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永世帝唐》第448章:韋氏效忠
開學的前一天,韋氏的學生們也到位了。

學生沒有多少,六七百個,但送行的人不少。

殷清風看著韋綱和韋津若有所思。

不但他倆來了,他第一次去韋曲時見到的人都來了。

這些韋氏族人表情自然的與殷清風見禮,心中卻滿是悔恨。

上次梧桐新村之行,他們以為抓到了殷清風的把柄與短處,暗中謀算著如何與殷清風疏遠。

他們對殷清風的才能是五體投地的敬佩,但他們也堅信想要消滅世家的李世民是在自尋死路。當李唐倒下,當天下士族剿滅李氏時,殷清風的命運是注定的,他們無能為力。即使與殷清風是姻親,也不敢救他。

當傳來李世民賜下鐵券時,他們冷靜的旁觀;當李世民賜下燕氏時,他們依然如此。李世民對殷氏對殷清風越是恩寵,在他們看來,殷清風與李世民同赴黃泉的可能性就更大了一些。

他們還要從殷清風手中獲得錢財,沒有趁機落井下石,已經是善意的回報了。

可當得知城中那些頂級的外戚暗中聯合時,他們有些坐不住了。就在他們有所行動時,恰時歸來的韋雲起發話了:無兵權在手,不宜輕動。

當初,尉遲迥盡起十五州數十萬軍隊、又有滎州刺史邵公宇文胄、申州刺史李惠、東楚州刺史費也利進、東潼州刺史曹孝達,各自據州響應;又向北交結高寶寧,聯絡突厥;向南聯絡陳國...

尉遲迥還是敗了,他沒有守住宇文氏的江山。

當初,楊玄感收編隋軍降眾,招募百姓,得五萬余人,很多達官貴族子弟紛紛投奔,又趁楊廣督戰遼東,又在大隋腹地叛亂...

楊玄感還是敗了,沒有撼動楊隋江山。

不同是,楊玄感之後,從者如雲:李密、竇建德、王世充...除巴蜀外,狼煙萬裡,群雄合力,這才覆滅了楊隋。

現今,想要覆滅李唐,或許李密、竇建德、王世充很多很多,可誰來做王薄、誰來做楊玄感?

最難的,及二月時,參謀部成立、軍事學院開學,兵權將集中在皇室手中,即使有心叛亂,何人能掌兵權?

經韋雲起的這番細細解說後,韋氏族人才意識到,李世民早已步步的算計著世家,早已步步的勒緊世家的脖項...

參謀部與軍事學院中無外戚啊...

真是好算計!李世民真是好算計啊!

至此,韋氏族人徹底熄滅了坐等李唐覆滅的心思。

同時,他們也慶幸之前沒有參與到那些外戚的合謀中。

既然李唐的國祚將要延續,殷清風的權勢就再次凸顯出來。

在他們慌忙要向殷清風表示敬畏、表示謙卑時,又傳來李淵的皇子皇女將至殷清風處求學的消息,他們更是悔不當初。

他們現在想起當初離開梧桐新村前他們冷漠的表情,就恨不得狠狠的抽自己。

殷清風本就在向他們傳達無限的善意,卻被他們自作聰明的毀掉了!

就在他們沾沾自喜,就在他們有所行動是,還好雲起及時歸來。

他們再一次的意識到,軍中無人,即使權勢再鼎盛,即使謀算再多,在皇室的眼中也是待宰羔羊。

沒有兵權,一切都是空談。世家再不甘心又如何?鬥得過兵甲幾十萬的皇室?

他們這次來,隻想殷清風能收下他們最恭敬的謙卑、隻想再給韋氏求一絲生機...

殷清風上下打量著韋雲起。

年近五十的韋雲起,或許是裝扮的緣故,看著倒像是個儒生。

殷清風對於那些統萬兵而勝利的將領生不起半絲的敬意。

柏舉之戰:孫武、伍子胥、闔閭三萬對二十萬,千裡破楚,五戰入郢;陰晉之戰:吳起,五萬對五十萬。大敗秦軍。

合肥之戰:張遼七千對十萬,大敗吳軍;前秦滅前燕之戰:王猛六萬對三十萬;淝水之戰:謝玄八萬對九十七萬。

虎牢之戰:李世民三千五對十余萬,殲滅竇建德;雍丘之戰:張巡三千對數萬;睢陽之戰:張巡六千八百對十三萬,殲十二萬人。

護步達岡之戰:完顏阿骨打兩萬對七十萬,大敗遼軍主力;和尚原之戰吳玠、吳璘數千對十余萬,俘萬余,大敗金軍...

那些以少勝多的將領才牛掰!

