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國海魂》第11章 改變歷史的瞬間(11)
(這場海戰的高、潮到了。)

 “(《北大西洋之王》第七節,米字旗的末日[3])

 13時20分,‘發生在戰列線中後隊的戰鬥’暫時告一段落,一口氣葬送八艘主力艦的皇家海軍終於迎來長達十五分鍾的休整時間。

 其實在當時,北海的風浪並不小,因為戰列線主炮的長時間炮擊所產生的煙霧牆並不足以遮蔽戰場一刻鍾,所以戴維-貝蒂下令伴隨戰列線作戰的兩支驅逐艦支隊總計十九艘驅逐艦高速插入戰場,配合主力艦主動釋放煙霧,盡可能地推遲第三輪交火爆發的時間,為損失慘重的大艦隊爭取更多的反應時間。

 接下來的任務就是備戰,而英國海軍作為這個星球上海軍使用經驗最豐富的國家,雖然在許多規章制度上都顯得不近人情和剛愎自用,但是幾個世紀積累下來的損管經驗也並非一無是處。

 在這短短的一刻鍾時間,英國人為下一輪交火做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損管隊趟過水線聯絡通道齊腰深的海水,用堵漏板和廢舊的帆布艦體上的彈坑;滅火隊帶著防毒面具,用消防水龍和沙包消滅艦體上的大火;機械師在動力艙的油汙和煤煙中拚命搶修鍋爐,努力保持戰列線的航速;炮手們鑽出滿是毒氣的炮塔,扛著鐵錘和焊槍整理扭曲的甲板,拯救被卡住了的炮塔轉向機構;電報員鑽出安全的電報室,爬上桅杆將近一百英尺高的地方。修複被飛舞的彈片損壞的無線電天線。

 在英國戰列線最末端,不撓號戰巡已經損失了近五分之二的艦員。包括艦長、副艦長在內的高級軍官不得不親自上陣,連同從其他崗位上抽調過來的官兵,用鐵鍬、鋼管這些原始工具,努力將被炮彈掀起後深深嵌入艦艉的50英尺具有蒸汽動力的通訊小艇推下大海。

 皇家海軍的處理卓有成效,但是對於這場高強度的海戰來說遠遠不夠——大英帝國的確不缺乏正確使用海軍的經驗,但是他們缺乏正確使用這些經驗的海軍軍官。

 1917年,皇家海軍的式微不僅僅隻體現在總是在保守和激進中間徘徊,遂演變成為偏執的海洋戰略上。在與德國人的海上對抗中。英國人引以為傲的戰鬥意志、官兵素質也全面落入下風。

 最好的例子便是在最後一輪交火爆發之前宣告沉沒的壯麗號戰列艦。這艘戰列艦原本有機會參加第三輪交火,不過損管不利還是讓它提前葬身大海。

 壯麗號戰列艦是翻覆沉沒的,在第二輪交火結束的前夕,壯麗號戰列艦遭遇德國人的跨射,艦艏和艦艉幾乎被德國人的350毫米主炮群打爛了。

 北海轟隆的炮聲暫時停歇後,壯麗號艦艉火光衝天濃煙滾滾,包括瞭望員羅伊在內的戰艦軍官拚盡全力也沒能阻止火勢蔓延。

 比大火更加可怕的是艦艏水位線位置的彈孔。壯麗號艦艏僅有敷設了一層薄薄的裝甲。結果被英國水兵戲稱‘雞蛋和烏龜拿著鐵錘對敲’的場面發生了,他們的艦艏非重點防護帶輕易被德國350毫米被帽穿甲彈打的千瘡百孔。

 13時29分,壯麗號戰列艦左舷已經進水兩千五百多噸,艦體左傾將近十度,高大的主桅杆斜斜地探出艦體,基座與甲板的連接處不時發出沉悶地嘎嘣聲。艦體內。所有抽水機均停止工作,肆掠的海水用巨大壓強連續爆掉水密性不佳的水密艙,幾乎漫過被打爛了的艦艏甲板。

 這時候,壯麗號放下兩艘小舢板——艦隊司令官多佛頓-斯特迪爵士再次拋棄了他的旗艦,就好像拋棄皇家橡樹號戰列艦那樣。將艦隊司令部從壯麗號順移到稍後方的南非號戰列艦上,事實證明這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或者說多佛頓-斯特迪爵士在這場海戰中根本就是一個掃把星——十二分鍾後,南非號戰列艦也沉沒了,被德國人點了炮仗。

 13時32分,被廢棄了的壯麗號戰列艦終於支撐不住,在北海洋面上發生劇烈側翻,以至於距離壯麗號後方四百多米處的南非號戰列艦為了避免撞船,不得不緊急右轉向。

 早在這場大海戰第一輪交火中就傳出沉沒‘緋聞’的南非號此時仍舊在揮霍他們不多的好運氣,倔強地屹立在北海洋面上,並且始料未及地成為第一戰列艦隊的旗艦。

 此刻,右舵的戰艦一切都在傾斜,駕駛艙水兵抓著扶手齜牙咧嘴,鍋爐兵扶著鐵鍬腳步踉蹌,廚房裡的廚子追著他們的餐具滿地跑,而位於戰艦左舷清理甲板的損管兵湯因比則這樣記錄他看到的場景:

 ‘戰艦(南非號)在傾斜,無法穩住身形的我只能貼著左舷二級甲板布滿鉚釘的裝甲壁,目瞪口呆地看著壯麗號戰列艦在海面上從後主桅到艦艉一百來英尺的殘存部分。

 天呐,誰能想到它是一艘一萬八千噸裝備10門12英寸炮主炮的無畏巨艦,曾經主宰這片大海的無畏巨艦。上帝作證,我至今也忘不掉壯麗號徹底暴露在空氣中的布滿海藻的艦底和模樣猙獰的螺旋槳!’

