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明天啟》第167章 鎮東和撫東
  魯欽道:”白杆兵善戰倒是不錯,不過總比不過近衛軍吧。“

  朱由校笑道:”近衛軍火力強,但在西南地方,如果敵人躲起來和你們玩捉迷藏,只怕還是要靠白杆兵。上次我們能夠迅速平定奢安之亂,是因為他們小看了我們,采用的是硬碰硬的方法。如果他們開展遊擊戰術,我們可能很難在那麽短的時間裡取得勝利。“

  魯欽想了想道:“陛下所言極是,叛軍如果真的鑽進樹林中,那麽我們要和他們磨更長時間。只是秦家的將領當然不可能是忠貞伯,如果是秦翼明或者是秦拱明倒是沒有什麽問題,這兩人臣與他們打過交道,都是實在人。但是如果是馬祥麟都指揮使,臣不大熟悉,擔心不能讓他與近衛軍配合。”

  朱由校道:“朕已經封了馬祥麟為驃騎將軍,其人能文能武,且為人和善,你不要擔心和他相處之事。忠貞伯是有大智慧之人,自然會安排妥當的。”

  魯欽見皇帝胸有成竹的樣子,心裡稍微放心了些。而楊光皋則是根本沒有擔心過廣西狼兵的問題,因為他家裡本來就有十來個家人,原來便是廣西狼兵,在十年前做為客軍來京師時,因慕王化,被先帝賜給了長公主府,他正好將他們帶上,一來慰他們的思鄉之情,二來可以幫他收狼兵之心。

  至於滿桂,皇帝已經幫他想了辦法,西北主要打交道的是蒙古人,皇帝已經封海蘭珠為明珠長公主,並讓她隨滿桂前往西北,雖然海蘭珠是科爾沁人,科爾沁人的地盤在興安嶺附近,但大家都是蒙古人,多多少少有些香火情,蒙古人對滿桂這個蒙古女婿總會另眼相待。

  第二個便是原來衛所的裁撤問題。北方軍區與西北軍區的衛所已經在魏忠賢和孫傳庭聯手操作之下裁撤了大半,但西南和南方軍區的衛所幾乎沒有動過,這便是朱由校也沒有辦法,只能從東廠和綿衣衛中抽調人手,加入到這兩個軍區中,一起來進行裁撤和重建工作。

  第一個動身的是曹文詔,他帶領一個近衛軍旅搭乘北海艦隊的船隻從海路到達奴爾乾城。而同時研究院地理科的學生則乘船從遼河而上,他們將要考察遼河與松花江的水域情況,要找到一種更好的運輸方法,使得內地與奴爾乾城不必通過北海就能連通。

  周同金對於明軍的來到非常高興。隨行的太監宣讀聖旨,皇帝正式策封周同金為奴爾乾都指揮使,蔭其長子為錦衣衛百戶,許其入京城就學(這是周同金自己堅持的)。奴爾乾都司府可以組建一萬人以下的部隊,負責奴爾乾都司的防衛安全。

  皇帝下旨在奴爾乾都司實行十稅一的稅率,其中所收取賦稅一半由奴爾乾都司府支配,一半由東方軍區運送到京城。

  這樣的稅率在大明內地算是高的了,不過在周同金的六千精騎的威懾下,收稅工作倒是很順利。至於東方軍區運送到京城的賦稅,則由皇帝直接拔給東方軍區以作軍資,當然,這是不夠的,但總算是聊勝於無吧。

  曹文詔的東方軍區將軍府則暫時設立於奴爾乾城,並且準備將原有的衛所一一恢復。他帶來的兵力太少,野戰軍還要等一段時間才會來到,所以周同金自告奮勇地將自己手下的達斡爾軍隊借給他。

  宣德九年之前大明在奴爾乾的統治並不是直接統治,僅是在重要地點設軍事據點及發展交通路線,實質上仍由各族自行統治,而除少數官員之外,大多數官軍人員由當地民族人民擔任。這次朱由校也是打的這個主意,所以曹文詔一番封官許願之後,各地的各族衛所一個個地被恢復了。而在每個衛所中,曹文詔只是放了一個旗起著監督作用而已。

  在明軍拿出精美的銀幣和美麗的絲綢後,各族頭人迅速地為明軍提供了大量的勞動力。在明軍隨行的工匠的指揮下,曹文詔在距黑龍江出海口一百多裡的東岸建立了一座新城:鎮東城。這座城與奴爾乾城遙相呼應,將會是東方軍區的駐所。

  同時在原來的屯河衛,也建立起了一座新的撫東城,撫東城離鎮東城約八百裡,正好位於各衛所的中心。這裡將會是東方軍區野戰軍的駐所。

   五個月後,由張宗靈帶領的東方軍區野戰軍抵達了撫東城。他們不是從黑龍江口逆流而上的,而是按照地理科學生的指導,先由遼河逆流而上,然後走過大約一百裡不到的陸路,再在混同江(松花江)上船順流而入黑龍江,再到達撫東城,這大大縮短了從內地到達奴爾乾城的距離,不論是對東方軍區的糧餉供應還是內地與奴爾乾城的商業來往, 都是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的。

  果然,這條道路的開通,很快就被魏忠賢利用了起來,幾條商船載著肥皂,蠟燭,鐵鍋,香煙,烈酒,棉布,羊毛織成的厚袍子,厚毯子來到了黑龍江流域。

  魏忠賢命令在鎮東城,撫東城,奴爾乾城設立了三個大的農業合作社,物品標價都是內地的三倍,但所有的物品,包括在內地幾乎沒有人會買的羊毛製品,在這裡一上架便被一掃而空。三個大掌櫃又是高興又是焦急,連忙派人傳信要求派更多的船,運更多的貨來。而且還要派更多的人,因為這裡的皮製品便宜得無法想象,轉手到京城,至少是十倍以上的利。

  魏忠賢接到奴爾乾的要求後,急忙去找皇帝商量。朱由校道:“什麽,你想造一條運河連通遼河和混同江?這個有些難吧?”

  魏忠賢道:“聖上,只有用水運才能最大幅度地減少成本,如果水運不成,那就可以在這兩地之間修一條鐵路,不然用馬車運輸,太過費錢了。”

  朱由校沉吟半晌道:“京山鐵路剛剛試運兩個月,按照他們送來的利潤率來算的話,需要十年才能收回成本,鐵路確實比水運成本大,但朕也不知道能不能修成運河,這個要問研究院的學生才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