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金知府一副慫樣子,李不棄隻得安慰他一番,表示自己此來是和強人談判招安的,相信強人不會太為難他。
金知府聽李不棄是來招安的,好像立刻就松了一口氣,拉著李不棄的手“李提舉,一定要盡快招安啊。能不動刀兵,不但省了錢糧,還成全了官家仁慈聖德,這是利國利民的事啊,一定要盡快辦成啊。”
呵呵,這家夥轉變得真是太快了,不能讓這家夥輕易脫身啊。
李不棄裝作為難輕聲說:“下官建議陳通判應該招安,這才是保證府尊安全最好的法子。陳通判也認為如此。只是陳通判擔心強人打下府城和陽翟縣,乾系太大,朝廷未必同意招安這些強人。而且府尊剛剛拒絕招安,府尊一出事他這裡就推翻府尊的決定,不知內情人還以為他和府尊意見相左,因此還要請示朝廷。”
“這,這,朝廷上為了一件小事也要爭論幾個月,只怕等朝廷決定了,老夫的骨頭……不,還不知事態糜爛到什麽程度。這個陳通判就是優柔寡斷,怕擔責任。”這家夥直接就怒了。
李不棄一副深有同感的樣子:“下官也認為請示朝廷拖的時間太久,容易生變。不如府尊修書一封,敦促陳通判。而且若是強人知道你敦促通判招安可能也不會繼續因你拒絕招安懷恨在心。”
“嗯,嗯,有理。快讓這些好漢拿筆墨來,我這就寫信。”
好家夥,這就叫好漢了啊。李不棄對金知府更加鄙視了。但是戲還是要演啊,演成了可以省掉很多後患。
於是李不棄轉回頭找羅秀才:“羅秀才,煩勞你取筆墨來,府尊要寫信給本府通判敦促他將你們招安。”
說著李不棄朝羅秀才眨眨眼。羅秀才……
羅秀才這人有點兒呆啊。李不棄有點兒失望,幸好羅秀才身旁的嬌小女子說話了:“哼,我等把他擄來,奪了他搜刮的民脂民膏,他定然心生怨恨,只怕狗嘴裡吐不出象牙來。”
李不棄偷眼看金知府的臉都灰了。呵呵,這女孩子比羅秀才聰明多了。李不棄向她微微一笑,說:“這位娘子,話不能這麽說。金知府是飽讀聖賢書的人,最知道識時務者為俊傑的道理。相信金知府一定會促成招安的。”
金立仁連忙說:“是是,在下是真心促成朝廷招安各位好漢,怎麽能亂寫呢。不信,我寫完,好漢們可以看看我不是不真心的。”
女子這才哼了一聲不說話了,羅秀才讓人拿來筆墨,讓金知府寫信。待信寫完後李不棄先看了一遍,見金知府如杜絕啼血一般懇求將這股義軍招安,當然作為一個文人,他絲毫沒有提及自己的安危,全都是站在為國家為皇帝為百姓的角度去闡述招安的必要性的。如果不知道內情人一定會把這封信的作者當成憂國憂民置自身安危榮辱於度外的如范仲淹一樣的人物。
李不棄把信又給羅秀才看了一遍,羅秀才點頭後李不棄才把信收起來,然後再三向金知府保證盡快促成招安把他弄回去才和羅秀才來到一棵大樹下坐下來。此時義軍方面只有羅秀才、嬌小女子和一個身材高大長得像熊一樣的首領。
羅秀才先介紹身材高大的首領:“這位是石首領。”然後介紹嬌小女子:“這位是社妹。”
重新見禮後羅秀才問:“我們都是按照你說的作了,後面還需要作什麽?”
李不棄一邊琢磨羅秀才這樣小眼睛大嘴岔的困難戶怎麽會有一個這麽水靈的妹妹一邊說“呵呵,你們做得很好。皇帝已經看到了你送給我的文書,並且下旨招安。只是你們打開府城又殺了個押司,所以這事兒可能會再拖些日子。”
“不過既然你們手裡握著個知府,當官的就不敢隨便動你們。當官的又最怕你們這樣難捕捉的強人,因此有十成把握還是招安。以後你們就是要保護好自己,不要輕易泄露行蹤,剩下的交給我就好了。”
羅秀才問:“趙官家真的下旨招安了?”
李不棄說:“只是趙官家的意思,上面沒有中樞的大印。這叫‘指揮’知道嗎?當官的可以聽,也可以不聽,不具有命令的效力。現在咱們要爭取的是不但官家同意招安,宰相也同意招安,這樣你們才安全。”
羅秀才忙起身施禮:“那就多謝了。”
雙方又討論了一些具體事宜,天色不早了,李不棄連忙告辭,石首領問:“那麽我們就在這裡等消息嗎?”
李不棄立刻搖頭:“我走後你們留下幾個人守在這裡便於我找到外,其他人立刻轉移到別處。總要讓金知府看到你們小心翼翼地提防我,這樣才不會看出咱們有關聯來。”
石首領點頭稱好,李不棄帶著陶林匆匆走了。看著李不棄的背影石首領還是有些不放心:“這個李不棄倒是確實和別的當官的不同,只是不知道他為何願意冒這等風險為我們謀劃,我這心裡還是不怎麽踏實。”
一直沒有說話只是盯著李不棄看的英娘子卻突然說道:“我倒覺得這個李不棄似是確實是把我們收作手下。 只是不知道他是要養死士,還是作別的什麽。”
羅秀才和石頭領忙都看向英娘子等著她解釋。英娘子繼續說:“剛才他說到趙官家時既不是‘官家’,也不是那個貪官口中的‘陛下’,而是直稱‘皇帝’。後來他雖然改了口,但是卻少了敬畏之意,便如爹爹稱呼趙官家時的語氣一般。可見其志不小,就連趙官家也不看在眼裡。這樣的人不能用常理推測。”
“有嗎?”羅秀才和石首領連忙回想,都想不起來了,隻得作罷,但是立刻又擔心起來:“若是李不棄真的要我們作死士的話該怎麽辦?”
石首領卻冷笑道:“那也要看我們願不願意。咱們還怕了誰不成?”
李不棄回到長社把金知府的親筆信信當著僚佐官員的面交給了通判,又說自己如何費盡口舌說服強人同意招安。通判連忙派人向本路轉運使報告,李不棄和宋元吉則派人直接給皇帝送信。於是皇帝在崇政殿召集了新任宰相兼樞密使賈昌朝、樞密使王貽永,參知政事宋庠,樞密副使吳育,把宋元吉的奏疏拿出來問:“各位卿家,你們看潁昌府盜匪之事該如何處理?李不棄說現在最好的法子是招安,你們也說說看。”
賈昌朝從太監手裡接過奏書一目十行看了長長的奏章之後就頭疼了。
特麽的,這奏章還真是事無巨細啊。金知府和王押司這兩個蘿卜帶出了一大堆泥,地方上的問題都給李不棄揭了個底兒掉,他們這些宰執就必須要解決問題。他真的很不喜歡這種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