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永世帝唐》第241章:勉強接受
正因為難以抉擇,他們才會滯留在長安城這麽久。

起初,他們對什麽加盟會,隻當做一場鬧劇來看待。但,每過一日,他們的想法就動搖一分。

他們當中,哪怕是最衰弱的滎陽鄭氏,都有超過一千的族人,如果再算上那些依附過來的姻親,這個數字還要增加兩倍。而李氏和兩門崔氏呢,起步就是兩千人。

無論輩分也無論嫡庶,兩三千人每年下來的零用錢都超過四十萬貫!讀書呢?衣衫呢?宴請呢?禮尚往來呢?沒有兩百萬還能保住門楣的顏面嗎?

原先以為,幾十萬傾的土地和一些商鋪足夠他們一族的開銷了。可細心打探滋味樓和仙居坊之後他們才明白,原來在土地之外,還另有一條生財之道。

但古語說得好,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這麽好的斂財之道為何要拱手讓人?人手不足?一個族子領一群奴婢不就行了嗎?怎麽會不足呢?大唐這麽多的州,挑出最繁華的那些地方開設商鋪,才需要多少族子?反正這事兒放他們身上,他們是堅決不會讓出去的,哪怕是姻親都不行!更何況是外族人!

在加盟會場時雖然各自都沒說破,但再次聚會時他們都認為這是一個陰謀。無論滋味樓還是仙居坊那都是日進鬥金的產業,為何平白無故的讓他們來參與,就為了那幾十萬貫的加盟金?有點兒可笑吧。

那麽陰謀會在哪裡設下陷阱呢?

他們逐個逐個分析。

首先是滋味樓。

加盟滋味樓的條款有:一,交足加盟金後,滋味樓負責培訓庖廚。保證將所有的菜品都傳授給那些庖廚,並且每年保證增加最少兩個菜品;如果加盟者願意將這兩道菜品增加到其經營的酒肆裡,需要另行付費,每道菜品一萬貫。

二,各地的滋味樓必須按照長安滋味樓的樣式建造和裝修。

三,加盟者在經營時,不得在滋味樓內增加樂妓和女妓。

四,加盟者必須要和善經營,不得出現店大欺客現象。

五,違反第二、第三、第四條款者,解除加盟關系。解除加盟關系後,不得再使用滋味樓為酒肆的招牌。

所有人逐字逐句的分析,找不到任何破綻。

先說第一條,每年新增加的菜品要收取一萬貫。但決定權在加盟者的手裡,滋味樓並不強行要請求加盟者非增加不可。

第二條,按照長安滋味樓的樣式建造和裝修。這一條他們非但不會反對反而希望能像長安的滋味樓的樣式進行建造和裝修。

滋味樓是用水泥建造的,不但牢固而且防火。如果他們家族也用水泥建造房屋,即使有一天戰亂再起,他們也足夠自保。

而且,滋味樓牆壁是上貼的的那些瓷磚,在別處更本找不到。

這一條款,無非就是讓他們再出些錢財罷了。

第三條:不得在滋味樓內增加樂妓和女妓。

這一點他們完全可以做到。實在不行,他們自行培養一些庖廚,然後安排到他們經營的青樓去就可以了,沒必要非得將女妓引到滋味樓去。

第四條,不得店大欺客。

既然要經營滋味樓,當然不希望得罪每個客人了。只有源源不斷的客人到滋味樓去,他們才能收回當初的投入和獲得錢財了。所以,他們一定會嚴格要求負責經營的子弟管理好那些店員的。

第五條,如果終止加盟關系,他們完全可以另起爐灶嘛,差別只在每年的新菜品而已。這一點,他們之間完全可以互通有無嘛。

如此看來,加盟滋味樓完全沒有問題。

再來分析加盟水泥是否有陷阱。

武士彠說,不是每個地方都適合建造水泥窯,他需要派人出去探查合適的建窯的地方,所以他們需要等待。這一點,他們能理解也等得起。

而加盟水泥只有兩個條件:如果朝堂要鋪路需要向他們購買是,價格不得超過每石三百文、並且需要他們送貨上門。

武士彠說,他們向朝堂出售的水泥的價格是每石兩百文,並且也是送貨上門的。

如此看來,他們並沒有被苛待。

加盟水泥的生產,不但有利可圖,而且他們本身也需要水泥。

他們的族人,少則居住在一縣之地,多則五六個縣。這麽多族人的房屋都需要用水泥來建造或改造,他們不可能由別人來提供水泥。誰也不敢保證別人提供的水泥是否牢固。

所以,水泥生產他們必須要加盟。

仙居坊...

