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軍閥治世》第2章:產鹽
    錢志怡在兩個衙役的帶領下,一路行往趙家堡行去。路上還碰到了幾個運送貨物前來的商隊。

  這些商隊有的運糧,有的販馬,有的則有什麽運什麽。這讓剛修好的道路有些擁堵,用馬匹拉著的兩輪貨車響著咕嚕嚕的聲音,向著趙家堡前進。

  這些商隊錢志怡路上也有遇到,詢問之後都說是去趙家堡。至於去趙家堡幹什麽,這些商隊則笑而不答。

  那些獲得資格的山東商人,大多對外都緘口不言趙家能產玻璃鏡之事,生怕買賣的人太多。

  一路來到趙家堡,錢志怡正想進入,卻被人直接攔了下來。

  “快去傳報,登萊禦史大人到了,讓趙岩出來見我。”錢志怡按壓下火氣,面色陰沉的對那守門的衛兵說道。

  “您稍等,小的馬上去稟報大人。”那衛兵見是個大官,馬上跑進堡內稟報。

  可那衛兵一去之下竟沒了音訊,把錢志怡晾在堡外,這一晾就是幾個時辰。把錢志怡弄得滿臉陰沉,卻又無可奈何。那幾個守門的衛兵已經把他無視了,任他說什麽也不再理會。

  隻到日落時,才見裡面走出兩名書生打扮的人談笑顧盼的從門內走出。當他們看到錢志怡這個身穿官袍的人,其中一個書生大驚問道:“你是何人?”

  “我乃是聖上欽點禦史監軍錢志怡,你們好大的膽子,竟把本大人拒之門外四個多時辰,你們將軍好大的威風啊!”錢志怡再也忍不住了,紅著脖子吐沫橫飛的噴著。

  那兩個書生正是張步雲和劉衡,張步雲乾笑一聲,說道:“我家將軍要是不威風一些,豈不是讓那些到處乞食討賄的小人騎到頭上去了,大人您說是吧!”

  劉衡突然高聲對守門的衛兵怒斥道:“你們怎麽搞的,禦史大人來了也不進去通報一聲?”

  “稟告大人,二狗剛才已經進去稟報了呀!”一個衛兵委屈的回答道。

  “那二狗跑哪去了?”張步雲指著他問道。

  “大人,小的不知。”門衛低頭說道,馬上看到剛才跑進去稟報的二狗跑了回來,連忙說道:“大人,二狗來了。”

  “二狗,禦史大人前來,你跑去哪了?”劉衡怒問道。

  “大……大……大……人,小的剛才正欲去稟報,王姑突然跑來和小的說,我家內人生娃兒了,讓小的趕緊過去……大人贖罪,大人贖罪,小的一聽內人要生,心裡一急,把……把……把那事給忘了。”二狗結結巴巴,一臉驚恐的說道。

  “好大的膽子,竟敢擅離職守。來人。”劉衡大喝一聲,兩個衛兵連忙上前一步,劉衡指著那二狗怒道:“給我拖下去重打二十棍,以儆效尤。”

  張步雲和劉衡二人一唱一和,又把錢志怡給無視在一邊。錢志怡算是看出來了,人家根本沒把他當回事,嘴上也不再噴了,陰沉著臉站在那裡。

  很快二狗就被拖了下去,在看不見的地方,傳來一聲聲慘叫。

  張步雲臉上堆笑,上前對錢志怡說道:“錢大人贖罪,我家將軍不知道錢大人來得如此之快,還以為大人還要過上十天半個月才來,所以錯了時間沒去迎接,至於那個不長眼的小狗子,已經被在下處置了。”

  “錢大人遠道前來,路上定然是辛苦了,快快進堡歇息一番。”劉衡熱情的說道。

  “哼!趙岩呢?”錢志怡板著臉問道。

  “說來實在不巧,我家將軍做日剛出門辦事了,恐怕還要過幾天才回來。

”劉衡臉上露出扼腕之色。  錢志怡有火沒處發,不在說話,帶著兩個仆人進了趙家堡。

  進入堡內,只見裡面一片整潔,路上絲毫看不見什麽垃圾,與道路汙穢肮髒的京城簡直是天差地別。

  很快給錢志怡安排了住處,然後……

  然後什麽也沒有了,錢志怡再次被無視了,再也沒人去找過他。

  “仲平,這樣會不會太過火了一些。”張步雲有些擔心的對劉衡問道,劉衡笑著擺手道:“無妨,再晾他幾日,等大人回來了再說。”

