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永世帝唐》第248章:細說古都
殷清風從東宮離開時,並沒有回山莊,而是去了龍首原。因為,他接了個大活兒---給李淵造個窩兒。

殷清風要建的宮殿依然要在龍首原上選址,其實選址這活兒最適合呂才來幹了。

隋初,以《周易》建設新都,認為龍首山川原秀麗,宜建都邑。大明宮恰處於龍首原的“龍頭”處。

但殷清風就沒弄明白,大明宮的位置明明是最好的,為嘛當初不直接在那個位置上建皇宮,而要在全龍首原最低窪的地方建一個太極宮。

大明宮的位置建太極宮,然後整體長安城向東移不久完了嗎?

他這個想法,是源於現代他去過西安時的感受。可等他設身處地的站在長安城了,才發現當初挺傻的。

就像故宮要對應天上的紫微星一樣,大興城也是如此。

根據天上星宿的位置,最為尊貴的紫微宮也就是北極星宮居於北天中央,長安城的宮城就對應著紫微星;以皇城百官衙署象征環繞北辰的紫微垣;外郭城象征向北環拱的群星。

除了要對應天上的星辰外,大興城的街數、坊數的設計也都有所依憑。皇城之南四坊,以象四時;南北九坊,取則《周禮》九逵之製;皇城兩側外城南北一十三坊,象一年有閏等。

從空中俯視長安城,就能看出城內東西走向的六條土崗很像《易經》上乾卦的六爻。乾卦屬陽,稱九,自上而下也就是從北向南,依次稱為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

九,是極數也是吉數。

《周易》認為:初九是潛龍,勿用。九二高坡是“見龍在田”,因此只能“置宮室,以當帝王之居”。九三之坡,“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如果把百官衙署放在這裡,正可以體現文武百官健強不息、忠君勤政的理念。於是宮城與皇城分別被布置在九二和九三坡地上。

九五卻最尊貴,所謂“九五至尊”,屬“飛龍”之位,不欲常人居之,便在這條高崗的中軸線部位,東西對稱地建築了兩座規模宏偉的寺觀,西面是道教的玄都觀,東面是佛教的興善寺,希望能借用神佛的力量鎮壓住這個地方的帝王之氣。

中唐宰相裴度曾因宅建在這條“九五”高坡上,被人借機誣陷為“宅據岡原,不召自來,其心可見”。

其實唐代住在這條高崗上的名臣也很不少,比如張說、韓愈、李宗閔、楊國忠、李晟、柳公權。

他在現代去西安的時候,西安好多地方因為城市建設,很多地勢高的地方已經被削平,已經不能完全的體現唐時長安城所處的地形地貌。

以狗脊嶺為例,狗脊嶺在唐之後被稱為古跡嶺。長五百五十米、寬兩百四十米、高四百一十五米與大明宮的高度相差無幾。可是它從明清開始,就被陸續的鏟低、鏟平,完全沒有“嶺”的影子了。

去掉風水學的說法,大興城至所以要選在現在這個位置,主要是受地形的約束。

發源於秦嶺山地的灞河、滻河和潏河等河流,將龍首原南面的平原,切割成為東南、西北向的長條形,其中,灞、滻、潏河之間的這塊平原最為開闊,也最適合建城。

即使是這樣,像四百一十五米高的狗脊嶺、四百六十七米高的樂遊原也不得不被囊括在城牆內。

而且選在這個位置建城,不但可以便利的從東西兩面引水入城、解決城市用水問題,同時也可以依靠龍首原將都城與渭河遠遠隔開,免受洪水淹沒都城的危險。

或許是因為現代的高樓大廈的原因,原本站在龍首山的最高端府含元殿向南眺望,

可以整個長安城盡收眼底。但他去觀看含元殿遺址的時候,真的是非常的失望,完全沒有想象中的那種帝王之相。大明宮中軸線上正南門的丹鳳門是李治時期才修建的。其他如:興安門、福建門、望仙門和延政門,也是這個時期修建的,所以,殷清風現在要去龍首原,必須要繞行。

歷史上的大明宮可以看做是一座四進的大院子。

第一進:從丹鳳門進去後,禦道首先要跨越四米寬兩米深的龍首渠,渠上有四個下馬橋。過了下馬橋,是左右金吾仗院,裡面住著金吾衛。他們的職責是每天在宮城和京城內巡視、宵禁後有權扣押坊間之形跡可疑者、隨侍帝駕、可憑魚符出入大明宮各處行警衛職,包括內庭。

