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明天啟》第289章 打開交流之門
 第兩百八十九章 打開交流之門(第1/1頁)

 這一天,朱由校帶著大臣們來到了京師大學堂研究院。在研究院院長畢懋康的帶領下,他們在機械科,地理科,醫學科各聽了一節課,回到雲台後,朱由校看著沉默的大臣們說道:“眾位愛卿覺得如何呀?”

 孫承宗上前道:“陛下所說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實在是聖人之言,只是老臣以前理解得不透徹,今日所見,老臣大部分都聽不懂,卻又知道這些西學對我國我民作用之大,老臣現在明白了,西人雖為蠻夷,然確實有可取之處,交通西方,確實有其必要性。”

 朱由校無奈地搖了搖頭,知道絕大多數大明人都把其它民族的人當成蠻夷,這不是短時間內能夠改變的。不過這其實也是一件好事,只要我們的制度永遠領先於西方,那麽讓中國人保有這種驕傲,這種自信,總比另一個世界裡的被打得唯洋是從好一些。

 王承恩已經把世界地圖打開,朱由校上前道:“大家來看一下歐洲,這塊地方其實還沒有大明大,而且分成許多小國。在我們看來。他們在很多地方確實可以稱之炎蠻夷,但就是蠻夷也有可取之處。比如剛才大家聽到的機械方面,地理勘探方面,醫學方面,他們都有一些自己的見解和方法。”

 “晉時袁宏在《三國名臣序讚》中寫道:形器不存,方寸海納。李周翰注釋說:方寸之心,如海之納百川也,言其包含廣也。我大漢文化,便要有海納百川之氣概,有用的我們便要用,這樣才會有進步,這樣我們華夏民族才會永遠立於世界之巔。”

 “詩經上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華夏儒家文化確實是這個時代最好最先進的文化,但儒家文化發展的過程中,不也是吸收了一些其它的文化中的精粹嗎?聖人當年不是也曾去拜見老子問禮嗎?要想讓儒家文化保持活力,吸收其它學派中有用之識便必不可少。”

 孫承宗等人其實心裡是有些看法的,孔子問禮,那是求學,然後確實汲取了老子的禮中的一部分,但那是老子呀,道教之祖。可現在皇帝想向蠻夷學習,蠻夷不過是器物之巧罷了,學這個當然沒有問題,但就怕皇帝學習一些其它可能會動搖儒家地位的東西。

 孫承宗便道:“陛下,中體西用,這體用之分很是重要的。要學的便只能是用,那體還是用我儒家之學吧。”

 朱由校笑道:“那是自然,體當然便是我儒家之體,這一點孫師放心。祖宗之法可以改,但這根本之事,又如何改得。”

 徐光啟不大相信地看了皇帝一眼,在他看來,皇帝想改變的東西很多,仔細想來,皇帝竟然有些想把皇帝變得不象皇帝,嗯,這很拗口,但確實有這種趨勢,象以前的自削權柄,加重內閣和尚書的權力,都有這種意思。不過這種作法大臣們是歡迎的,想來孫承宗他們也應該看出了一些,只不過不會說罷了。

 大臣們最希望的便是皇帝垂拱而治,臣子們操心國事。象以前的楊廷和便是一例,天下無主之時,總攬朝政共三十七日,廢棄武宗時亂政,得天下讚揚。皇帝放權對於大臣們來說,是最好的一件事。

 朱延禧道:“學習蠻夷器物之法自然可以,但我中華大國,願意接納他們為藩屬,他們難道還會不願意嗎?”

 孫承宗不愧是與外國人打過交道的,聞言便道:“朱尚書不知,那蠻夷確實是蠻夷,沒有向化之心。在南海時竟然敢與我大明妄動刀兵,被我們教訓一番後倒是老實了許多,但想讓他們成為藩屬,除非我們大軍開過去。這時節北方尚未平定,四面樹敵殊為不智。”

 大臣們聽說又要打仗,而且還是到這麽遠的地方去打仗,首先就不大願意了,便不想在這件事上多費心力,反正是蠻夷之地,隔著又遠,收來之後也無甚作用,大明剛剛打下緬甸和南掌,北方還有大量地方未曾收回來,要那麽多地幹什麽呢。

 見大家不再在這事上反對,朱由校便道:“那既然大家都理解了,那朕便派王征前去出使歐洲,與各國聯系,建立友好關系,順便安排留學生之事。”

 大臣們一起道:“惟陛下能作威作福。”

 聖旨下後,王征便踏上了前往歐洲的行程。他帶了幾個學語言的學生,幾個錦衣衛探子和幾個軍事調查統計局的探員也一並跟著去,一為保護,二來也是看一看歐洲的基本情況。

 徐光啟和李之藻送別王征時說道:“雖然我等信天主教,但切記你現在是以大明特使身份去歐洲的,你首先是大明官員,要有我大明官員的氣概,不可失了大明的臉面。至於你是教徒,最多不過看看那邊的教堂,和人交流一些信奉天主的心得罷了。”

 王征笑道:“你們放心, 公事與私事我還是分得清的。再說,我信天主,天主是天主,教廷是教廷,這兩者本來便不是一樣的。”

 徐光啟笑道:“既然你這麽說,我們就放心了。金教士回去述職,如果教廷對我大明教區有什麽不當要求,我已經明確告訴他必須拒絕,到時如果金教士遇到困難,你可適當以大明特使身份給予幫助。”

 李之藻道:“不當要求,難道教廷還想凌駕於皇權之上?”

 徐光啟道:“據我所知,在歐洲實行的便是教皇策封國王之事,教皇在世俗之中的權力也是極大。但這種事情,在我大明是不可能想象的,我們絕對不可能答應這種事情,所以如果教廷有這麽一點點意思,那麽一定要斷然拒絕。皇上曾經與光啟討論過這個問題,天主教可以傳播,但天主的歸天主,世俗的歸皇帝,這一點在我大明不可動搖。”

 李之藻笑道:“本來便應該如此,信教本是人的選擇,並不是一個國家的選擇。教會凌駕於世俗之上,則亂象生矣。”

 搜狗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