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姚福立威之後校場上的廂軍和牧子們明顯打起了精神。李不棄趁機宣布了一些規章制度,然後讓原來姚福手下的役使廂軍自己選出一個指揮使和三個都頭。果然不出所料,選出的指揮使正是鄭和。
心裡暗暗自傲一把——這個眼力還行吧。
讓新軍開始訓練,役使廂軍和牧子各自去幹活兒,李不棄把鄭和和牧子們的老村長譚保四叫進官衙開會。
譚保四也是個有點兒能耐的人。昨天李不棄和他一聊就發現這老頭子頭腦很清明,一百多戶牧子每個家裡有幾口人,有多少勞力,都擅長做什麽,哪個勤快哪個懶都能都是張口就來。雖然還不知道他說的是不是實情,但是光這一份精明當個村長就沒問題。
現在李不棄又問了鄭和的情況。原來鄭和本是河南府的農人,十年前家鄉遭了旱災沒了活路,見朝廷募兵便投入廂軍。在廂軍中他跟個老木匠學了一手木匠活兒,邊乾邊摸索,對蓋房,挖溝、築路這樣的活計都有了自己的心得。因為每次派他乾活兒都完成得很快,他又在廂軍中有了威信,姚福之前的一任指揮使見用他乾活兒省心,便把他提拔為都頭。
後來姚福上任,也是有什麽事就扔給鄭和,自己專門琢磨著如何在手下廂軍身上落些錢糧,如何巴結上司。因為什麽事都要鄭和去作,鄭和也就有了與姚福討價還價的本錢,可以為廂軍們爭些錢糧。
聽完鄭和的自我介紹李不棄點點頭說:“你們兩個既然是被人信任的,那麽以後就是我的左膀右臂了。只是有一點你們要記好,我不想看到你們利用我的信任作威作福。我會經常向你們手下的人了解情況,若是發現你們也和那姚福一樣,我一定嚴懲不饒。”
兩人連稱不敢,李不棄又說:“這又是廂軍,又是牧子的人手不好調配,以後便不能再分彼此。我想這樣,鄭和為正,譚老爹為副,你們手下的人今後便合作一處,反正你們的錢糧以後都出在試驗場。”
見兩人沒有異議,李不棄又說:“在做事情上你們也有分工。鄭和既然精通木匠和營造,以後就主要跟著管在作坊做工的人,譚老爹養馬幾十年,那就主要放牧和種田。回頭鄭和先選出五十個手巧的,最好會些木匠的準備入工場學徒,再選三十個壯勞力進酒坊做工。對了還需要幾十個手巧的女人打絲線和作針線活兒。譚老爹也選二十個最善養馬的專門養馬、驢。再者看看你們的人有沒有什麽特別本事的,比如說會種樹的,會養豬養雞的,善織布的。女人有本事的也給我查清楚。其他的人,壯勞力暫時跟著譚老爹繼續種樹種草,平整田地。”
“這幾日就有許多豬羊雞鴨運來,你們給每家分幾隻,先挑那勤快的給……”
囉囉嗦嗦說了半天,李不棄問:“你們都記住了嗎?”
鄭和和譚保四都說記住了。李不棄怕倆人糊弄,便讓兩人複述一遍他講的事情,結果倆人都掰著手指頭一條條說得清清楚楚。對此李不棄倒也不是很驚訝,因為早就知道高手在民間啊。穿越前手下有個班長,據說上過一年小學,只會寫自己的名字,但是他在月底把這個月每年的產量多少,有無異常說得清清楚楚。這種腦子不服不行啊。
——————————————————————————
第二批來的是本來做銅器的梁家老小兩人以及來自將作監的十幾個匠人,十幾輛大車又拉來了好多木箱。這次木箱裡裝的都是新造的車床和將作監打造的各種刀具和鑽頭。還有一輛大車上裝的一麻袋一麻袋的都是豬鬃。
現在的車床很簡單,個頭都不大,直接墩在粗壯的木架上用榫鉚固定後就能用了。所以三天之後,竹木作坊就開了工。而最初的產品就兩樣,是牙刷和鞋底。
對,你沒看錯,就是牙刷和鞋底。
據說在唐朝的時候中國人就開始使用牙刷了,叫刷牙子。先進吧?到了大宋這時候牙刷已經相當普及,李不棄就有一把牙刷,並且他看到三個勳貴和徐忠都有自己的牙刷。
只是這個時代李不棄能看得上眼的牙刷都特麽的死貴,雜貨鋪賣的牙刷又太粗糙,不好使。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還是出在牙刷的材質和製造工藝上。
這個時代牙刷的刷毛居然是用馬尾製作的。可是大宋本來馬就少,馬尾還是製造兵器鎧甲的原料,你說這材料能不貴嗎?
再說製造工藝。牙刷柄上需要鑽幾排孔洞,若用手工鑽眼兒就算是能工巧匠也未必每次都能鑽得整齊,鑽歪了,鑽斜了那是常有的事兒。而且牙刷柄的拋光打磨也需要耗費很多人工。所以小小的牙刷耗費的功夫並不少,不賣的貴,工匠就餓死了。
現在有了車床就不一樣了,經過一幫大宋頂級能工巧匠幾個月的反覆改進,配合將作監鑄造的鑽頭和刀具,鑽眼和修形的速度大大加快。李不棄又貢獻了個曲軸的設計,現在一個人用腳踏作動力,原來將作監的工匠作一個牙刷柄的時間如同小工也可以做出十多把來。
至於刷毛,當然就用豬鬃代替了。東京城作為一座百萬人的城市,每天需要消耗大量的活豬,以前豬鬃大都浪費了,楊四郎去收購豬鬃幾乎就是白撿。
這作牙刷的法子在東京城外的作坊裡已經試驗成功,自然有將作監來的工匠指導挑選出的工人們用鹼水處理豬鬃, 用車床製造牙刷柄。一大群女人則會把處理好的豬鬃分成一束束,裝在牙刷柄的孔洞裡,用絲線固定。
這下又解決了大量婦女的就業問題。
另一些來自將作監的工匠則開始教新工人們作木鞋底。就是把堅木鋸成一塊塊,然後在車窗上用刀具削成腳的形狀,再在底面邊緣開出槽,沿著淺槽鑽上二三十個眼,最後再用刀具把底部加工出幾個齒。
宋人除了穿布鞋,皮靴,麻鞋,草鞋外還穿木屐和木底鞋。尤其是雨雪天氣有條件的人出門都會穿一雙木底鞋以防弄濕鞋襪。官員們也會穿戲劇裡“朝靴”一樣的木底鞋。所以,木底鞋其實也不少見。
只是這木鞋底雖然耐磨,但是做起來卻也及費人工。因為要作一雙好木鞋底就不是個木匠活兒,而是需要雕刻匠來操作。
現在雖然最後還是需要手工修整和打磨一下,但是大部分工作都是在車床上完成了,成本自然降低了很多。
李不棄先選擇這兩個項目並不是因為它們能賺多少錢,而是因為出貨量肯定大。有了足夠的需求,就要生產更多的車床,需要更多的刀具和鑽頭。等一段時間以後,大宋製造工具的水平一定會上一個台階。
不說別的,李不棄非常驚訝將作監的工匠們竟然按照他畫的圖把螺栓和簡單的麻花鑽做出來了。雖然現在還是接近工藝品的狀態,但畢竟是做出來了。製造不斷改進製造工藝,相信很快就能實用化。李不棄都在後悔讓海商去找製造絲杠的人,早知道大宋的工匠能做出來自己做不就完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