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已晚,方離率隊伍進入宛城,周瑜設宴款待,趙雲、陳登、灌嬰、曹真等將校與南陽郡的官吏俱都悉數出席。
觥籌交錯之際,忽然有一女子闖入筵席,跪倒在方離的桌案前,叩首懇求:“素聞唐公寬宏大量,以仁義治國,小女子特來為父親求條活路!”
方離放下手中的酒觥,打量了跪在面前的女子一眼,只見他生的眉清目秀,英姿颯爽,不由詫異的問道:“你是何人,起來說話?”
“回主公的話,此女乃是原先的申侯之女薑翠屏。”不等跪在地上的女子回答,灌嬰就已經站起來搶著做了介紹。
方離恍然頓悟;“哦……原來是薑侯之女,你父親在滎陽衣食無憂,不必擔心!”
灌嬰替薑翠屏說情道:“主公,薑姑娘孝心可嘉,為了救父替我們唐國出了不少力,臣希望主公能夠看在薑姑娘一片孝心的份上,釋放申侯。”
方離點點頭:“我唐國現在正值用人之際,薑侯能文能武,是個可用之才。若是薑姑娘能夠說服薑侯歸唐,寡人願冊封他為安平君,為我大唐效力。”
“多謝唐公開恩!”
薑翠屏朝方離稽首頓拜,連續磕了幾個響頭,這才起身對著灌嬰致謝:“多謝灌將軍為家父求情,翠屏沒齒難忘。”
方離問明了薑翠屏目前尚且待字閨中,便大手一揮做了決定:“我看你們兩位的眼神之中含情脈脈,寡人便做個媒,你二人結為夫妻可好?”
灌嬰聞言登時笑的合不攏嘴:“薑姑娘武藝非凡,巾幗不讓須眉,為臣愛慕已久,若是薑姑娘能夠答應這樁婚事,自然再好不過!”
“小女子願聽從唐公安排。”薑翠屏羞得雙頰通紅,不由自主低下了俊俏的臉蛋。
滿堂文武紛紛起哄:“讓灌將軍撿了個大便宜,今夜這場酒筵就從他的俸祿中扣除吧,也給大唐的國庫節約點開支。”
灌嬰臉上幾乎笑開了花,拍著胸膛道:“我請、我請,這場酒筵算我的,我連請三天,諸位同僚盡管開懷暢飲。”
眾人推杯換盞,喝了個一醉方休,直到深夜方才曲終人散。
次日天色微亮,方離便帶著典韋、簡雍等人辭別宛城眾將踏上了南下郢都的路程,爭取盡早把羋月與虞姬娶回滎陽。
隊伍過了新野之後岔路口逐漸增多了起來,為了避免走錯冤枉路,方離下令在軍中尋找熟悉荊楚地理的將士出來做向導。
一名體型微胖的伍長站出來毛遂自薦:“啟稟唐公,小人孫驍在楚國參軍多年,對荊楚的環境了如指掌,願做向導。”
“哦……你在楚國參軍多年,按理來說也應該有一定的職位了吧,為何突然跑到我們唐國來做了伍長?”方離一臉不解。
孫驍畢恭畢敬的道;“不瞞唐公,小人在項藉將軍麾下效力的時候被封為軍候,掌管五百士卒,但因為向項將軍舉薦了一個同鄉,惹惱了項將軍,被貶為屯長。小人心裡氣不過,隻好主動離開楚營,北上前來投奔大唐,並被上司擢升為伍長。”
方離更加納悶:“呵呵……這項藉也真是的,舉薦人才是好事啊,就算不接受也沒必要把你降職吧?”
孫驍鬱悶的搖搖頭,歎息一聲:“小人舉薦的這個人本事不小,熟讀兵書,滿腹兵法,只是人生有汙點,所以經常被人恥笑。”
“熟讀兵書,滿腹兵法?”
方離對孫驍說的這個人有點興趣了,“如果真有本事就算有些汙點也不錯,他是貪財啊還是好色?”
孫驍苦笑:“我這同鄉曾經鑽過別人的褲襠,因此時常被人恥笑。項藉將軍也是因此鄙視我這個同鄉,導致小人受到連累。”
“你說的莫非是韓信?”方離被震驚了。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背水列陣、多多益善……創造了一系列謀略的韓信距離唐國只差一個孫驍,這可是比吳起還要厲害一些的統帥,方離的熱血一下子沸騰了起來。
“若是能夠招攬到韓信做主將,再輔以周瑜、曹操,何愁大唐不能崛起,何必再懼怕白起?”方離的眸子裡閃爍著興奮的光芒。
但孫驍看起來比方離還要震驚:“陛下怎麽知道我這個同鄉叫韓信的?”
聽了孫驍的疑問,方離急忙平複下澎湃的心情,急中生智道;“哦……前些日子,有個楚國的朋友向我寫信舉薦過韓信,因此寡人便猜到了你說的人是韓信。”
孫驍一臉驚訝,意外的道:“想不到在楚國竟然有人欣賞韓信的才能,真是讓人意外!”
方離肅聲道:“我這朋友也在書信中說韓信熟讀兵書,精通兵法,我大唐正值用人之際,韓信若肯來投必然重用,不知他現在何處?”
“回主公的話,韓信已經於半月之前返回老家淮陰去了。”孫驍畢恭畢敬的答道。
中國歷史上數一數二的帥才近在咫尺,方離自然不想錯過,吩咐孫驍道:“既然如此, 那你就帶人去一趟淮陰老家,幫寡人把韓信招攬到滎陽,必有重賞。”
孫驍大喜過望,作揖致謝:“主公如此瞧得起韓信,小人願意回一趟淮陰。”
方離當即命馬皮、曹飛二人帶領十幾名精銳喬裝打扮,跟著孫驍去一趟吳國淮陰招攬韓信,邀請他來唐國出仕。
臨行之前,方離再三叮囑馬皮、曹飛:“你二人要記住,就算要綁也一定要把韓信綁到滎陽。如果實在綁不來,那就給我殺掉,以絕後患!”
馬皮、曹飛聞言面色一凜,實在不明白堂堂的大唐君主為何對一個沒骨氣的家夥如此器重,甚至說是如此忌憚,實在讓人難以理解。
但奉命行事是他們這些侍衛的本職,兩人自然不會反抗,齊刷刷抱拳領命:“主公請放心,我們二人如果不能把韓信的人帶回滎陽,那就把他的頭帶回滎陽!”
方離這才放下心來,揮手吩咐道:“再帶多一些人手,此去淮陰隻許成功不許失敗,帶不回韓信的人便將頭顱給寡人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