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國戰1573》第四十二章 賭鬥
  為什麽是爬,因為道子身高不過四尺,也就是後世計量一米三左右,而黃花梨桌子就已經高一米多了,所以他是不可能站著寫的,只能是爬到桌子上書寫。

  而這也是道子為何說要家丁去拿小桌的原因,可惜這幫家丁不知道是沒聽清楚還是故意的想整自己,竟然把黃花梨的大桌子給搬了出來。

  其實道子多想了,以他在吳家的地位,誰敢整他?家丁們之所以搬出黃花梨的大桌子,那是因為杏兒的指使。

  自打道子出了府門與王及唇槍舌劍,杏兒她就一直躲在門內偷偷往外瞧著,怕自家小少爺遇到危險。

  道子一幕幕霸氣的所為讓她小心臟跳的厲害,那鼓鼓的小胸脯如同怒起的波濤洶湧。後來聽說自家小少爺要讓家丁去搬桌子,她想著定然不能落了自家少爺的威風,於是讓家丁把上好的黃花梨的大桌子給搬了過去。

  杏兒怎麽也不會想到自己的好心辦了壞事,讓自家小少爺裝逼又沒裝成。

  吳承恩和劉秀才本來還擔心道子出的對聯過意簡單,可是當看完道子寫完後的對聯後,是震驚的連自己親媽都不認識了。因為就算是他們,他們也不一定能寫出這樣牛叉的上聯來,哦,不,準確的說是敢寫出這樣牛叉的上聯來。

  王及不知道道子寫的是什麽上聯,但是看著吳承恩和劉秀才那副震驚的表情,心中直撇嘴:虛張聲勢!

  其他圍觀的眾人和王及所想的一樣,紛紛噓聲。那幫跟隨王及的童生們更是迫不及待的說趕緊開始。

  道子讓六七點燃一炷香,賭鬥正式算開始了。

  吳府的家丁把道子寫的上聯扯開,王及的弟子,那個被道子曾經裹腳的童生也把他夫子寫的上聯扯開,讓圍觀的眾人去看。

  只見王及寫的上聯是:太倉風起,有春風,有夏風,有秋風,有冬風,未曾有不正之風。

  好!

  首先看到王及所寫對聯的人是無不叫好,因為這副上聯不僅高度讚揚了太倉人的德化,更是把空間時間聯系在了一起,意境頗多,鏗鏘的諷刺了吳家小少爺敗爹詆毀“裹腳”這一大明傳統女人美德的行為。

  不裹腳,毋寧死!

  不少裹腳文化的忠實粉絲此刻是撕心裂肺的在內心呐喊。不過正當他們為之興奮而驕傲的時候,只聽的耳邊無數人在倒抽涼氣,接著無數人在口中同時低低念道:我愛日月,日月光照萬裡,萬歲,萬歲,萬萬歲!

  王及本來還在為自己出的上聯而自我情醉傲嬌時,這時也聽到了眾人的喃喃自語,他渾身震顫,然後艱難的扭過脖子,去看道子所寫的那副上聯:我愛日月,日月光照萬裡,萬歲,萬歲,萬萬歲!

  字不算美,甚至有些歪歪扭扭。

  這是王及的第一個想法,第二個想法是怎麽可能,道子如今才七歲怎麽可能想出,把日月,大明,萬裡,萬歷,萬歲聯想成一幅這樣的有意境的上聯?

  不,一定是吳承恩這個老秀才出的,對一定是他,就算不是他,也一定是吳乞丐找人買的上聯。

  此刻王及瘋了,這樣拍當朝萬歷皇帝馬屁的好聯怎麽可以,怎麽可能出自一個七歲小兒之口?

  染著紅指甲楊玉環嬰兒肥白的足,絕不可能!

  “妙啊!妙,實在是妙!”就在眾人抽冷氣期間,一名冠雅中年男人走到了那道子所出的上聯面前撫掌讚歎起來。

  道子打眼一看,心說,媽呀,終於把您老給勾引出來了。

  原來冠雅中年男子不是別人,正是太倉府的知州歸子孝。人群中俊俏少年公子的跟班見狀扯了扯俊俏少年公子的衣袖道:“公子,沒有想到老爺也來了”。

  俊俏公子撇嘴道:“只要有熱鬧,你放心,你的這位老爺就一定會來。”

  俊俏跟班聞言心說,小姐啊有這麽鄙視自家父親的嗎?然後便又把目光放進場上。

  王及見知州老爺來了,先把先前的震驚拋卻到一邊,忙給歸子孝見禮,歸子孝笑笑讓王及免禮。

  王家雖對歸子孝有提攜之恩,但王及畢竟是王家的偏房,算不得嫡系子弟,所以對於歸子孝這太倉府的一把手自然也是不敢怠慢。

  躲在人群當中的馬文才見狀臉色很難看:看來這個歸子孝是貼了心要站在吳家那一邊了。

  道子見到要報的大腿,自然收起了“霸氣側漏”乖順的帶著二叔吳承恩和劉秀才等人前來見禮。

  歸子孝見道子如此知禮,對比聽說的傳聞,反而有些一時間的目瞪口呆不太適應。不過像他這種官場上的老油子轉瞬間就收住了自己的微表情變化,笑呵呵的拉起道子的手說這個上聯出的好。

  不過他說這話時目光卻是盯著吳承恩看,道子哪還能不明白,感情這個歸子孝認為這個上聯是自己的二叔吳承恩出的。

  吳承恩,歸子孝早聞其大名。“柴門閉流水,犬吠花上月”“狗有三升糠分,馬有三分龍性”,“雖貧杜甫還詩伯,縱老廉頗是將才”,“平生不肯受人憐,喜笑悲歌氣傲然”,等詩文是名傳淮河上下,被譽為淮河李太白辛幼安之遺也。

  只是可惜此人時運不濟,命途多舛,又牽連進了沈坤案,才垂然老矣於戶牖。

  歸子孝不免心中感歎,他想起了抗倭狀元沈坤,他曾經評價說吳承恩是要做聖人的,所以上天才給他悲慘的命運。

  沈坤和吳承恩是同鄉又是好友,嘉靖二十年的狀元,嘉靖三十六年沈坤歸家守孝,時縫倭人殺戮淮安,他毀家紓難,召集兵勇,連戰連勝,史書記載其挖坑活埋了“八百鬼子”轟動一時。

  嘉靖三十九年,淮安太守范檟和給事中胡應嘉誣陷他“私自團練鄉勇,圖謀背叛朝廷”,嘉靖皇帝聽信,將沈坤逮捕下獄,最後沈坤死於獄中。吳承恩因為替沈坤伸冤和為沈坤親自刻墓碑的關系被官府列入了同黨的黑名單說不得敘用。

  這事歸子孝的父親,當時同樣奔走於抗倭事業前線的歸有光,聽到後,如那東海鮫人是對月仰天大哭了一夜。

  作為孝子,歸子孝自然不會忘記父親痛徹心扉的那一晚。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