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雲夢澤回來之後,時間已經進入四月份。自從海州城轉移了三萬多人口到東海縣後,加上原來的三四萬人口,現在東海縣的人口數量已經達到八萬多人。
對於一座縣城來說,八萬多人口已經不小了,甚至可以稱為上縣。但是對於東海縣來說,這點人似乎還是不夠用。
蘇子恆有信心可以養活二十萬人,但是縱觀周邊所有的府縣,哪怕是江寧府也沒有達到二十萬人口。
現在想繼續弄人口已經非常困難,差不多達到了一個瓶頸。就算東魏如此混亂的地方,因為連年戰亂導致養不活那麽多人口,都已經沒有富裕的勞動力提供給蘇子恆。
看著書桌上堆疊的各種因為人手不足,暫時無法展開建設的項目,蘇子恆深深歎了口氣。
“怎麽了,子恆,為何無緣無故的歎氣?”仲輕寒疑惑的望著他問道。
蘇子恆道:“別看我們東海縣這幾個月發展的異常迅速,可是我們的根基還是太不穩了。這趟出行援救太子殿下,讓我感覺到現在大夏境內並不像表面上看到的那麽太平。底下暗潮湧動,很有可能就會掀起滔天巨浪。”
“我們東海縣的防禦太薄弱,若是真有人對我們圖謀不軌,我們很可能抵擋不住。到時候之前做的一切就都白費工,沒準還會給他人做嫁衣。”
“現在的我們,就像在沙灘上搭建的城堡,雖然外面看上去很美麗,但是卻擋不住任何的風險。一但有大浪襲來,就會全部變成沙子。”
仲輕寒從桌案上抬起頭,放下手中的文稿,換了一個更為舒適的姿勢,驚訝的說道:“不會那麽嚴重吧?子恆你是否在危言聳聽?我看東海縣現在兵強馬壯,又不缺食物,所有百姓都在盡心盡責工作,一切發展都欣欣向榮。”
其他幾個東海縣公主府上的官員也是笑著附和道:“公主殿下所言甚是,長史大人是否太過杞人憂天了?目前東海縣周邊百裡內沒有匪患,境內百姓更是安分守己,雖然算不得路不拾遺,可也是奉公守法。”
蘇子恆站起身,環顧政務殿內眾人一圈,痛心疾首道:“你們呐,眼界要開闊一點,不能隻盯著東海縣這一畝三分地。你們要著眼四國,現在蒙元正在西面和大夏打的你死我活,大夏境內又有人蠢蠢欲動。東魏的混亂一但波及過來,我們也在劫難逃。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啊。”
“我們東海縣現在是發展勢頭很猛,可也正是因為如此,更容易招來別人的覬覦。現在的我們就猶如一個抱著金磚行走鬧市的孩童,沒人注意到我們還則罷了,一旦有人目光放到我們身上,我們如何抵擋?”
眾人聞言忍不住皺起眉頭,黑鴉軍的確很厲害,但是雙拳難敵四手。
“那長史大人可有良策?”代理主簿仲承達忍不住開口問道。
“築城!”
蘇子恆斬釘截鐵說道:“我記得東海縣府衙已經修建完畢了,那些建築工人應該開始著手先將城牆修築起來,這樣就算有人想攻打我們,也沒那麽容易。”
仲承達遲疑片刻,點頭道:“長史大人的提議下官讚成,只是這樣一來,其它計劃就要暫緩。我們東海縣內沒有那麽充足的人手參與到築城之中,就算我們有了水泥,進度能加快許多倍。可是前期石料開采和運輸依舊需要不少人手。”
“人手不夠的問題你們不用操心,我會想辦法。你們需要做的就是將計劃書拿出來,在什麽位置築城最省事,同時也最利於防守。對了,趙承明趙大人來了嗎?”蘇子恆詢問道。
趙承明從後座中走了出來,
拱手道:“下官趙承明見過長史大人。”蘇子恆同樣拱手回禮道:“趙大人,這次築城之事就交於您負責,到時候帶上勘察員一道去勘察下東海縣適合築城的地點。”
趙承明道:“是,長史大人。下官聽聞長史大人初至東海縣時,曾帶隊勘察過周邊環境,不知當初勘察結果是否有保存圖紙?”
蘇子恆點頭道:“的確有,現在就保存在藏書閣內,趙大人想查看隨時可以去取。”
趙承明鞠躬道:“多謝長史大人。”
蘇子恆思忖片刻,說道:“趙大人,雖然時間緊迫,但是我們要修建的城牆標準可不能放低。我希望能修建一座將東海縣百裡范圍全部籠罩在內的城牆。”
“什麽?”眾人聞言盡皆駭然,趙承明亦是不可思議脫口而出:“這不可能。”
“長史大人,你知道京城長安才多大嗎?不過才百裡左右,修建這樣一座巨城的城牆,可是花費數位先皇近百年時間才修好。以我們東海縣目前的條件,如何能修建的好百裡城牆?”
其他官員包括仲輕寒在內也是紛紛勸解,現在可是東海縣發展最關鍵時期,可是真要照蘇子恆說的那樣修建百裡城牆,估計把多有奪取來的錢財全部扔進去,八萬人全部上陣,也別想在十年內修建出來。
蘇子恆一見大夥的表情,就知道他們誤會自己的意思,急忙解釋道:“眾位暫且靜靜,聽我詳細道來。”
“我要修建的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那種四方城,反而更類似於關隘,依山築城,斷塞關隘。只要能扼守住進入東海縣的險要關口就行,防止敵人大舉進攻即可。”
“至於東海縣境內,我不打算修建任何城牆。”見到眾人臉上的表情變的很怪異,蘇子恆笑道:“依照目前東海縣發展速度,就算傳統的城牆修築起來,要不了多久也是會拆除,與其如此,還不如不建。”
“只要我們能守住險要之地,在東海縣境內,我不相信天下之大,有那支孤軍深入的軍隊是我們黑鴉軍的對手。”
蘇子恆此話一出,頓時引得徐林和冷火等人點頭附和,“不錯,長史大人言之有理,有我等黑鴉軍守護,相同兵力,我們不懼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