武士彠說,除了香皂之外,他會將所有貨殖的生產方式都傳授給他們的工匠。而且,也保證每年最少增加兩種新的貨殖。條件同樣是每種新貨殖需要他們另行付費一萬貫。

嫵媚坊...

條件與仙居坊相似,只不過另行付費是一千貫。

本來他們是不在意這個隻販賣女娘衣裙的產業,可後來想想,他們家族裡的那些大小女娘們每年置辦的衣裙的錢財,並不比加盟嫵媚坊的加盟金還要少。而且,加盟之後將嫵媚坊交給族裡的娘子們去經營,也算給她們找一些事情做。

分析來分析去,他們找到任何可疑之處。

就像其中一個族長說的那樣:永業集團的這四種產業能日進鬥金的緣故,就是因為他們掌握了別人沒有的匠術。現在,只要他們拿出加盟金,這些匠術就是他們的了。

這加盟金看似很多,或許他們要經營多年才能賺回來,但之後的幾十年幾百年,這些匠術就會為他們的家族賺取源源不斷的錢財。所以,根本不用在意什麽取消加盟關系,也不用理會這裡面是否有陷阱。

......

所有人都讚同加盟。

但,他們都在等待清河崔氏、博陵崔氏和太原王氏的決定。

王度到了洛陽和來到長安之後,很少表達自己的意願,他似乎更滿足做一個看客。但太原王氏就是太原王氏,沒人能忽略他的存在。何況,他還是上次齊聚洛陽的發起人呢。

雖然眾人口頭上沒有說,但崔征和崔聲二人在實質上就是他們這群人的領袖。他二人不發話,他們即使想加盟也無用。

崔聲和崔征交換了一下意見後,崔聲對他們說,讓他們分別去武士彠那裡打探消息。至於單雲英那裡,他們這次來,都沒有帶女眷,而以他們的身份又不允許他們去和一個婦人去計較什麽。

也有人提議是不是把殷清風那小子叫來,畢竟他才是永業集團真正的主人。結果,這人在一片注視中訕訕的閉上了嘴。

他們是什麽身份?殷清風又是什麽身份?說是叫他過來問話,在外人看來他們這是在仗勢欺人、亦或是他們勘不破人家設下的局在變相的求饒!

所以,他們除了去武士彠那裡打探消息,沒有別的選擇。難道,他們還能指望李世民能對他們說實話不成?

說到李世民,聚在一起的各個族長又議論了起來。

李世民在征討劉黑闥的時候,曾想獲得他們的支持。

在他們的眼裡,劉黑闥也好李世民也好,甚至更早的鮮卑人也好,都是這裡的過客。只有他們,才是那片土地的主人。

但他們沒有拒絕對在糧草方面對李世民進行支持,只是避而不見罷了。他們的打算很簡單:不管誰取勝,都留下再相見的余地。

雖然他們對李世民避而不見,但關於李世民的消息他們還是要了解的。不過他們對李世民和李唐了解越多,他們對李唐就越沒有信心。

這個沒信心來自於幾個比較。

楊廣十三歲時封為晉王,官拜柱國、並州總管。後。又授任武衛大將軍,進位上柱國、河北道行台尚書令等。

武德元年,李世民為尚書令、右翊衛大將軍,進封秦王,時年十九歲。

楊廣任揚州總管,坐鎮江都。

李世民為天策上將,領司徒、陝東道大行台尚書令,坐鎮洛陽。

隋朝興兵平陳,剛二十歲的楊廣是領銜的統帥,真正指揮全軍的是高熲,在前線作戰的是賀若弼和韓擒虎等名將。

太子楊勇坐龍庭。

李唐征討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由李世民擔任統帥並親自殺敵。

李建成,同樣坐於龍庭內。

楊堅四十歲為帝,崩六十三。楊廣三十五為帝,壽四十九。

李淵,五十二為帝....

他們私下以為,李建成與李世民這兩個手足間,必有一死。而李世民的勝算較大。

一旦李世民取勝,會如何對待李淵?

楊廣是鳩殺楊堅而迫楊勇自盡。

李世民如果先殺李建成再迫李淵退位...

