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混在帝國當王爺》第545章 封賞
  一天之後,李勳到達小古縣,聽了牛金的哭訴之後,李勳久久沉默不語,若是幾年前,那個時候的李勳還是一個愣頭青,出了牛金這麽個事情,定然是怒不可赦,說不定就是領著軍隊去找洪成豪理論一二,但是現在,李勳已經成熟了太多,牛金的訴說,李勳的第一情緒是怒,大怒,但是之後呢?則是深深的無奈。

  洪成豪冷眼旁觀牛金等人生死不顧,坐收漁翁之利,這種做法,確實讓人憤怒不已,是一種極度自私的表現,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問題,洪成豪也沒有錯,李忠給他的任務就一個,全殲葛瓦這支吐蕃軍隊,洪成豪沒有義務也沒有責任主動去救援牛金,事情的結局就是,葛瓦這支軍隊被全殲,葛瓦本人身死,洪成豪獲取了最大的戰功,當然,就牛金來說,他恨洪成豪入骨,但那又能如何?不要說他,就算是李勳,都沒有能力與資格去把這個場子找回來,怒歸怒,也只能忍著了。

  還有胡獻的事情,功勞被搶,他倒是表現的很自然,沒有多說什麽,李勳當然也不會說什麽,畢竟,胡獻不是自己的部下,李勳沒有心思管那麽多,而且,葛瓦終歸是死在胡獻的手中,這份功勞是誰都搶不走的。

  李勳安慰了牛金一番,讓其回返武州修養,至於他手下的那群土匪,則是全部收編,官職、獎賞等一些具體事物,則是需要等到戰爭結束之後,朝廷統一安排。

  隨後,李勳在隴右西部七州之內,到處轉了轉,一是安撫難民,還有就是看看實際情況,這場戰爭,對隴右西部到底造成了多大的災難,這些事情,李勳不得不操心,因為他很明白,這次戰爭,自己的功勞不小,按照推測,論功行賞,趙智很有可能把整個隴右西部七州之地,都是交到自己的手中,這個消息,是離開之前,姑母李怡透露的。

  州。

  達可度度趁葛瓦吉吉在城中巡視的機會,領兵突襲,一舉弑殺了葛瓦吉吉,隨後,衷於葛瓦吉吉的兩萬余軍隊,憤而反攻,與達可度度等人開戰,七八萬軍隊,在州城內爆發大規模內訌。

  雙方廝殺了整整一天的時間,達可度度仗著優勢兵力,最終取得了勝利,隨後,率領最後的三萬軍隊,從州城撤出,退往斷龍堡,城外的李忠按兵不動,沒有趕盡殺絕。

  至於斷龍堡那邊,在葛瓦死訊傳來的五天前,安卡卟乾領兵一萬駐守斷龍堡,葛瓦幸持與賴宗漢最終結合,賴宗漢為謀主,葛瓦幸持為主帥,兩人率領近兩萬軍隊,以最快的速度返回吐蕃國內,擁立尼松渾石的獨子,年僅歲余的德赤雄讚登上了讚普之位。

  隨後,葛瓦幸持以讚普德赤雄讚的名義,立即做出了三個舉措。

  第一,派遣使者前往豐京,投降,請罪,稱臣,納貢。

  第二,無條件釋放所有戰俘與漢人奴隸。

  第三,以王公貴族數十人質子於豐京。

  當然,做出最大讓步的同時,葛瓦幸持也是開始瘋狂的募兵,凡滿十二歲以上,六十歲以下,強行入伍,不到十天的時間,募兵十余萬,葛瓦幸持全國皆兵,防范晉朝意圖滅亡吐蕃的可能。

  對於趁機滅掉吐蕃,李忠也或是趙智可有這個心思?有的,但不是很強烈,因為吐蕃境內,地形複雜,境域廣大,但很多地方荒漠人煙,李忠算過一個帳,要想徹底滅亡吐蕃,至少需要二十萬大軍,以及三年的時間,是有可能做成的,但是這個代價,李忠擔負不起,整個晉朝也是擔負不起了。

  第二次隴右戰爭,最終以晉朝的勝利而結束,吐蕃損失極為慘重,三十五萬軍隊,最終能活下來的,不到五萬,超過三十萬士兵埋骨隴右這片土地,而晉朝方面,士兵的傷亡不到十萬,就士兵傷亡數字來說,晉朝無疑以較小的代價,再次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但是就實際整體損失情況來說,晉朝的損失比之吐蕃恐怕有過之而無不及,數以十萬計的百姓被殺,上百萬百姓流離失所,十幾個縣城被夷為平地,整個隴右道十一州之地,一片狼藉,幾年時間積累下來,剛剛有些起色的經濟與民生,被這場戰爭毀於一旦,需要漫長的時間與巨量的財力人力去恢復。

  戰爭結束半個月之後,吐蕃與晉朝的談判還在進行,但是賞賜已經下達。

  封賞的規模之大,人數之多,是趙智一朝僅見的。

  其中有意料之中的,也有意料之外的。

  洪成豪以首功,被調任河東道節度副使,督絳、慈、隰、汾四州諸軍事,李威被正式調離安北,但不管是李忠的原因,還是其他什麽原因,趙智沒有虧待李威,讓其出任涼州節度使。

  李勳則是被任命為隴右西、南兩道節度副使,督武、沙、夏、肅,甘,瓜,岷七州諸軍事,趙智把整個隴右西部都是交給了李勳打理。

  李勳的任命有些出人意料,這次戰爭,李勳的功勞確實不小,很多人都知道,以他與趙智的這層關系,趙智對李勳的封賞,肯定是不同常人的,但絕大多數人,都是沒有猜到,趙智的封賞,會是這麽的重,把整個隴右西部的軍事大權,全權交給了李勳,就算是立下首功的洪成豪,其封賞的份量,比之李勳,都是遠遠不及。

  州的失守,近五萬士兵的戰死,戰爭初始局勢的徹底劣勢,劉知古是要負主要責任的,戰爭結束之後,劉知古被罷免一切職位,交由大理寺問罪,政事堂相國之位空出一個,很多人以為,立下大功的王仁鋯將重新複歸政事堂為相,但是出乎所有人預料,王仁鋯被任命為隴右北道節度使,督廊,鄯,三州諸軍事,這個賞賜其實很重,相比較相國之位,也差不了多少,但是王仁鋯卻有些失望,他是文官,他的心思是在朝堂,是在天下大事的決策之上,而不是地方,軍權對於他來說,王仁鋯並不看重。

  第二次隴右戰爭,全權指揮者李忠,功勞應該是最大的,但是他的官職與爵位幾乎已經到達頂點,趙智封賞其親王爵位,進位文散官最高官位太師,入朝不趨、讚拜不名、劍履上殿多項殊榮,但李忠全部堅辭不受,以辭官脅迫,態度極為強硬,要求趙智收回成命。

  最終,趙智封李忠文散官太師之位,郡王爵位世襲三世。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