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萊科技院。
趙岩撰寫了一本物理,一本化學教材,直接照辦後世的初高中課本,發給這些科技院的成員研讀。
很多都是未證實的理論,一些成員對趙岩提出的這些理論也提出了質疑,但之前趙岩證實了大氣壓力的存在,讓他們拿不出質疑的理由,面對這樣豐富的理論,他們一個個都在埋頭研究。
物理化學方面的教科書,無疑能給科技研究裝上一個加速器,畢竟書中的理論都是經過幾百年的時間才發展起來。
有了這些理論,完全不必要去走彎路。
不過趙岩並非物理化學方面的專家,他也只能給出理論,並且太高級深奧的理論他也不懂,實際應用方面還需要專門的人手去研究。
“目前已經證實大氣壓力是真實存在的,既然已經研究出了理論,就要將這個理論用到實際生產當中,昨天我設計出了一種抽水機,可以用來抽取礦洞中的積水,我把它叫做‘礦工之友’,大家看看圖紙吧!”趙岩把‘礦工之友’的圖紙發了下去。
這是一種利用大氣壓力來抽水的裝置,叫做蒸汽真空泵,是1696年才出現的,先用蒸汽充滿容器,然後冷凝蒸汽,在容器中形成真空,利用大氣壓力將礦井中的積水壓入容器中,再用高壓蒸汽將容器中的水全部吹出井外。由於容器時冷時熱,其中的蒸汽壓力又大,容器常常炸裂,所以沒有在礦井中推廣使用。
成員們看著圖紙,開始議論起來,這時趙岩再次發下了幾個圖紙,說道:“還有這個,這是高壓鍋的圖紙,也是利用大氣壓力設計出的產品,不過這東西一個不好就會爆炸,實驗時必須非常小心。”
“這個,是汽缸以及活塞裝置的圖紙。把礦工之友的原理,加上汽缸和活塞,就是這個——蒸汽機,這是幾個蒸汽機的圖紙。”趙岩拿出十幾張圖紙,這些圖紙都是有關蒸汽機的,是他穿越前在研究所接觸最多的東西,幾乎是閉著眼睛就能畫出來。
蒸汽機的研究,在這個年代可沒有後世那麽方便。還得一步步的進行,所以趙岩先讓他們造蒸汽真空泵,再造汽缸和活塞,還畫出了兩張蒸汽機的圖紙,“這些蒸汽機的圖紙都不同,編號靠前的是簡單的蒸汽機,大家先製造這種簡單的蒸汽機,然後再向高級的蒸汽機進行改良。”
編號為1的蒸汽機圖紙,是紐可門1712年製造出來的蒸汽機,功率浪費很大,不過勝在簡單。
主要因為汽缸和活塞不斷地一冷一熱,使大量熱量白白浪費。當蒸汽進入汽缸時,必須花費足夠熱量,使汽缸和活塞的溫度由20℃上升到100℃;為得到真空,必須馬上往汽缸中注入冷水,使之降到20℃,冷凝水又帶走了大量的熱量。在一個衝程中,熱量遭兩次浪費。
編號為2的蒸汽機是瓦特改良的蒸汽機,加入了分離冷凝器,改良了紐可門蒸汽機的熱量浪費缺陷,還有把活塞的往返直線運動轉變為輪軸的旋轉運動的齒輪聯動裝置,加了齒輪聯動裝置後,蒸汽機就成了萬能的機器,不再只是用於礦洞抽水,變成可以用來帶動各種機器,還能改裝成火車。
另外還把單汽缸變成了雙向汽缸,原理是中國北宋時期就發明了雙動風箱,能把效率提高一倍。並且還有紐可門蒸汽機所不具備的,能自動控制蒸汽輸出的離心調節器。
有了這些裝置,蒸汽機就能成為萬能蒸汽機了。
“我們要做什麽?將他們全製造出來嗎?”理查森問道,看著這些圖紙,一時不知道是否正確。
“沒錯,我將成立五個研製蒸汽機的小組,各自對蒸汽機進行製造,製造經費甚至可以無限,只是你們不能亂花,最先製造出蒸汽機的小組,將每人獎勵五千兩白銀,兩年內造出的獎勵翻倍,每個小組三個人,你們私下裡自行組建。”趙岩很大方的說道,就算用幾百萬兩白銀去換蒸汽機他也願意。
不過顯然造個蒸汽機不可能花幾百萬兩,就算是五個小組,花個二三十萬兩估計已經是頂天了,畢竟圖紙都畫出來了,可以少走很多彎路,原料上肯定也花不了多少錢。
五千兩!