韋雲起戰契丹也算是以少勝多,但這不值得殷清風對他心生敬佩。他敬佩的是韋雲起借力打力,繼空手借兵兩萬後,先降服契丹再讓突厥對中原王權更加敬畏。

突厥和所有草原民族一樣,天生就是狼性的。

雖然經過楊堅和裴矩的分化,分裂成東西突厥,但當時的突厥對隋朝行的只是緩兵之計。經過十余年的修生養息,他們對新皇帝楊廣早就想試探一番了。

若不是韋雲起這次鎮壓了他們的野心,楊廣要進行的可能就不是三次征高麗,而是想著怎麽對戰突厥了。

命運巧合的是,佔據遼東的契丹經過韋雲起的打擊,很快就被高句麗給吞並了。實力壯大的高句麗自此惹惱了楊廣,這才有了三次征高麗,這才有了王薄起義和楊玄感造反等一系列倒隋起義。

韋雲起在降服契丹之後,被升任為治書侍禦史,從此離開軍界。

等李淵入關中,“冬十月辛巳,至長樂宮,有眾二十萬。”,他見李淵有取代楊隋之勢,就去拜見李淵。

李淵也知道他的才能,同時也想歸攏關中士族的支持,於是授他司農卿、陽城縣公、再進開府儀同三司。

至此,韋雲起算得上是韋氏族人在新朝裡的代表性人物了。

武德初,時議討王世充,雲起上言:“京師初平,人未堅附,百姓流離,仍歲無年。盩厔、司竹、藍田谷口,盜賊群屯。京都椎剽,乘夜竊發...須關中妥安,士氣余飽,然議討伐,一舉可定。”。

安穩的做了幾年京官後,武德六年突厥入寇,韋雲起總管豳、寧等北九州兵馬抵禦,後改遂州都督、益州行台兵部尚書。

到了益州後,因受殺人狂竇軌的鉗製,他表現不多,且最後慘死在竇軌手中。

史書中,韋雲起的亮點不多。但可以看出他的膽量和謀略的確有過人之處。

而就這幾處亮點,也比尉遲恭、程咬金、秦瓊等那種戰前廝殺猛將要來的可貴些。

唐初不缺猛將,缺的是智慧型人才。韋雲起應該算得上。

韋雲起也在打量著殷清風。

回到族中後的這兩日,他把韋氏搜集到所有關於殷清風的資料反覆閱讀、反覆問詢與殷清風接觸過的族人,他得出一個結論:善於隱藏的殷清風,是李世民的重要謀主和心腹之人。

他最好奇的是,殷清風離府之後的一年內究竟經歷了什麽,才讓他這個以前毫不出色的庶子,一躍而入李世民的眼簾。

好奇之余,他也痛惜族人沒有把握住最好的時機。

尼子雖然有放良之後的自由身為遮羞,畢竟她曾是李世民的女人。李世民暗中讓尼子做殷清風的側室,這是對殷清風最大的信任和恩賜。而族人卻因錢財而昧住心竅。

而後來李世民將燕氏直接賜給殷清風,更是證明李世民對殷清風的偏愛已經到了無以複加的地步。

此時的族人竟然還不知幡然悔過,竟然還無動於衷!

更讓他氣惱的是,族人竟然以為現今的大唐還是東晉的“王與馬共治天下”的時代,以為皇室對抗不得世家。

河陰之變時,爾朱榮殺得,李世民就殺不得?

他被調回京,出任的是參謀部。

即使他離京數千裡也知道參謀部的成立,有著殷清風的身影、即使他離京數千裡也知道參謀部的職責是,助皇室掌控天下兵馬之權。

無兵權的世家要對抗皇室?族人都被過往的聲望遮住了眼嗎?不曉得新朝最忌諱的就是兵權不在皇室手中嗎?

李唐能在立國後這麽短時間內就開始明處暗處的集中兵權,世家憑借什麽來對抗!族人又憑什麽認為李唐二世而亡?

昏庸!無知!

幸好還沒有鑄下大錯,亡羊補牢還來得及。

他這次來,就是要當面見識一下殷清風其人、就是要代表族人向殷清風表示謙卑。

李世民削弱世家的用心已經昭然若揭,參與其中的殷清風能在此之前出手搭救韋氏,這就是無上的恩德!這就是在明示族人,他,可以看護韋氏!

當世家不再是世家,或是,以往的世家將會被新的權貴替代,殷氏就是韋氏的庇佑者!

韋氏擋不住李世民的野心,想要在浩蕩大勢中保全族人,必須心悅誠服的向殷氏低頭。

李世民還要掌權幾十年,只要李世民在世一日,韋氏就得向殷氏低頭一日。

如果熬過了李世民...