進長安之前,沒人看好李唐。不過又是一個二世而亡的結局。

果然,李世民篡得儲位。

但,一直沒傳出李建成被殺的消息。

可這沒有區別的。換做是他們,他們也不會允許李建成活下去的。李建成身亡只是早晚間的事情。

所以,他們集聚長安的目的、就是要李唐知道他們是不可輕侮的、就是讓李唐知道,不管你們的位置能坐多久,世家永遠是世家。

進了長安,他們發現了不同。

楊廣繼位元年,便每月征調民夫二百萬人營建東都,歷時十個月。李世民修建道路,由國庫出錢而免民役。

楊廣在營建東都的同時,又下令修運河,造龍舟等各種船數萬艘。李世民早在去年便奏請革新農耕和錢幣。

平心而論,李世民更恤民心。

不同於楊廣的獨斷專行和好大喜功,李世民甚至願意把一個注定要青史留名的招待宴變成什麽加盟會。而永業集團竟然是他郎子的。

李世民不好虛名....

不務虛便意味著務實。

務實便意味著李世民具有明君的潛質。

李世民今年二十五歲。

若他一直這樣務實下去,給他四十年,李唐江山...

崔聲與崔征沒有參與討論。

他們更多的是憂心家族的未來。

世家的存在,是因為從前漢以來朝堂需要他們。而科舉,則打破了這個規則。

不在變化之前未雨綢繆,只會像某些曾經輝煌的家族一樣落寞。

接連打探多日,一點有用的信息也得不到,哪怕武士彠的姻親弘農楊氏親自去問也沒有。

武士彠隻反覆的說,他們人手不足。

但今日,他們聽到了一個“帝國”言論。

武士彠或許不知道,但他們知道這“帝國”二字的出處。

太原王氏曾出了一個不世之人傑,名曰王通王仲淹。

王仲淹做過前隋的蜀郡司戶書佐、蜀王侍讀,但不久便因對隋楊失去信心而辭官歸鄉。

他用了九年的時間著成《續六經》,包括《續詩》、《續書》、《禮論》、《樂經》、《易讚》、《元經》等,共八十卷。

《續六經》完成後,因為名聲大噪,求學者自遠而至盛況空前,有“河汾門下”之稱。及門弟子多達千余人,其中學生薛收、溫彥博、杜淹等。而杜如晦、房玄齡、魏征、王珪、李靖、陳叔達等也與他往來甚密。

王通的核心理念是,建立君主立憲製國家和立賢不立嫡,與中央集權思想的楊堅理念不符,所以回家寫書立傳、廣收門徒去了。

只可惜他死的早,而且因為他的門人私諡他為“雲中子”,直接挑戰了孔孟的地位,所以他的思想不但不得流傳,而且被後來的儒家分子們暗自詆毀,就如同鬼谷子一樣。

這樣的人即使還活著,不論是李淵還是李世民肯定不敢用他。

王通在他的《文中子·卷五·問易》提到:‘強國戰兵,霸國戰智,王國戰義,帝國戰德,皇國戰無為。’

意思是說:強國依靠武力才成為強國的;而成為一方霸主則需要智謀;王國是以道義為立國之本;帝國則以德行立國;無為而治才能成就皇國。

雖然王通的想法與這時的治國之論相悖,但李世民取“帝國戰德”為治國方向,可見他不可能成為楊廣那樣的帝王。

崔聲與崔征無聲的交流了一下, 崔征說道:“作為大唐之下之治民,我等自當希望大唐能長治久安。但...老夫還有一事不解,請信翁代為解惑。”

李世民有成為明君的潛質,而武士彠為李世民的郎子出頭,他們對待武士彠的態度就不能再單純的將他視為商賈了,所以他的語氣很客氣。

憑他武士彠的地位,別人用“信翁”來稱呼他,他視為理所當然。但崔征能這麽稱呼他,武士彠有些飄了。他連忙拱手說道:“請征翁示下。”

崔征說道:“老夫一直想不通,為何永業集團要對外加盟,而不自行經營?”

武士彠心說,又是這一套。

不過,他沒敢再用打發別人的套詞來回答崔征。

“武某走南闖北,各地豪族也結識不少。武某的體會是,這生意做得越大,當地的豪族越...眼熱。永業集團隻為求財,不想與各地的家族為敵。所以,才不得不忍痛割愛。”

崔征點點頭,這個說法他勉強接受,而且也不出乎他的預料。

雖然有些話沒必要說的那麽直白,但彼此心裡都清楚。像滋味樓、仙居坊這樣的生意如果出現在他的家門口,他只有一個做法:謀而奪之。

如果這產業與他崔氏有些姻親故舊,或許他還會手下留情。如果這產業的主人與崔氏沒有半點交情,他絕不會手軟。

不但他不會手軟,所有的家族在面對這樣的事情時都不會。

武士彠既然承認永業集團不想依仗皇權來與他們爭利,可見李世民是清楚他們這些世家的底蘊的。

既然李世民賣他們這個面子,這盟就加了吧。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