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國戰1573》第五十五章 居士
  道子花一萬兩白銀買萬世河“活字”的消息不脛而走,此刻震驚的吃瓜群眾們除了各種場合大聲談論此事外,便是去圍堵萬世河,問他事情到底是不是真的。

  萬世河不願意回答,畢竟一萬兩白銀,那可是會讓人眼紅的發狂的。他付之一笑,也不承認,只是這種表情在吃瓜群眾的眼裡那就是默認。

  這下火了。一萬兩,十套千“活字”,瑪德,同行此刻恨不得咬死萬世河,心中欲哭無淚說這等天大的好事怎麽沒遇到自己身上?

  不少瓷器行的匠人為了搞掉萬世河的這樁生意,去了吳府拜訪吳大善人,說自己願以更低廉的價格為吳家燒製活字。

  吳大善人笑臉迎接了他們,宴席中說此事他已經知曉,若有下樁瓷器活字定然優先去找他們,然後又讓人去查看家裡是否缺少什麽瓶瓶罐罐之類的,若是缺少在這些人家訂做些。

  這些人看到吳大善人這般,瞬間就明白了意思,心說看來攪黃萬世河的這樁生意是不可能的了,當下歎氣,不過也不好多說什麽,畢竟吳大善人對他們已經仁至義盡了,那些在他們家訂做的瓶瓶罐罐瓷器就是最好的例證。

  燒“活字”與書坊的裝修現在用不著道子了,道子便把目光放向程序的第三步:報刊選用的紙張油墨以及第一版的內容。

  這一步是最重要的。

  望月亭內,道子坐在石桌邊,用手拿著不同層次的玄黃白紙張考慮著。

  杏兒和梅兒站在一旁不敢打擾,六七站在亭子外的石階上,上下眼皮正打著架,似乎是要睡著了般。

  明代的刻書所用紙張主要是棉紙和竹紙兩種,當然也有用黃白麻紙的。

  至於宣紙毛邊紙藏經紙還有什麽薛濤箋,道子直接排除了。因為造價太高,道子家就算再有錢也玩不起。

  道子打算在棉紙和麻紙,這兩種紙之間選一種。原因是這兩種紙張相對彈性和韌性最強。

  報刊嗎?人們翻來翻去,折來折去的自然對彈性和韌性要求要高。舉個例子說道子若是用竹紙,這種紙雖然造價便宜,可是經不起幾次折騰,若是發售出去,會影響人們的即用感受。

  棉紙,在太倉又叫皮紙,有黑白兩種,白紙顏色潔白,質地柔軟,纖維多,韌性比黑棉紙強。

  麻紙,這種紙比棉紙表面粗糙些,質地沒有棉紙柔軟,但是韌性比棉紙還要強些,當然最重要的是相對價格便宜。

  道子平常作畫或者寫字都是用棉紙或者宣紙,如今他倒是第一次用麻紙,他拿著自己的印章在上面印了下,印章拿起,血紅的“槐樹居士”四字映入眼簾。

  槐樹居士,說的是道子本人。道子的祖籍在大槐樹,他不能忘本,所以他給自己取了這個自稱。

  居士這個詞起初時是儒家概念,最早出現在《禮記》當中,說的是有才華的能人因為機緣不到只能無奈在野耕讀等待,它是和隱士是相對的。舉個簡單例子講:三國時期的臥龍先生他可以說成是居士,卻不能說成是隱士,因為隱士是不會因為外來情境的變化而出仕的,水鏡先生可是說成是隱士。

  接著道家也引入了這個概念,他是說在家修道的人。當然這個和後世還是有區別的,後世的修道居士必須得有居士證,不是說你自稱居士就是居士了。

  唐宋時期,居士文化泛濫,凡是文人必有此稱,譬如李太白號稱青蓮居士,蘇軾號稱東坡居士,周邦彥號稱清真居士……似乎那個時候的文人若不有個居士之稱,

那就是庸俗。  大明朝深受宋文化影響,自然也是居士文化的泛濫地。像窮酸的劉秀才,他都有自己的號稱,瓢飲居士;道子的二叔吳承恩更不用說了,直接以家鄉命名,號稱射陽居士。射陽也就是大明朝的淮安,在漢朝的時候,淮安名射陽。

  道子和兩大老秀才鬼混,自然是脫了不俗,於是給自己起了這個槐樹居士雅號。

  麻紙的效果還算不錯,道子決定就用此紙張做為報刊的用紙。道子拿筆記下麻紙的型號,接下來就是墨了。

  墨的選擇也很重要,道子面前擺著四種原料墨錠,墨錠約九厘米長,三厘米寬,一厘米厚,分別是松煙墨,桐煙墨,漆煙墨,油煙墨。

  這四種墨都是原料墨,按品級來劃分講,沒有什麽優劣之分,只是呈現的效果或者是“香味”不同。

  道子偏喜歡桐煙墨,主要是桐煙墨汁量凝質,寫出來的字比較亮麗,不像松煙墨,寫出來給人的感覺就像是乾燥的土地般,缺少了水意。

  不過大明朝的文人們現下最流行的是松煙墨,像道子的啟蒙夫子劉秀才,還有他的二叔吳承恩都是松煙墨的擁護者。

  因為松煙墨的擁護者多,所以松煙墨與桐煙墨比起來,桐煙墨更便宜些。

  道子喜歡不代表就會選擇這種墨,他還要看看刻印後的效果。讓梅兒和杏兒過來幫他兌水碾墨,二人很快的把墨碾好。

  道子拿來四塊同樣大小的木板,那木板上刻寫著字,字當然都是反的。用毛筆沾墨把板上的字染黑,然後把乳白色的麻紙平放在上面,用一塊平木板壓住,另外三塊刻字的木板也是照著先前的模樣做了。

  過了會兒,道子把蓋在麻紙上的木板拿掉,只見麻紙上此刻已經印上了兩行小字: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

  這兩行字取自李太白的《春夜宴桃李園序》,是道子比較喜歡的古今第二序文。至於第一序文自然是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了。

  把其他三塊木板也全部拿掉之後,道子把四張麻紙平放在石桌上對比起來,發現漆煙墨的效果最好,然後便是桐煙墨。

  上等漆煙墨的價格是五兩銀子一塊,桐煙墨是四兩銀子,道子猶豫了陣兒,為了節約成本,最後還是選擇了桐煙墨。

  紙墨確定後,道子寫了手書,讓杏兒去找父親,讓他安排人大量購買這些東西。

  接下來便是他報刊第一版的內容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