左右金吾仗院再往北,就是第二進的城牆。

城牆的左右是光苑門和昭訓門。在這兩個門中間不是城門,而是兩個門闕:東觀和西觀。

從門闕進去,右邊是東朝堂,左邊是西朝堂。顧名思義,就是百官與宰相們議政的地方。

西朝堂北面是三重子母闕的棲鳳閣,東朝堂北面同樣是三重子母闕形式的翔鸞閣。左翔鸞而右棲鳳再加上東西兩觀,共同構成了天子三出闕。

再往北,是一道低牆,左邊是昭慶門右邊是光耀門,兩門中間是一道長長的台階。上了台階,便是含元殿。

含元殿屬於大明宮的前朝第一正殿,也是唐長安城的標志建築,建成於龍朔三年,毀於僖宗光啟二年。

含元殿主要的功用是舉行國家儀式、大朝儀、皇帝上尊號、改元大赦等。除了用做禮儀,含元殿使用很少。

所謂“千官望長安,萬國拜含元”、“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就是描寫含元殿大朝會的盛況。

在這一進裡,集中著百官的辦公地點:京兆尹院、門下省、弘文館、待製院、集賢院、中書省、禦史北台、樞密院、宣徽院、殿內中省、命婦院,以及常朝的宣政殿。

在往裡走,便是後妃們住的地方了。

七巧樓、思政殿、延英殿、望仙台、溫室殿、宣徽殿、浴堂殿、綾綺殿、蓬萊殿、含涼殿、長安殿、太和殿、玄元皇帝廟、三清殿、昭德寺....

