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大宋是不是應該如兄弟一樣對待遼國?遼國打西夏,大宋無動於衷是不是不對?”剩兒很天真地問。
李不棄自從上了停止對西夏歲賜的奏折以後,就暗暗推動民間對遼、夏戰略的大討論。象剩兒這樣的小孩子都被這場關於大宋應該如何對待遼國的討論影響到了,李不棄很滿意自己這場宣傳的效果。當然更滿意的是自己一說河北可能打仗,河北的官場已經人心惶惶了。
聽到剩兒問的問題,李不棄呵呵一笑說:“大宋如何對待遼國並不完全是大宋能夠決定的。所謂‘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若是遼國真以兄弟待我大宋,大宋不把遼國當做兄弟,那就有悖於做人的原則。可是什麽時候遼國把大宋當做兄弟了?大宋把遼國當做兄弟豈不是讓人恥笑?”
“啊!我明白了。”剩兒小大人似的點點頭,然後又問:“可是老師既然根本就不準備把遼國作為兄弟之國對待,為何又要違背與西夏的盟約呢?”
李不棄問:“西夏去年犯邊一百余次,甚至出兵數萬圍我城池,你說西夏遵守盟約了嗎?”
“沒有。”
“那麽你說大宋遵守這樣的盟約有什麽用?只為了捆住自己的手腳嗎?此次借遼國征伐西夏廢了這盟約一來名正言順,二來西夏正是虛弱之時難以立刻報復,大宋有時間加強邊備,三來又對天下展示大宋的誠意,讓遼國在將來西夏再侵擾我大宋時至少要表面上站在我大宋一邊。這是上天賜給我大宋的機會,若是不能抓住只怕就是所謂‘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哦。剩兒明白了。那麽老師,遼國真的有可能再次大舉南侵嗎?”
“這要看遼國今年糧食缺口有多大,遼國能從西夏虜獲多少牛羊。如果遼國人覺得他們需要搶劫,他們一定會想到大宋的。”
李不棄嚇唬皇帝一下還是有效果的,趙禎隔幾天就把李不棄叫到崇政殿詢問遼國的動向。李不棄向他保證現在遼國的目標還是西夏,只有在遼國不能從西夏取得足夠好處之後才會打大宋的主意。
“不棄啊。你看最近這些日子好多人都上奏折談論河北兵事,有人提出現在黃河改道,入海口就在遼國邊界,遼國可能會用水師朔流而上直取東京。你看有沒有這種可能啊?”
哦,真是奇思妙想。李不棄說:“先不說遼人有沒有使用水師的本事,若是遼人真的敢朔流而上來攻東京,那卻是我大宋求之不得的呢。”
趙禎忙問:“怎麽講?”
“太宗開鑿金明池是為了什麽?不就是為了操練水軍嗎?我大宋的水軍對遼國那是強項,而且在黃河上我軍迎擊遼軍是順流而下,正得上遊之利。遼國深入我大宋境內以彼之短擊我之長,對我大宋來說豈不是好事嗎?而且是大好事啊。”
趙禎明顯松了一口氣:“如此說來是朕多慮了。”
李不棄說:“遼人無論從水路還是從陸路進攻,都是要經過河北。只要河北的軍事布置好了,遼人便無可乘之機。因此臣請從陝西調幾個能打的人來駐守河北。臣估計遼國這次打西夏定會給西夏造成很大的損失,而且西夏內部還會有一陣混亂,陝西暫時不會有大事。把知兵之人放在那裡有些浪費了。”
李不棄很少舉薦人,趙禎忙問:“調哪幾個來河北呢?”
李不棄說:“臣覺得可以調狄青、張亢、景泰、種諤等幾人到河北,對了,還有河東的郭逵,讓他們駐守保州、祈州、真定府等地。如此可保河北無虞。”
趙禎站起來走到屏風前看了一眼,說:“不棄有心了。如此朕就把這幾個人調到河北來。”
李不棄又說:“這一科清源書院進士及諸科及第者八十三人,其中不乏先前往河北救災者。因感念陛下隆恩,得知河北可能有事後皆欲往河北報效。只是臣聽說河北官員對清源書院觀感不好,臣恐他們去了,會被人潑一盆冷水。”
這個時候皇城司提舉甘昭吉插嘴道:“官家,現在河北可是有不少人聽說要打仗,都四處活動要調離河北呢。清源書院這些人此時卻要往河北去,確實是忠心得很。”
趙禎大喜過望,立刻說:“好,好。不棄你不必擔心,朕不會讓他們受苦的。”
李不棄說:“那麽臣代他們謝陛下了。”
呵呵!搞定!在河北打進釘子去了。將來河北就是清源書院的實習基地啊。
在大宋做官,河北可是好地方。若是平時,李不棄別說想往河北安排幾十個人,就是幾個人也難。可是李不棄把這遼國可能進攻大宋的風聲一放出去,再加上河北剛遭了災,河北的官位立刻就不值錢了,官缺就沒有人爭,就是在任上的很多官員都開始以各種借口請假。
從去年開始,河北這些官救災時不長眼想貪墨的給包拯辦了一批,和向遼國走私糧食的事有瓜葛的又給包拯彈劾了一批,現在又請假了一批,空出來的位置安排五六十個人是綽綽有余。
四、五月份,趙禎對河北的人事大動乾戈,調郭逵知保州、張亢權知祈州、王克臣知真定府、景泰知趙州。狄青也調任步軍副都指揮使留京聽用。據說皇帝對狄青很器重,不過李不棄並沒有主動和狄青攀交情。將來狄青還是李不棄一張護身符呢。
四月中旬, 派往耽羅的使者終於回來了,怒火衝天地在朝堂上報告自己不但受到了島上宋人的冷遇,而且他前腳剛走,那些人就把高麗人一支艦隊給燒了。
“陛下,臣好言相勸,招安條件也算優厚,可是耽羅島上那些人不但不受招安,竟然還寫詩辱罵我大宋,實在是是可忍孰不可忍。因此臣以為此乃亂臣賊子,不可招安,只能派兵擒拿。”
趙禎皺眉問:“諸位卿家,你們看該當如何?”
眾臣都看向樞密院幾人,樞密使宋庠出班說:“陛下,耽羅千裡迢迢,勞師遠征前景未可知也。樞密院查知耽羅上亂賊敢與高麗交戰,無非是能從密州、登州等地獲得人口、糧草補給。只要封鎖各處港口,不許人口糧草鐵器流出,耽羅之賊不戰可平。”
文彥博和龐籍都點頭,文彥博說:“宋樞密此計不費一兵一卒,卻正是釜底抽薪,臣以為甚是妥當。”
趙禎在這件事上主要是擔心高麗反應,對如何處置耽羅島上的宋人其實並不關心,只要有法子就成,所以隨意的點點頭說:“好,那就這麽辦吧。”
話音還沒落,李不棄出班說:“陛下,臣以為此計不妥,會再造就一批張元和吳昊。”
張元和吳昊原是大宋秀才,因屢試不第心生怨恨,投奔了李元昊。兩人熟知大宋內情,多次引李元昊大舉內寇,給大宋造成很大損失。兩人投李元昊的事情對大宋君臣震動很大,以致從慶歷年間就不成文地取消了科舉中殿試實行末尾淘汰的制度。因此眾人一聽李不棄提到張元和吳昊立刻都豎起了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