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則三:專注專業細分市場。
企業做的成功的標志是產品,產品好才能在客戶和競爭對手心目中建立起標杆地位,高度專注和專業化是核心,這也是企業的共性和經營之魂。
北方工業集團將專業化與市場化有效結合,可以讓企業如魚得水,而且這“水”的體量還很大。
比如現在北方工業集團在軸承、刀具兩方面具有相當大的市場份額,那未來這兩塊必須要進一步提升,而且專注於高端和細分,在產品研發和製造的深度上有著絕對的優勢,在佔據了市場後,北方工業集團的銷售部門要建立起一支訓練有素並且專業化極強的銷售隊伍,積極開拓國內和國際市場,保證了產品營銷的廣度。
法則四:基於核心能力開展多元化經營。
這種多元化經營不是順北方工業集團未來要跑去搞什麽房地產和超市,企業的多元化戰略分為相關多元化和非相關多元化兩種。
北方工業集團當然選擇的是前者,比如已經開始的數控機床的研發正是多元化的開始。
相關多元化戰略是是長期增長的可持續藥方,而且可提供穩定的、超過一般水平的財務回報。
在相關多元化經營中,新產品、新市場和新客戶與企業的核心能力有很大的關聯性,企業的不同業務之間可以形成協同效應,在投入較少的情況下可以實現較大的產出,從而實現企業的良性發展。
這就是劉琅對相關多元化的解釋。
法則五:保持與客戶的長期和緊密關系。
企業成功的秘訣之一是在保持技術優勢的前提下,重視與客戶的長期合作關系,並通過一攬子服務措施不斷提高客戶的滿意度。
與客戶的交流應該是企業管理人員優先完成的任務,因為客戶就是市場,市場才是關鍵。
也就是說,企業高管也要與客戶直接打交道,最好能做到貼近客戶,了解客戶的需求。
企業和客戶的關系其實就像婚姻一樣,也是需要經營和維護的。
當然,這種關系純粹是基於技術和需求,並不是什麽搞關系,說實話,這條準則在國內並不太適用主要針對的是未來國際競爭下的環境。
法則六:與同行合作共贏。
劉琅列出這條準則,別說時王振東了,就是杜松與何濤都覺得不可思議,企業要跟同行合作共贏?這不是養虎為患嗎?倒是林海若有所思,他在德國留學,對德國製造業有著廣泛的了解,似乎很多德國的企業,即便是競爭的關系,但或多或少也是有著合作的關系。
其實這也是劉琅仿照德國企業制定的準則,因為在德國企業,競爭不是你死我活、水火不容,而是合作共贏、共生共存,競爭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發展和提升自己,而不是一味地消滅競爭對手。
全世界豪華車市場形成的德系三強ABB格局,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奧迪、奔馳和寶馬在激烈的競爭之外還保持一定程度的合作。
德國同行業企業間形成了很多“利益共同體”,這是一種較為松散的聯盟,同行業企業間可以借由這一平台協調各項政策,從技術專利到行業標準無所不包,成員企業之間還經常交叉持股。
劉琅的目的是讓一個國家的工業體系強大起來,僅僅靠北方工業集團當然是不行的,比如華夏工業科技有限公司,嚴格說起來是和北方工業集團有競爭關系的,但是現在已經和北方工業集團達成合作關系,對方輸入數控機床的技術,北方工業集團則會在工藝製造以及人員培訓方面幫助對方,當然,
數控機床製造出來後會按照合同和對方分配利潤。除了華夏工業科技有限公司外,劉琅還和很多企業有培訓學員合作關系,定期會舉行產業工人學習班,其實這稱不上合作,因為對方沒有什麽東西給他,完全是北方工業集團在奉獻,而且培訓學員的名額是由工業部來決定的。
劉琅不怕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反而他更希望出現能和自己抗衡的企業,這樣才有意思。
當然,現在這個時代合作方式還很少,未來同行業企業進行合作的形式會多種多樣,什麽建立同行合作網絡、成立合資公司、打造企業集團等。
法則七:吸引並留住真正有本事的員工。
這條準則就是對員工們的要求了,劉琅特意這下一句話:“我不是因為錢多才支付高工資,而是因為支付高工資才賺了很多錢。”
這句話也表明了一個真正人才的重要性。
企業為了吸引並留住人才,不僅提供相對公平但又有吸引力的薪酬體系和工作條件,還要采取員工培訓、充分授權、從內部提拔高管、讓員工分享利潤等一系列措施。
這體現出企業極為尊重和重視技術型、專家型人才,另外還要推行專家型的職業發展模式,讓他們在企業內部擁有廣闊的自我發展和提升的空間。
比如未來北方工業集團要設立資深首席專家、資深專家和專家級工程師的稱呼,資深首席專家與公司的最高管理人員平級,也就是王振東這個級別,工資方面那是絕對的第一號, 如今王振東的工資一年要十萬塊錢。
當然,王振東還是股東,他實際上是不要工資的,但他這個級別的工資現在就是這麽高,未來也會有人達到他這個級別的。
資深專家的級別相當於公司的高層管理者,也就是杜松、林海、何濤這三個人,他們每個月基本工資就兩千多塊錢,加上績效獎金,一年下來能有四萬多,相當的誘人。還有專家級工程師,達到這個級別每個月增加工資百分之三十的補貼。
工資方面得到提升是一方面,他們還會持有股權,享有股東的權利,也就是分紅和話語權,那他們也就成了北方工業集團的主人,當然,這只是針對核心人才。
劉琅注明這項政策將會在兩年內開始實行,每年會選出兩位專家級工程師,另外還有五名候選專家級工程師,他們將有資格評選資深專家。
每兩年會在四名專家級工程師和十名候選者中評選出一位資深專家和三位候選。
當資深專家和候選者總和超過五名後,就要評選出一位首席資深專家。
所有工人都可以參加專家級工程師的評選,主要就是要看你的技術水平,這是首要條件,評選時佔比百分之六十,同時還要看你對公司的貢獻程度,這一點佔百分之四十,這就大大刺激了員工們自我提升的欲望。
劉琅考慮的非常細致,他知道那些第一批工人和大學生並不對等,兩者之間存在著天然的差距,所以在評選中兩者要分開進行,每一方都要分到百分之五十的名額,這就跟給了第一批工人們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