  ……

  趙岩此刻正在萊州灣視察建造鹽田的進度,萊州灣地區已經安置了一萬多名鹽工,這些鹽工正每日在灘塗上建造鹽田。

  萊州灣大概有70多萬畝淤泥灘塗可以改造成鹽田,眼看就快到八九月的產鹽高峰期,這些鹽工都在急忙趕工。

  一些鹽工因此得了水腫,趙岩看到這個情況,連忙調了幾個醫師到鹽場,專門在此成立一座醫院。

  負責鹽田建設的是一個叫李忠的本地老鹽工,從事曬鹽已經有三十多年,曬鹽方面可謂經驗豐富。

  趙岩關心的還是產量問題,雖然知道渤海灣曬鹽產量最高,但他並不知道具體是多少。

  “到八九月份時,每畝日產都能達到一擔。若是往年氣節正常,一畝鹽田年產一百二十多擔沒什麽問題。只是這些年氣節變來變去,老漢也不知年產有多少。就照前年來說,一畝鹽田一年還不足百擔,去年又產了二百多擔。”李忠掰著指頭數道。

  全球都處於小冰河階段,氣候有些詭變,很難按照常理推算。這灘塗曬鹽正是靠天吃飯的,若是全年大旱,那產量定能倍增。

  所以說這東西也保不準年產能到多少,不過這產量算一算還是不錯的。若把萊州灣的鹽田都開發出來,按照畝產100擔來計算,一年也有700多萬擔,3.5億斤左右。

  萊州灣地區的鹽田,一萬多鹽工已經夠用了。

  產量是不愁,但產出還得賣出,賣不出去也是白搭。

  鹽販子分一道販子、二道販子、三道販子。

  一道販子一般為二道販子服務,主要從鹽場收鹽。二道販子則長途販運的,把食鹽賣給三道販子。有些二道販子直接自己收鹽,跳過一道販子。

  三道販子,則是地方上賣鹽的,把鹽拆成小份出售給百姓,價格比官鹽要低,質量一般也更好。

  一道販子從鹽戶手中買到成本低廉的食鹽,價格相比市面上的售價絕對是跳樓價,幾錢銀子就能買到一擔。

  賣到二道販子手裡,一般都有一二兩。而二道販子賣到三道販子手裡,價格就會達到三四五兩不等,主要看地域。

  個別缺鹽的地區,價格甚至能飆到六兩。若販運到西北那些少數民族那裡,一點鹽甚至能換到一頭牛或一匹馬。

  ————

  第二更!

  書評區最近冒出一群自以為是,或者斷章取義的人,有的甚至還沒看文就對小菜充滿了敵意。實在是無奈,小菜也只能腹黑一下……

  另外解釋一下銀子的問題。

  有的讀者認為,明末銀子少得可憐,普通老百姓見不到銀子。這觀點很不符合實際,明朝後期的稅收都開始收銀子了,難道老百姓交稅時見不到銀子?

  一個自耕農,一年產出幾十石糧食,扣除交稅的、吃的,把其余的賣掉,就算沒石只有0.25兩(交稅時的最低水平,不過想來不會有農民會在那個階段賣糧食,除非是傻瓜),一年也能見到幾兩銀子吧!

  而那些沒銀子的,大多都是失去生產資料的,而生產資料自然是在地主、商人、權貴手中,他們是手中沒銀子?

  另外有人說明末的銀子很少,白銀是康乾時期才大規模流入的。這個觀點小菜不敢苟同。個人認為康乾時期銀子突然多起來,主要是因為滿清搶劫去的銀子流入了市場。明末時本身就已經很多銀子了,像鄭芝龍老家就被抄出上千兩,其他的東西價值更是無法估計。

  另外文裡說明朝滅亡的原因和稅收過低、思想過於開放、地方過於自治方面,小菜再解釋一下。

  稅收過低=土地的利潤空間大=土地兼並動力=大量農民在無監管的環境下失去土地=受災時政府無法救災。

  思想太過開放=政府無法引導=什麽妖蛾子都鬧出來。

  地方過於自治(管理粗放)=無法施行有效監管=土地兼並無管制=農民暴動無法及時壓製。

  商品經濟過於泛濫=農民受到剝削(納糧時糧價猛跌)。

  www.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