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國戰1573》第一十三章 後7子領袖
  許大夫搭了脈,說六七身體很是健康,隻是勸他少吃些甜食,否則牙都被蟲子蛀了。

  六七聞言臉色通紅,吳叔則是千恩萬謝,他這時才想起彭師傅來,忙讓許大夫給彭師傅看。

  彭師傅內心中鄙夷了吳叔,可是表面上可不敢漏出來什麽,畢竟人家才是這吳府的管家,捏死他就給捏死一隻螞蟻那樣簡單。

  許大夫搭脈後,捋須沉吟片刻說,彭師傅最近少吃些油膩的東西,否則腸胃就要出問題了。

  這話一出,唰唰唰,所有吳府的家丁仆人都看向了彭師傅,目光中充滿了奇怪。

  彭師傅見狀臉是難得的通紅,他這個通紅是慚愧的通紅,他不敢抬頭去看自家老爺和夫人。

  吳大善人是個人精很快就明白了彭師傅為何臉紅,他呵呵笑著裝作糊塗。道子的母親也是如此這般。

  一旁的道子見狀心下思量著:最近家裡沒有人吃油膩的東西,為何偏彭師傅吃了油膩?難道是他?

  道子想到了彭師傅中飽私囊偷吃,不由的看了彭師傅一眼,見他低下頭去,滿臉的臊紅,心中越發確定了他的想法。這時他又把目光看向自家父母,見她們仿佛是沒有聽到或者沒有想到似的,心下奇怪,自己能想到,為何父親母親想不到?難道是裝作糊塗?

  道子眼觀鼻鼻觀心,立馬有了所悟:父親說,當家之難,難在揣著明白裝糊塗幾字。如今看來是“良有以也”!

  “良有以也”這四個字是劉秀才給道子講課時的口頭禪,道子聽得多了,也不知不覺中被傳染了。

  確定了六七和彭師傅沒有中毒,眾人全都松了口氣,同時對於那醃蛋能否食用不免好奇起來。

  道子對許大夫把自己醃蛋的前後事講了,以及出現如今的烏龍,讓許大夫白跑一趟,表示歉意。

  許大夫聽完後,爽朗的笑了,對著道子說,若是覺得虧欠,改日沒事去他府上,找小棗兒去玩。

  道子聞言是臉色唰的通紅,小棗兒是許大夫的孫女,長的像是棗兒一樣,紅撲撲的。可是特別淘氣,有幾次許大夫帶著棗兒來他家玩,結果每次他都被棗兒騎在身上暴打,弄得道子好不尷尬。

  當然被打不是道子打不過她,而是道子兩世為人,覺得自己和一個小女孩鬥氣太可笑。

  許大夫讓道子去他家玩不是第一次提起,可是都被道子尋找各種理由拒絕了,道子不是怕自己去了被欺負,而是因為道子喜歡靜,不喜歡吵鬧。

  道子的父母對於許大夫的提議,是心中有數,他們也想和許大夫交上姻親關系,隻是也不好忤逆了道子的心意,隻說看道子的意思,道子歡喜她們自是歡喜。

  若是其他家,許大夫定然會認為是對方的推諉之詞,但是對於吳家,他卻是相信。老來得子,又是獨苗,能不寵上天去?

  看著眼前道子羞臊的臉,許大夫捋著胡須大笑,然後才看向那些醃製過的蛋。

  眾人看著許大夫又是拿著銀針,又是拿著各種草藥對質,是好奇的看著。

  兩個時辰後,許大夫拍著有些麻木的腿站了起來道:“此物可吃,無毒!但是不能多吃,因為吃太多過鹹的東西有損人的身體”。

  啊?!

  聽的許大夫之言,圍觀的眾人無不驚呼。接著她們目光齊刷刷的看向道子,眼中充滿了不可思議當中,小少爺真的真的成功了!

  此時她們全都忘記了當初是如何在心底嘲笑道子玩樂浪費官鹽的事來。

  吳大善人是哈哈大笑,吳柳氏卻是抱著道子一個親兒子好兒子的叫。

  道子被吳柳氏抱著親著,臉紅的給小蘋果似的,他想掙開母親的懷抱,可是小胳膊小腿的他哪裡是母親的對手。

  許大夫知道這鹹蛋的背後是道子一手策劃的,心中對道子越發的看重了,心想無論如何都應該讓棗兒和道子親近親近,結上這個良緣。

  六七聽說沒毒,當下放心了,撿了幾個鹹鴨蛋吃了起來,氣的吳叔又是大罵和大打出手。

  這一幕看的眾人是哈哈大笑。

  既然醃蛋能節製蛋的浪費,又證明鹹蛋可吃無毒,吳大善人便讓彭師傅自己主張此事,把那些即將壞了的蛋給醃了,算作給下人們新添的一道鹹菜。

  眾仆人聞言皆是高呼老爺仁德心善。同時她們也在內心補了一句,她們能得到鹹蛋的待遇,都是眼前的這個小少爺給的,他也是善人,吳小善人!

  至此吳小善人, 道子,這個名號算是在吳府打響了。許大夫也把此事帶回了自家府上說了,一時間,許府也聽到了吳小善人的名號。

  解決了蛋吃不完壞掉的事情後,道子又開始了他啟蒙學海之路。

  劉秀才從家裡回來後,整個人是紅光滿面,如同打了雞血似的。道子疑惑,他告訴道子說最近太倉府傳出了一件大事。

  他敬仰的大儒王世貞老先生要回太倉府了,而且傳出了消息,老先生要在南園明年開春收徒。

  王世貞?

  道子再次聽到這個名字後,不由驚住,首先心中想到的是:莫非真是那個被張居正擼掉的“後七子”領袖王世貞?

  也難怪道子這樣想,因為後世文獻記載的王世貞就是大概在這個時期被張居正給穿了小鞋,無奈辭官回鄉做了教書匠。

  隻是有一點道子有些糊塗,王世貞不應該是婁東人嗎?怎麽成了太倉府人?

  其實道子不知道的是婁東在明朝就是太倉的別稱。

  影響明朝文學思潮二十年,崇尚“文必漢,詩必唐”的“後七子”領袖,據說是《金瓶梅》的作者王世貞啊!

  道子想起王世貞在華夏歷史上的文學藝術哲學成就忍不住的怎舌。

  關於劉秀才口中的南園,道子也知道一些,那裡號稱是一十八畝菊花園,每到秋天時遍地菊花芬香黃,很是美觀。隻是有些奇怪,這個地方不是太倉府另外一王的園子嗎?什麽時候變成了王世貞的?

  道子直撓頭,心說難道自己的記憶錯了,還是這裡面牽扯著其他的緣故?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