愛卿卻是一點兒也記不住。”說著自己先笑了起來。
徐光啟卻訕訕地道:“臣失態了,望陛下恕罪。”
崇禎道:“這等失態,朕是希望越多越好啊。”
感歎了一番後,崇禎又道:“眼下,朕便有任務交給徐愛卿去辦。”
徐光啟道:“請陛下吩咐。”
崇禎道:“朕將於京南皇莊處,命人建設這大明皇家學院,前番地水泥作坊, 將其研究人員一起並入皇家學院之中。整個學院,統統使用水泥建設,仿照皇城的防禦,朕會命錦衣衛和內緝事廠配合,聯手防護,務必要做好保密工作。
待大明皇家學院建成之後,徐愛卿便組織人手,著力於火槍的研製。
朕提出幾個要求,徐愛卿務必辦妥。
其一,這火槍必須要使用火石擊發,不能使用火繩點火的方式。
其二,朕觀這火槍的彈藥皆是由膛前用通條搗入臨敵之時多有不便。
徐愛卿看看,如何將這些彈藥定量包裝,事先包裝好,待臨敵之時,只需要將彈藥裝入槍中,擊發即可。
如此一來,這建奴不就真個要排隊等著朕的大軍前去槍決了?
其三,則是關於火槍的射程問題。倘若火槍的射程遠於弓弩,則建奴必死。”
徐光啟卻是苦笑道:“陛下,前面兩個問題倒還好說,慢慢研究,總是有希望。
只是這火槍射程,想要提高,卻是不易。”
崇禎卻道:“徐愛卿放心,朕是外行,只是提提意見。這射程麽,可試試延長槍管,槍管裡面鑽成螺旋線膛,看看能不能延長。
不過,朕畢竟是外行,具體怎麽搞,徐愛卿還要多多費心才是。朕隻管提出意見,至於怎麽去弄,則是你這個皇家學院院長的問題嘍。
另外,不要怕浪費材料,多試驗,也不要怕失敗,無論如何,朕的內帑為愛卿兜著底呢,愛卿盡管放心去做便是。”
待到安排完徐光啟,崇禎接著又開始和劉興祚開始討論新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