對於大明宮裡的建築,前半部分他隻想改動含元殿,其他的還是由閻立德去做吧。宣政殿以北的部分,也就是帝、後、妃、嬪住的地方才是他的重點改動部分。

含元殿的殿基保留很完整。

從含元殿的遺址來看,殿基高於坡下十五米,主殿面闊十一間,進深四間,有副階,坐落於三層大台之上;殿前方左右分峙翔鸞、棲鳳二閣,殿兩側為鍾鼓二樓。

殿、閣、樓之間有飛廊相連,成“凹”字形。這體現了周、漢以來“闕”製的發展。這種“闕”製影響了歷代宮闕直至明紫禁城的午門。

含元殿兩側翔鸞、棲鳳二閣之下有倚靠台壁盤旋而上的的龍尾道。含元殿在“凹”形平面上組合大殿高閣。人眼觀之,有種“如日之升”、“如在霄漢”的感覺。

但殷清風覺得氣勢還不夠。

經過兩天的堪輿後,他拿出了新的方案。

首先,先將含元殿的位置墊高四十米,要超過最南端樂遊原的高度,再將含元殿的兩側墊高九十米。

經過墊高之後,要形成兩山夾一殿的外觀。要給人一種:一殿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

除了營造氣勢外,這兩座山的背面還要安裝上水塔。有了這兩座水塔之後,整個宮殿群就可以使用上“自來水”了。

因為墊高,他打算把頤和園裡萬壽山商佛香閣的基座挪過來,再配上故宮裡的太和殿。

不管是百官還是外邦使臣,在走進丹鳳門後,他們就要一直仰望著含元殿,就要立刻升起敬畏之心。

太和殿的形製與唐朝宮殿最大的區別在於殿頂。太和殿是重簷廡殿頂,唐朝宮殿是單簷廡殿式,這多了一層簷,威嚴氣息就更加濃重了。

除了單簷和重簷,殿頂上的脊獸也是區別。

脊獸是由吻獸或鴟吻發展而來的,位於殿宇屋頂上的正脊和垂脊上。

宋朝的《三禮圖》說吻獸起源於西周,同樣是宋朝時期編撰的《唐會要》中說,漢代的柏梁殿上“魚虯尾似鴟”一類的東西,其作用有“避火”之意。

最初的吻獸並非龍型,就像複原的大明宮的殿頂一樣,只是兩個由瓦當頭堆砌而成的簡單翹起。

至唐朝中葉和末期,吻獸下部是張口銜脊的獸頭,上部則仍與鴟尾相似。

金國出現龍形吻,龍頭吞脊,龍尾向內卷曲,稱“龍吻”。元朝時,尾部逐漸改為向外卷曲,背部出現劍柄。

明朝以後,龍吻逐漸盛行,改叫大吻,尾部完全向後卷起,身上有小龍。

明清官式建築中將吻都作成龍頭形,上部內彎後又向外卷曲,身上塑龍鱗,身內塑龍爪,並塑有一條小龍,吻背上插著劍把,吻側突出一個小獸頭,這樣的正脊被稱做吻獸。

在吻獸不停變化的時候,脊獸也相應的出現了。

脊獸又叫蹲獸或走獸。

在最高等級的建築中,走獸的排列次序是:最前為仙人,然後是龍、鳳、獅子、麒麟、天馬、海馬、魚、獬、猴。房屋主人的級別越低,走獸的數目也相應減少。

增加一層殿簷,李世民應該能接受,畢竟他見過滋味樓的門樓,但脊獸的內容就不確定了。他打算先做一個模型出來看他是否認可。認可了就加上去,不認可就撤下。

改動完含元殿,接下來就是最重要的部分了。

圓明園一直是中國人的痛。

他想花心思把它在大唐重現。

“圓明園”,這一名稱是由玄燁命名的。對這個“圓明”胤禛解釋“圓明”二字的含義是:圓而入神,君子之時中也;明而普照,達人之睿智也。圓”是指個人品德圓滿無缺,超越常人;“明”是指政治業績明光普照,完美明智。

這可以說是封建時代統治階級標榜明君賢相的理想標準。

他覺得這個名字不錯,就算他再討厭滿清韃子,也打算借用一下。

圓明園面積有三百五十多公頃,宣政殿北面的面積比這還大。

圓明園的建築面積有二十萬平方米和一百五十余景,他可以做得比它還大還多。

綺春園和長春園的景致他不可能一一重現,他只要根據他對圓明園和蘇州園林的了解,因地製宜的標識出可以在這裡建造某些建築就可以了,具體該建什麽又是什麽樣的建築風格,還得閻立德去做。

他的重點是西洋樓景區。

諧奇趣、線法橋、萬花陣、養雀籠、方外觀、海晏堂、遠瀛觀、大水法、觀水法、線法山和線法牆等,與中國古代元素相悖很大的建築風格才是他熟知的。

再現圓明園時,他不需要耗時很久。因為,他不需開采、運輸和雕琢漢白玉等石材,建築物中需要使用石材的地方他用水泥加瓷磚來代替就可以了。瓷器總是中國的吧。

讀書的時候,他去過幾次圓明園。除了激憤和感慨國人遭受的屈辱外,他沒有其他想法,直到他偶然觀看了一部叫做《圓明園》的電影。

再之後,他看了很多關於圓明園的資料,又去過圓明園兩回。他有時就在想,那個沒有毀於戰亂的它到底是個什麽樣子,生活在裡面的人,又是如何的對它癡迷。

在大明宮裡重現圓明園,不但可以實現他的夢想,還有另兩個含義。

史書上記載某個昏君,都說他如何大興土木,不是建離宮就是建園林。他把地球史上最美的園林呈獻出來,以後這裡的主人,想要再超越它的可能性就極低了。

既然不用花心思在這上面, 就花些心思在治理國家上面吧。

第二個含義是,為工匠正名。

“工”字早在殷墟甲骨卜辭中就已經出現,指當時管理工匠的官吏。《周官》與《春秋左傳》記載周王朝與諸侯都設有掌管營造的機構一司空。

後來,歷代沿行並發展了這個制度,在中央機構內設有將作大匠、少府監或工部,管理宮室、壇廟、陵墓、城防及水利等工程的設計施工。

至於承應具體工作的專職官吏,《周官·考工記》中稱作“匠人”,唐朝稱為“將作大匠”,古建築以木構為主,木工掌作則稱為“都料匠”。而實際上從事設計繪圖,主持工程施工的正是這些名工巧匠。

“庶人在官”,沒有政治地位,所以他們很少被列人史籍,揚名於後世。

如果不是年代更近,與紫禁城息息相關的雷氏家族又如何被人熟知?史書上更多記載的是治世的文臣和力挽狂瀾開疆拓土的武將,誰記得那些工匠,哪怕是將作大匠?

將作監不同於工部。將作監就是一幫工匠的集中地,而工部是政治機構的一種。負責的內容也不同。

他未來是帝婿,現在已經因永業集團而備受矚目,再加上他要發展商業,必須要讓世人知道、了解和尊敬工匠這一個職業。

若乾年後,史書上會如何記載他?最少大明宮的設計人員的名單裡得有他吧。一代帝婿是工匠?那誰還敢瞧不起工匠?畢竟,建築工匠也是工匠的一個分類嘛。看書還要自己找最新章節?你OUT了,微信關注公眾號:優讀文學或者suduwx美女小編幫你找書!當真是看書撩妹兩不誤!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