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德路對劉東來非常的感激,特意寫了份報告騎著車子到市裡的企業局把情況匯報,企業局的領導得知在小小的軸承廠裡還有一位如此人物也非常重視,把劉東來的“事跡”呈報到了市裡,這一下劉東來的名聲連市長都知道了,市長盧建設特意做出批示,要重用劉東來這樣的人才。
市長一句話,下面的人事部門立刻行動,又是開會討論又是下來調研,得知劉東來出生貧苦,家裡的成分是貧農,當初下鄉時就當過勞模,是一位優秀的黨員,更為關鍵的是,這位劉東來同志還與省正協的副主席相熟,這樣的同志不提拔等待何時?於是決定,要調他到市人事局當副科長,接下來的幾天,組織部門的相關領導找到了劉東來談話,然後一紙調令下來,劉東來就從工人變成了幹部。
這件事對於劉東來來說並不十分情願,雖然他當上了副科長,論職務來說比原來的車間主任要強不少,但是工資方面少了四塊錢,從原來的三十六塊錢變成了三十一塊錢,一個月少了四塊多錢,家裡的負擔又要加重了,只是因為這是組織的決定,他實在是不好意思反駁。
劉琅對父親調任政府部門倒是無所謂,這本來就是父親正常的人生軌跡,只是提前了幾年而已。
在他前世,父親應該是在大概四五年後調入政府部門工作,那時阜城的很多工廠都已經面臨破產的危險,父親因為工作努力被區裡的勞動局看中,於是就被調入勞動局,後來父親又找了人把母親也調入了政府,畢竟當時國家對政府工作人員的管理還不是非常嚴格,正因為父母兩個人進入體制內工作,後來阜城市經歷了大規模國企破產,大量工人下崗失去了生活來源,對劉琅一家的影響就小了很多,但是他的三位叔叔和姑姑,包括劉琅的爺爺就受到了很大的衝擊。
而這一世,因為劉琅的緣故,劉東來提前幾年進入體制,還一下子當上了副科長,要知道前世時劉東來當上副科長已經是十多年之後的事情了。
當然,這一世劉琅不會在意一家人的工作問題,別說他們有工作,就是沒有工作又能如何?他有無數種方法讓他們過上好生活,只是他看到自己親人的生活軌跡已經因為自己而發生了截然不同的轉變,讓他有種新鮮感。
生活還在繼續,劉琅等待著董長山的消息,如果不出什麽差錯,這一次他恐怕很快就要到首都了。
在等待董長山消息的這段時間,他每天還如往常一樣到軸承廠的門衛去看報紙,雖然劉東來已經到人事局上班,但周德路親自下令,劉琅可以隨意在軸承廠出入。
群眾日報的頭條登出了一條消息。
“滬市第一台桑特納汽車下線了!”
劉琅拿著報紙看到這條消息後真是感慨萬千。
報紙上的消息寫的非常振奮人心,什麽“國人終於可以坐上自己國家生產的汽車了”,什麽“是一件劃時代”的大事等等,但實際上呢?劉琅知道,這件事實際只是不知內情人的一廂情願罷了。
劉琅還記得前世由一位當事人寫的一篇回憶錄,記錄了這輛車出產的始末。
“當時7位工人在滬市牌轎車的總裝車間裡,辟出一塊不大的地方,安裝了10多米長的手推導軌,就這樣開始組裝桑塔納了。在他們的回憶裡,當時的現實情況是沒有機械手,只有葫蘆吊。安裝零件沒有規范工藝,螺絲擰不緊就用銼刀銼,榔頭敲。
那時的汽車是擱在長板凳上組裝的,
當習慣了用榔頭敲轎車的師傅們看到從木箱子裡取出的“白車身”(車殼子)都驚呆了,“怎麽不用‘敲’,‘拚’起來就行了? 由於經驗缺乏,組裝過程也並非一帆風順:按計劃兩天就能裝配好,但中國師傅們卻用了一個星期。原因很簡單:所有零部件都堆在一起,找一個小零件,常常要花很長時間。1983年,第一台組裝桑特納終於順利下線。當第一輛桑特納轎車組裝成功時,參與組裝的工人們深深感受到了中外汽車工業的差距。”
看到了嗎?這實際上只是一輛拚湊出來的車而已,即使是拚湊,也讓工人們耗費了大量的精力,有此可以看出國家製造業之間的巨大的差距。
這件事給國家的領導人很大的震動,尤其是鄧老,一個諾大的國家竟然連拚湊汽車都做不好,還談什麽大國強國?於是他下了命令,要在七年內把這種車的國產化程度達到百分之八十以上,並提出了要拿市場換技術的口號。
為了這百分之八十,整個國家都動員了起來,提升鑄造業的提升鑄造業;提高精度的提高精度,國內的製造業在短短幾年之內就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以劉琅重生者的眼界來看,以市場換技術不過是國人的一廂情願罷了。
沒錯,引進德國人的汽車對於帶動國家的製造業的確有巨大的推進作用,但這只是在最基礎的冶煉、鍛造等方面,而最為核心的發動機制造,國家依舊是沒有獲得多少值得稱道的成績。
並非是國人不懂得發動機的重要性,國人也想得到這些核心技術,可是對方允許嗎?這根本就是一廂情願的想法。
德國五個支柱產業,四個和汽車相關,汽車產業已然成了大國的立國之本,核心技術的進步永遠不要期望別人會給我們,這就如兩個國家一樣,即便關系再好,一個國家的核心也絕不會讓對方徹底知曉,因為這關系到一個國家的命運,關系到無數國民的利益。
所以說,即便在八三年國家就引入了德國人的汽車生產線,即便在三十多年之後,合資車遍地都是,但其中最核心的技術還是無法獲得,國家在發動機領域的製造生產始終沒有獲得突破,有些人因此還覺得很納悶,難道國人都是傻子不成?
從某種方面來說,國人的確都是“傻子”,妄想通過合資方式得到對方的核心技術,但對方不是傻子:我要是給你,我們怎麽活?
前世的劉琅就認為,“市場換技術”這種說法給了很多人一個錯覺,進而影響了自主研發的動力。
所以,核心技術的研發沒有捷徑,必須靠自己經歷數十年的艱苦奮鬥才能掌握,把技術進步寄托在別人身上實在是太幼稚,死了心吧,那是“偷”都偷不來,“搶”都搶不了的。
劉琅這一世要做的就是製造出國家自己的核心技術,要趕上那些發達國家,甚至超過他們,讓祖國成為一個真正的強國,縱然這一路上有著無數荊棘,他也要披荊斬棘………。
好吧,說這些還是太早,一個三歲的小孩子,即便是能如哪吒那般大鬧龍宮,到頭來也會是落個“身死道消”,他現在要做的只是等待國家的“召喚”,踏上他走向未來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