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道嗣到了劉桀府上,迎接他的不是劉桀本人,而是他的三子,劉光輝。
“光輝參見楊相國。”
“賢侄,何時回來的?”
楊道嗣頗感驚訝,劉光輝以參知政事兼任揚州刺史,沒有朝廷的允許,他是不能隨便回返豐京的,自己雖然告病在家,但吏部的相關事情,楊炳林都會第一時間告知,吏部最近的人員調動中,可沒有劉光輝相關信息,他難道是私自返京?這可不是一件小事。
劉光輝解釋道:“奉父命返回。”
“你父親呢?”
劉光輝臉色有些暗淡:“父親病了,不能親迎楊相國,還請見諒。”
“原來如此,速速帶我去見你父親。”
楊道嗣點了點頭,這才明白為何是劉光輝出門迎接自己,而不是劉桀,畢竟兩人不管是資歷、輩份還是地位,都是不想上下,楊道嗣親臨劉府,劉桀沒有任何道理不親自出來相迎,原來是病了。
當見到劉桀的時候,楊道嗣大吃一驚,眼前這個骨瘦如柴,臉色蠟黃的人還是劉桀?
“子啟兄,月余未見,你怎麽成了這般模樣?”
楊道嗣驚聲出口,這才多久沒見,曾經那個意氣風發,精神赫赫的當朝左相,竟是變成了這個模樣,楊道嗣怎能不驚訝萬分?
劉桀抬了下手,示意楊道嗣坐下,然後歎聲說道:“楊相國不用這般驚訝,我去漠蒙草原之前,身體就已經有些不適,回返豐京之後,許多老毛病一起病發,想壓都壓不住了。”
楊道嗣點了點頭,劉桀與自己同歲,嚴格上講,月份上要大自己幾個月,七十多歲的老人,歷經數千裡,去漠蒙那等天寒邊荒之地,一番折騰,能活著回來,都是不容易。
劉桀輕笑道:“朝臣們都以為你我兩人乃是裝病,又有誰知道,我是真的重病在家?”
楊道嗣搖了搖頭,苦笑道:“劉桀,你都這樣子了,也不忘出言挖苦於我,看來你一時半會兒,還死不了。”
劉桀笑了笑,意有所指的說道:“楊道嗣,你現在是不是有些後悔,沒有第一時間出手,掐斷整個事件的源頭,到了如今,恐怕你都是已經無法掌控局面了。”
此時此刻,兩人話說的很開,以往,不管是楊道嗣還是劉桀,話語之間都很含蓄婉轉,更不會直呼對方名諱。
楊道嗣沉默不語,半響,抬起頭,看了站在劉桀身旁的劉光輝一眼,輕聲問道:“看來你與皇上,早已經達成了協議。”
劉桀臉上有了一絲得意:“楊道嗣,你我鬥了這麽多年,我始終被你壓著,這次能贏你一次,我縱死也是無憾了。”
楊道嗣沉聲道:“劉桀,皇上到底想幹什麽?”
劉桀說道:“楊道嗣,不是皇上想幹什麽,而是你們楊氏一黨到底想幹什麽?”
楊道嗣沉默不語,自政事堂相國,禮部尚書洪質與禮部右侍郎王稿相續退仕之後,皇上原本的意思是讓秦安明代替其職,楊道嗣與其政治勢力,最開始並沒有什麽其他意圖,但當楊炳林在其中攛掇一些大臣,為其上表趙智,希望由自己接替禮部右侍郎一職,卻被否決之後,楊炳林不顧楊道嗣的勸說,串聯楊氏一黨的很多大臣,彈劾秦安明,對其接替禮部尚書一職,更是表示出了強烈的反對意見,趙智沒有辦法,隻得暫時把這件事情壓下不理,讓秦安明以參知政事與禮部右侍郎之職,進入政事堂,而禮部尚書的職位,到了如今,竟是空閑了一年多的時間,
雖然這件事情最終以趙智的妥協收場,楊道嗣乃至劉桀,幾次面見趙智,試圖化解淡化這次事件,但顯然效果微弱,趙智已然對楊氏一黨,乃至劉桀,其猜忌之心更甚。 趙智需要朝堂穩定,沒有急著動手,那是因為隴右之戰迫在眉睫,他需要楊道嗣與劉桀的配合,隴右之戰最終完美收官,黃詬之事爆發,趙智終於找到了突破口,有了動手的借口,意圖重整朝堂各方勢力。
劉桀最開始顯然是想要勸說趙智,溫和的處理黃詬之事,但顯然被趙智拒絕,劉桀最後只能退而求其次,以告病、袖手旁觀為條件,與趙智達成了一些不為人知的協議,今日突然見到了劉光輝,楊道嗣已然明白過來,劉桀與趙智兩人之間的協議,恐怕與劉光輝有很大的關聯。
楊道嗣之所以繼劉桀之後,也是同樣告病在家,是他雖然看出來了趙智的一些意圖,想要盡力化解,但到了最後,卻發現,自己根本無能為力,其在朝堂上的位置, 更是有了一些尷尬,他說的一些話,做的一些事,已經得不到楊氏一黨的支持,這就比如趙智,年歲以高,太子之位的鬥爭越來越烈,許多大臣開始站隊選擇支持自己屬目的皇子,楊氏一族,現如今也是如此,楊道嗣年近八十,還能活幾年?族內,楊炳林現在呼聲最高,得到了許多楊氏一黨大臣們的全力支持,若是他與楊道嗣的觀念以及處事手段相左,楊道嗣一旦強烈打壓,必然會導致整個楊氏一黨的分裂,國與家,楊道嗣最終選擇了後者,這樣的結果,他並不願意看到,可惜,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許多事情,楊道嗣想的好,到了最後,卻只能無能為力。
劉桀看了一眼陷入沉思之中的楊道嗣,默默說道:“皇上在太子上的人選,看來已經是有了決定。”
楊道嗣依舊沉默,仿佛沒有聽見劉桀的話語,但眉頭卻是微微皺了起來,腦海中梳理著最近朝堂上所發生的事情。
洪質與王稿退仕之後,圍繞著禮部尚書與禮部右侍郎這兩個位置,許多人展開了爭奪,楊炳林失敗了,轉而全力支持禮部左侍郎楊禦上位,詹台易桓爭了爭,見事不可為,便轉任兵部左侍郎,另走他路,如今看來,詹台易桓應該是全面倒向了趙智,趙智準備扶持其上位了。
楊道嗣不由想到了刑部尚書王仁鋯與參知政事蕭徵,這兩位舉足輕重的朝廷大臣,與自己的兒子楊炳林最近兩年,相交過甚,顯然已經有了倒向楊氏一黨的趨勢,若是這樣一來,維持多年的朝堂均衡之勢,將會被打破,此等局面,絕不會被趙智所能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