兩年內造出,獎勵還能翻倍,那不就是白銀萬兩!頓時讓那些成員有些沸騰。按照趙岩想來,兩年內造出蒸汽機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獎勵翻倍純屬畫大餅,給他們更多的動力。
第二天科技院的成員很快就組建了五個小組,然後緊鑼密鼓的開始上馬製造。同時趙岩讓軍器局的工匠,以及商行在原料的采購上權力進行配合。
他們第一個製造的就是蒸汽真空泵,只有證實了蒸汽真空泵的理論可行姓,才可能製造出蒸汽機,這也是一個驗證理論的過程。
除了蒸汽機小組,還有‘車床研究小組’,以及‘紡織機械研究小組’、‘農作物改良小組’、‘平爐煉鋼研究小組’、‘水泥配方改良小組’、‘混凝土研究小組’。
其他的小組與蒸汽機研究小組不同,蒸汽機研究小組有趙岩畫出的圖紙,專利屬於科技院所有,科技有又屬於趙岩所有。
那些沒有直接指導的小組,若是自行研究出發明,可以擁有50%的專利,另外50%的專利屬於出資的科技院,科技院有授權使用的權力。另外科技院的成員有什麽想法,可以寫個方案上報,由趙岩審核後,發放經費進行研究。
有趙岩這個來自後世的穿越者指導,可以讓這些研究人員不犯常識姓的錯誤,很多東西趙岩雖然不知道具體,但常識卻是知道的,只要按照他給出的方向去研究那準沒錯。
天才是99%的努力加1%的靈感,趙岩提供的就是那1%的靈感。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擴大科技院的人員規模,除了那些研究小組外,物理、化學教師的培養也很重要,為此趙岩每天會給科技院的成員上課,教他們課本上的知識,然後再抽出一部分專門做為教師。
這些教師一部分到學堂裡教孩子,一部分教那些成年的文人,也就是那些四處找來的窮秀才。大明的窮秀才是很多的,每次科舉都能造就大量的秀才。
並不是秀才,童生也可以,只要能認字,有一定的文化基礎,越年輕越好。商行正在到處招募文人,目前招募到的文人數量已經上千,這些文人都是經過培訓後分配到崗位上工作。有的去商行工作,有的則到屯地工作,有的被招進政治部門充當政治委員,有的分配到醫院學醫,有的培養成教師,有的則進軍中當炮兵、參謀。
一切都按照趙岩設定的方式運轉,趙岩的任務就是監督這些運轉方式,同時進行不斷的改良,並確定下新區域的齒輪運轉模式,這是一個上位者該做的工作,並非凡事親力親為。
處理完科技院的事情,趙岩巡視了一下沙河沿岸的紡織廠。
沙河沿岸已經造起了密密麻麻的水力紡織機械,這些水力紡紗機、織布機正在二四十小時兩班倒的運作,紡織工人在紗錠的旋轉聲,以及機械的摩擦聲中如同機器一般的工作。
在裡面做工的都是一些童工以及婦女,趙岩手上養了數萬名兒童,目前還沒有能力對他們進行教育,只有少部分兒童得到了教育,所以大部分都到紡織廠做工。
這些童工的薪水很低,還不到正常紡織工人的薪金,一天大概工作十個小時。白天童工做,晚上那些婦女做,24小時兩班輪換。
沙河的紡織基地,共有20萬個紗錠,以及8000多架水力紡織機。相當於有52萬名婦女的勞動力,但真正只有1萬人在工作,效率提高了52倍。
而松江府那邊的紡織基地,目前已經開動了一部分機器,預計建造出50萬個紗錠,2萬座水利織布機。
“還是太低了一些。”趙岩轉了一圈,心裡嘀咕著,趙全下面的人手計算過,按照建造的速度,以及機械運轉速度,到了秋收時還有將近三成的紗線。
最大的衝突就是織布的速度,紡紗的速度還算跟得上。
趙岩接著來到了處理棉花的車間,看到的一幕讓他險些崩潰掉,車間裡竟然是一個個工人用手工的方式剝棉籽。
“一天能剝多少?”趙岩對其中一個婦女問道。
“回大人,民婦一天大概能剝兩斤吧!別人一天只能剝一斤多。”那婦女驕傲的說道,趙岩聽得不由冷汗直流,自己雖然造出了騾機、水力織布機,但扎棉機卻給忘了,轉頭對趙全問道:“我們現在有多少工人在剝棉?”
“可能有二三十萬人吧!車間裡剝棉的只有兩萬人,其他都是先把棉花分到民戶家中,然後再收上來。”趙全感覺很正常,大明各地,悉數都是用手工的剝棉方式,奇怪的說道:“有什麽不對嗎?”
“我們還少了剝棉的機器。”趙岩懊惱的說道。
只能說他缺乏紡織業的常識,雖然見過棉花,卻一直以為直接把棉花紡成紗線,再織成布就行了。
在後世的確如此,棉籽剝離有各種各樣的機器,完全不需要動腦筋,但這年代不同。
扎棉機是1792年一個美國教師發明的,發明之前,棉籽無疑是一個讓人頭痛的東西,那麽小小個的東西,要一個一個的用手剝出來,無疑讓人十分的鬱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