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國戰1573》第一十七章 踏雪教授
  那站樁的六七見聞恨不得立馬跑過去看看那所謂的漂亮紅腰錦雞,還有一隻兩隻三隻……

  隻是看著張世佩手中的哨棒,六七咽了口唾沫,繼續在夕陽下站他的樁了。

  杏兒和梅兒研究了這一窩彩色紅腰錦雞的來源,商討一番後,方才最後打成了共識,說:這是當初自家小少爺放的那隻紅腰錦雞所生的孩子。

  道子聽著二女如此說,心中點頭,因為他也是這麽想的。

  不過對於這隻野雞母親道子他倒也是佩服的緊,這才幾個月的時間,就勾搭上的“漢子”兒孫滿堂了。

  杏兒說他要和梅兒姐成立個保護小野雞協會,道子對於這個想法不置可否,不過他的不表態在杏兒的眼裡就變成了支持。她拉著梅兒風風火火的去召集她的理事成員去了。

  後來六七有幾次忍不住想抓隻野雞燒烤了吃,但是很不幸都被杏兒發現了,最後被杏兒破罵一頓,並上了她們保護小野雞協會的黑名單。此是後話。

  今日下了霜,道子和六七踩著寒霜去了草堂。六七一路上興高采烈的說自己昨晚是如何漏了臉打的隔壁街上的四小虎哭爹喊娘?

  道子一一聽著,對於四小虎,他雖沒有見過,但是從六七的嘴裡倒是聽說過不少。

  四小虎其實就是四個少年潑皮,憑借著一身的力氣和不要臉在隔壁街上稱王稱霸,一般孩童或者少年若是不經過這四小虎同意在街上玩,一定會被揍的很慘。

  六七以前不服這個理,結果幾次被打的鼻青臉腫,後來就絕了去那條街上玩的念頭。直到昨晚。他去街上買零食吃又遇到了四小虎。四人威脅六七交出吃食,否則就讓他好看。

  六七本來是打算給的,畢竟過去的慘痛經歷在,可是突然想起來自己好歹也是練過武的人,怎麽還可以怕他們呢?

  於是雙方不合,就在街上打了起來。四小虎沒有想到六七便的如此之強,一個不防備被六七撂倒兩個,六七見狀頓時豪氣萬丈,把自家張夫子教的那幾套八段錦外家拳法使了出來,一時間四小虎被打的落花流水,最後落荒逃竄。

  看著六七在那裡邊講邊比劃自己使出的哪招,道子心中已經為六七默哀,看著吧,今日張夫子少不得打你個靠武欺人!

  劉秀才的課,今日講的是《三字經》。

  道子對於劉秀才講課已經摸出了套路,他的開場先是把他要講的東西有多重要給氣氛烘托一番,接著開始帶著你誦讀一遍,誦讀完,讓你開始背一個時辰,一個時辰後他再給你講具體內容的意思。講完後,他再讓你背,直至背會而止。

  堂上,劉秀才正在滔滔不絕的解釋三字經上的內容,道子仔細的聽著,聽到精彩處,拿出紙筆記著。劉秀才對於道子這個行為很是滿意,一股得意感自豪感油然而生,他講的更唾沫星子亂飛了。

  道子聽完劉秀才對於《三字經》的解釋,心中了然,這明朝的《三字經》書倒是和那個時代的《三字經》差不多,是一本啟蒙的大百科全書!裡面有很多思想或者要點,道子雖然在那個時代沒有學過,但是一些還是清楚的。隻是有些他想不明白。譬如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既然都是本善,為何又說性相近呢?難道“本”不都是善嗎?

  不理解不代表先賢所寫的所說的就是錯的。縱然道子兩世為人也不自認為有先賢聰明或者有先賢智慧,更不用說人生經歷了。他隻是疑惑,

卻從不自大的質疑。  他問劉秀才,劉秀才支支吾吾說的驢頭不對馬嘴,道子知道恐怕從自家這位啟蒙夫子身上是得不到答案了。

  從這件事中道子悟出了一個道理,那就是《三字經》和那個時代的經典《三字經》一樣,是一本很深的學問。他看著每一個字都充滿了好奇,似乎這一個字的背後都隱藏著無數的傳奇故事。

  雪下了,《三字經》的學問也已經告了尾聲,道子六七跟著劉秀才在小遊園中踏雪而行。今日劉秀才要教他們簡單的作詩作對的原理。

  劉秀才說作詩是件很神聖的事情,隻有通悟了人生和天地的一些道理才能做出好詩來。

  對於這一點道子很是讚同,他也是看過唐詩宋詞三百首的人,自然明白都流傳為經典的,都是能感人肺腑的,而能感人肺腑的自然是達到了一定的天人合一境界。隻是他心想不知自己那過去的頓悟算不算通悟了人生和天地的一些道理了呢?

  三人吱呀吱呀的走在蒼茫雪中,劉秀才的大腳印,六七的少年足印,道子的童子足印,在漫天的大雪當中很快的被覆蓋掩藏。

  一陣寒風襲來, 六七裹了裹身上的大厚裘服,對著劉秀才說:學作詩作對為何非得在外邊的大雪天裡,在草堂裡不一樣嗎?

  劉秀才聽到六七的埋怨,瞪了他一眼,六七立馬縮了脖子。對於六七的所問,道子也是有同樣的疑惑:是啊,在漫天大雪裡,頂著寒風,踏雪而行,如此的凍人,找罪受,難道找罪受就能通悟天地和人生哲理嗎?

  劉秀才也看到了道子的疑惑,他解釋道:這人生生下來就應該是受苦的,可是大多數時候,我們被供養以幸福,所以我們失去了與天地共鳴的契機。頂著寒風,冒著大雪,就是希望借著身體上的苦痛,刺激我們那顆封閉住的靈魂,讓它打開一扇門,走出來,與天地合一。

  道子聽完劉秀才的解釋,是糊裡糊塗,難道被供養幸福就找不到靈魂與天地的共鳴了嗎?若是這樣,那以前自己的頓悟算什麽?隻是小兒科的幼稚玩笑嗎?

  不過有一點道子不得不承認,就是在雪天當中漫步,人的精神是極其清晰的,有一種超脫世俗的感覺。

  劉秀才開始講作詩的一些原則,譬如格律問題,以及意境的把握。道子仔細聽著,六七眼睛則是在雪地上亂飄著,因為他覺得這小遊園內那些長尾巴斑斕的野雞們此時應該在大雪當中尋找食物了。

  劉秀才帶著道子六七在小遊園內走完一圈,最後回到了草堂外,他看著那些大雪壓著的曲折蜿蜒梅花樹對著道子道:“作詩需要的基本要點我已經講了,如今你便以眼前情景隨便賦詩一首吧,嗯,不要怕,想怎麽賦就怎麽賦”。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