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琅大搖大擺地走進了圖書館,剛才還相互交談的各個國家代表隊馬上就沒了聲音,所有人的焦點都到了這個身材最小的孩子身上。
劉琅看了看遠處的約瑟夫,恰好對方也向他這裡投來了目光,兩人目光相碰,約瑟夫趕忙轉過頭去,在他心裡竟然隱隱有些懼怕對方。
他倒不是真的懼怕劉琅,而是之前自己還大言不慚的諷刺對方,結果對方卻用實際行動狠狠地在他臉上扇了巴掌,如果這件事傳出去,恐怕他約瑟夫的名字就會淪為笑柄。
約瑟夫這麽想實際上已經承認對方比自己的隊員要強,而且強的不是一點半點,這完全不是一個層次的比賽呀!
不只是約瑟夫,劉琅用他還是一副稚嫩的面孔環視那些選手,沒有一個人敢和他對視,只有陶軒哲對他擺了擺手,在場的也只有他心中沒有多少成人眼中的懼怕和嫉妒,要不然以後他能成為世界聞名的數學家呢,不光要有天賦,還要有一顆“赤子之心”。
“在場的人,也只有你才能進入到我的視線內!”
這是劉琅給陶軒哲的評價,這已經是很高的評價了,其他人嘛!連半山腰都到不了!
“各位選手,今天就是決賽了,無論是誰,無論他是否能獲得最後的冠軍,能走到現在的,無一不是出類拔萃的人才,你們的未來都是一片光明,所以我希望各位小選手們放下包袱,把自己所有的實力都展現出來!”
組委會的秘書長古鐵雷斯做了一個暫短的講話。
“好了,大家進入會場吧!”
物理決賽的選手只有六人,除了這幾個人外,其他人則到二樓休息,畢竟一場決賽時間只有半個小時,兩個小時的時間所有比賽就會結束,所以其他兩科的選手也都提前到了這裡。
劉琅第一個穿過檢測門走入會場,其他選手離他老遠對他“行注目禮”。
劉琅踏入賽場的瞬間,突然從口袋裡拿出了一塊巧克力,撥開包裝後送入嘴中。
“嗯,還真有點賭王的感覺!”
後面的那些選手看到劉琅竟然吃東西,一個個回頭看著各自的領隊:這是違規了吧!
結果各自國家的領隊擺了擺手,示意隊員別管閑事,趕緊進考場!
他們事先已經接到了組委會的通知,允許劉琅在比賽當中吃些東西,雖然不滿,可是也沒辦法,眼不見為淨吧。
“哼,小小年紀就這麽囂張!等一會兒就讓你哭!”
站在遠處的霍頓看著劉琅心中暗道,他可不信劉琅能回答上那道題目。
六名考生坐下,很快卷子就發到了他們的手中,紙上只有兩道題目,第一道題是關於一個處在電磁場運動物體變化的問題,涉及的理論非常複雜,有磁力、重力、摩擦力以及數種物體之間的拉力和推力。
這道題雖然複雜,但對劉琅來說沒有問題,五分鍾之內就能解答。
“嗯,這第二題竟然是這個思想實驗!”
當劉琅看到第二題時微微一驚,怎麽這道題出現在了少年組的試卷上?
這道題是這樣的:
首先在題目之前闡述了量子力學的基礎理論,那就是測不準原理,什麽叫測不準原理?就在在微觀尺度下,不可能同時知道一個粒子的位置和它的速度,這個測不準原理也是已經被證實的理論,無需置疑,這是條件之一。
條件之二,就是相對論的理論,當物體移動時會造成相對時間的產生,即物體自身的時間與觀測者的時間有微小的差距,物體運動越快,對於觀測者的時間就越慢,如果達到光的速度,在觀測者時間范疇下物體就處在了時間靜止狀態。
以上是兩個先決條件,然後題目是這樣的:
有人質疑這條測不準原理,並寫出了一個思想實驗,說有一個一側有個小洞的盒子,洞口有一塊擋板,裡面放了一只能控制擋板開關的機械鍾,小盒裡裝有一定數量的輻射物質,這隻鍾能在某一時刻將小洞打開,放出一個光子來,這樣,它跑出的時間就可精確地測量出來了,同時,小盒懸掛在彈簧秤上,小盒所減少的質量,也即光子的質量便可測得,然後利用質能關系E=mc2便可得到能量的損失,這樣,時間和能量都同時測準了,由此可以說明測不準關系是不成立的,量子力學一派的觀點是不對的。
題目完成,然後就是問題,請選手們用給出的兩個條件證明此思想實驗是錯誤的。
劉琅參加過很多次物理培訓,但是從沒有講過量子力學和相對論的相關知識,只有華夏大學物理學專業的學生才會涉及到這兩種理論的知識,而且研究的並不是很多,畢竟現在國內對這兩項領域的研究還處在一片空白階段,沒有多少的實用價值。
可以說,如果現在有另外一名中國選手參加比賽,那麽他將會是一頭霧水,即便給出了兩個條件,在短短四十分鍾內他也無法明白這些理論的意思,再說,就算搞明白了意思就能解答出這兩道嗎?根本就不可能。
這道題可不是普通的題目, 而是當你廣義相對論的開山祖師愛因斯坦和量子力學的一代宗師波爾之間對決時,被稱為“光盒試驗”的題目。
當年愛因斯坦對測不準原理非常的反感,認為這個原理違反了宇宙和諧的大秩序,所以總是想方設法地推翻這個理論,於是就設計出了這個“光盒試驗”,以證明光子是可以測得準的,當然,這是“思想試驗”,並非是通過真正的測量來證明的,因為在量子尺度下,測量工具本身就是個大問題,所以“思想試驗”僅是在邏輯上的思考,只要符合邏輯,那就認為它是正確的。
對於那一場世紀大爭論,在二十多年後的相關書籍中屢屢出現,劉琅做為一個好讀書的人當然看過相關的書籍,對這兩位大師之間精彩的辯論和對決十分的向往。
但那是在二十多年後信息高度發達的網絡時代下這場爭論才會被廣泛傳播出去,而在這個封閉的時代,除非是專業人員,其他人根本不會接觸到這些知識,更不必說是一群十三四歲的學生了。
“怎麽出這樣的題目了?不過,對於我來說實在是太簡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