他還想著等李世民死後,下一任皇帝能更改對世家的敵視,韋氏就不用再委曲求全。可等他想到殷清風還是中山王夫子的身份,他絕望了。

連連歎息後他也想到,既然李唐削弱世家的國策不變,韋氏想要保全想要東山再起,契機還在殷氏的身上。

而殷氏,明顯是以殷清風為主。

所以,他不去找殷元,也不去找殷聞禮。說動殷清風,韋氏就有未來!

蟄伏多年,他深習觀人之術。

這,殷清風不凡!

目光中的堅韌而又平和,讓他心生敬畏。

百折不撓的堅韌不可怕,少年人總是會執意做事的。可怕的是他眼中的平和。那仿佛是看透世間的平和,比堅韌更可怕。

也還是個不足二十歲的少年啊,以後還了得?

想要打動他,韋氏要付出的更多。

“京兆韋雲起拜見殷侯。”

“陳郡殷清風拜見雲起公。”

看似簡單的應對,韋雲起心中亮了。

“殷侯”對應的應該是他的縣公爵號,而殷清風稱呼他雲起公,說明殷清風對韋氏還存有情義。

“雲起前日才從益州回京,本是要在昨日趕來拜謝殷侯對族人的看護,只是不敢驚擾晉安總管。”

即使他認定李世民偏愛殷清風,對於李晉安出現在城南他還是感到驚訝。

李晉安的身份決定了他不會輕易出現在群臣面前,更不會獨自在群臣家中留宿。偏偏,這些事情都出現在殷清風的身上。

至此,他最後一絲不甘也化作虛無。

殷清風見韋雲起大有替代韋綱和韋津成為韋氏話事人的架勢,他想聽聽經過人事變動後韋氏的態度。

對於不在書房裡待客,韋雲起心中不是惱怒而是更高看殷清風一眼。

他初進仕途,文帝以蘭陵公主駙馬柳述事相問。他說‘柳述因他是主上的女婿而驕橫’,文帝以此斥責柳述。

殷清風同樣是未來的駙馬,卻帶著人住在這麽狹仄而無侍女在旁的陋室裡,可見其人心性是何等的過人。

“雲起初見殷侯,有一言冒昧相進。”

禮下於人,必有所求。殷清風耐心道:“雲起公請明言。”

“先前雲起遠職益州,族中之事有心無力。今雲起歸京,便要肩負族中瑣事。”

韋雲起站起身行禮,“雲起代所有族人敬殷侯看護之恩。”

殷清風起身相扶,“雲起公過諡。”

韋雲起心知殷清風非同常人,也知少年人不喜說話婉轉,他直接說道:“國朝新立,韋氏無依無靠。承蒙殷侯關愛,雲起代所有族人請求殷侯庇佑。”

殷清風沒想到韋雲起沒有試探、沒有客套,直接就說明來意。

“哦?雲起公要清風如何做呢?”

殷清風表現得越沉穩越出色,就越堅定韋雲起的決心,“殷侯可調用韋氏任何族人,韋氏每年進獻收益五成。”

他直接攤出底牌。

殷清風有些詫異,韋雲起很果斷啊。但這條件...是要徹底附庸?

韋氏和大多家族一樣,支房眾多的他們缺少一個頭腦清醒又一言而決的人。即使這樣,韋氏在有唐一代中表現得也很顯眼。 若是真投靠了殷氏...

他輕輕一笑,“雲起公這是要投效清風?”

韋雲起再次抱拳,“請殷侯庇佑。”

“清風問一句,清風身死之後呢?”

韋雲起堅定的說道:“韋氏世代奉殷侯一脈為主。”

他不相信殷清風一族能世世代代獲得皇室恩寵,只要殷氏衰敗,韋氏就能擺脫控制。但眼下必須要低頭。

殷清風這才滿意。

沒人會甘心做奴才。所以,他對韋氏不會想著如何奴化他們,而是同化!

人口眾多的漢人可以輕易的以聯姻的形式同化匈奴、鮮卑、羌、氐、契丹、蒙古等,殷氏也可以用理念、用聯姻同化韋氏。

今天這幾百個韋氏子女就是一個開始,再等殷氏本身人口增長後,用上百年的時間足夠同化他們的了。

“既然如此,本侯就插手一下韋氏。”

殷清風目光炯炯的看著韋雲起,“從今日起,韋氏再次合為一族,由雲起公擔任家主。”

韋雲起以及身後的族人一起躬身,“喏。”

“再次界定族內良莠,無能之輩驅逐去巴蜀去江淮另建新堂號,與京兆韋氏再無關聯。”

“喏。”

“三至十二歲族子族女必須來此學堂受教。”

“喏。”

“族人分軍、政、工、醫、商、農六支,各自培養子弟。”

“喏。”

“設家主一人、族老九人、執事三十六人分管六支族人;另設族紀堂和族財堂以約束、管理族人和族產。”

“喏。”

“崇信佛門者,驅逐出族。”

“喏。”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