 壯麗號戰列艦沉沒後不久,第三輪交火爆發了。

 西萊姆的第三戰列艦隊率先打響第一炮,一艘巴伐利亞級和四艘國王級戰列艦盡情向英國人傾斜彈藥,五艘凱撒級戰列艦很快也卷入戰火。

 陣型調整完畢的戴維-貝蒂下令開炮還擊,第四戰列艦隊可怕的15英寸主炮群配合威力巨大的綠彈瘋狂地向德國人開火。

 從第一輪半主炮射擊開始,戰鬥就進入白熱化階段。

 首先取得戰果的是巴伐利亞號戰列艦,脖子上掛著防毒面具的德國炮手著上身。用超強的戰鬥意志和無與倫比的炮術素養征服了上帝。在14500米的交戰距離上,德國人第一輪炮擊便取得命中。一枚380毫米被帽穿甲彈集中復仇號戰列艦左舷二級甲板處的一座6英寸單裝副炮,摧毀了這門副炮並且引爆了它的彈藥庫。

 國王號戰列艦隨後也取得輝煌的戰果。

 13時39分,決心號戰列艦前瞭望塔報告說‘決心號遭遇一枚距離不超過五米的近失彈’。決心號艦長站在防護嚴密,擁有減震設施的司令塔裡,抓緊司令塔扶手,用驚恐的目光注視著船舷外面的沸騰之海。

 艦長沒有聽見炮彈的爆炸聲,只是隔了幾秒鍾後才看見炮彈爆炸所濺起的衝天水柱。

 幾乎不需要損管隊的報告,經驗豐富的艦長就能憑借戰艦所發生的劇烈橫搖和橫搖得出他想知道的信息。

 從炮彈的落點已經水柱爆發的時間來看。決心號遭遇的是一枚不同尋常的近失彈,用非常拗口的海軍專業術語可以定義為艦底側舷非直接命中,通俗來說就是神擋殺神波擋殺佛的水中彈。

 從戰艦並不明顯的縱搖來看,那枚水中單的落點應該是艦體舯部。當穿甲彈戰鬥部在戰艦的艦艉部分發生水下爆炸,產生的高速衝擊波和壓力脈衝波會造成戰艦彎矩並且發生劇烈顫動,只有在艦體舯部爆炸,爆炸對戰艦的縱搖影響才最小。

 理性分析過後。艦長心底滿是難以言狀的後怕。

 無畏艦出現的前十年,海軍設計師對於水中彈的危害估計不足,所以絕大部分無畏艦都缺乏水下防護,艦底部分大多是由強度一般的造船鋼構成。這一點在地中海所謂的海軍強國主力艦身上表現得尤其明顯,這種過分輕視水下防護的設計讓所謂的地中海列強們屢屢出現造價高昂的主力艦觸礁沉沒的尷尬場面。

 在英德海軍軍備競賽中,德國人首先提出並且使用tds(水下魚雷防禦系統)。英國設計師們對此有所察覺。但是他們的應對措施實在令人不敢恭維——擔心水中彈更擔心戰艦超重的英國人主動將他們紙糊的水線帶主裝向下延伸那麽幾厘米,在動力艙和水下彈藥庫這些重要位置外圍敷設一層片狀的、不連續的、位置較深的水下裝甲隔壁,並且為此沾沾自喜。

 ‘我們復仇級戰列艦雖然裝備有tds,但是天知道大英帝國那些該死的設計師們為什麽將水下防魚雷隔艙厚度設計成寒酸的1英寸,並且將魚雷隔艙長度設計成30米!’

 決心號戰列艦艦長這樣吐槽復仇級戰列艦的水下防護體系。事實也沒有超出他的預料:那枚350毫米被帽穿甲彈爆炸後巨大的衝擊力,摧毀了決心號虛弱的水下防禦體系。爆炸同時還產生了許多高溫氣泡。這些氣泡數次的膨脹又製造了更多的衝擊波,加重由第一次爆炸所產生的扭曲應力和顫動。

 決心號戰列艦水下1英寸防魚雷隔艙鋼板之間的鉚釘松動和崩落, 一塊至少30英尺長的鋼板從tds上整體脫落。30米長的魚雷隔艙第一時間被海軍吞沒,而魚雷隔艙後方那座儲存了淡水,充當水下防禦體系一部分的‘濕艙’也跟著被徹底破壞,相鄰的兩座水密艙相繼進水。

 更可怕的氣泡的二次傷害和炮彈爆炸所產生的破片,當防魚雷隔艙一塊鋼板被整體摧毀後,千瘡百孔的戰艦水下造船鋼和水密艙隔板已經無法阻止海水的滲透和肆掠,這艘以12節航速向西南方向開進的巨艦似乎被某種扭曲的力羈絆了一下,搖晃著失去了應有的航速。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復仇級戰列艦使用燃煤鍋爐,所以不必擔心儲油的濕艙會發生泄露,繼而引發大火,徹底撕碎這艘戰列艦。但即便如此,這艘現代化巨艦仍舊承受了不小的傷害,對於任何一艘戰艦來說,艦體大量進水都是不可承受之痛。

 決心號遭遇致命打擊,另一邊,英國科林伍德號戰列艦和德國阿爾伯特國王號戰列艦也相繼沉沒。

 ‘算上火炮射程,大艦隊只需要再撐上一刻鍾,一刻鍾就好!’貝蒂手裡的懷表指針定格在13時49分,被逼上絕路的英國大艦隊總司令在復仇號司令塔裡反反覆複地呢喃:‘一刻鍾就好!’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