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永世帝唐》第243章:各自心思
李淵強做歡顏的參加了渭水橋的通行儀式。

李建成的落馬,讓他猝不及防。但考慮到發妻穆皇后只剩下李世民這一嫡子,而庶子元景又遠未成年,他面對強勢的李世民也只能隱忍。

不隱忍的後果,他也能想明白。所以,不管是為他自己還是為了皇族,他只能想辦法來壓製李世民。

李世民得到儲位後,朝中很有一些人選擇投靠他。但他手裡依然還有堅定的支持者。

太原郭氏、太原溫氏、太原唐氏、河東薛氏、河東柳氏、扶風竇氏、京兆韋氏、渤海高氏等漢姓家族。

還有原關隴世家的:原拓拔鮮卑的皇族元氏、中部大人的宇文氏、賀蘭氏、獨孤氏、弘農楊氏、源於拓拔的河南長孫氏、河南竇氏以及憑借楊廣的蕭後成功躋身關隴集團內部的蘭陵蕭氏等。

為了對抗李世民這個兒子,他一邊加強宮城的守衛力量,一邊將他的支持者提拔為軍中將領。

他所求無多,太太平平的享受晚年就好。

略有一絲安慰的是,那個讓他提心吊膽的兒子好像暫時沒有企望他的帝位。不但一改之前的不相往來,反而晨昏定省不斷,又獻上一卷《太上養生訣》。

他很想知道李世民到底是怎麽想的的,而裴寂是最好的人選。

想到裴寂,他就充滿了憤恨。

從晉陽結識之初,裴寂就是他最為依仗的謀主。為了籠絡他,錢財、官位、女色等等,毫不吝惜的封賞與他。可裴寂現在選擇了兩不相幫,甚至有暗投李世民的征兆。

奈何形勢逼人。裴寂現在就像現在他腳下這渭水橋一樣,想要與李世民溝通還得依靠裴寂。

他回頭看了一眼隊伍中的裴寂,裴寂似乎蒼老了許多。他又轉身望著北方隱約可見的漢陵,心中一片悵然。

他驚覺,自己似乎也老了。

上旬秋獵時,隻勉強拉圓兩次寶弓...飲酒也不再鬥酒豪飲了...美人...白雲過隙啊~~~

“想當年...算了,還是想想以後吧...”

回到太極宮後,李淵屏退所有人,一個人默默的喝著酒。他回想一路上百官對李世民頌歌頌德的情形,他第一次有了禪位的念頭。

但他立刻就推翻了這個想法。

其實他並不在乎是不是坐在這個位置上。

就算坐在上面,他依然會一天天的衰老。

呆坐了許久,他搖動手邊的銅鈴。一個年老的宦官疾步而進。

“去!把裴監叫來。”

李淵口中的裴監裴寂此時也呆坐在家中。

大唐立國七年,他享受了七年的無上風光。而今,這風光將不再。

在李建成下毒不成,到李世民自廢天策府,他就在猜測李世民接下來要做什麽。但他和李淵一樣,李世民動手之迅速,完全超出了他的預料。等他反應過來,大勢已成定局。

他的富貴來自李淵,想要保持下去,還要依靠李建成。他不是沒想著立刻扳倒李世民,可是他審勢之下,長安內外卻無可用之兵。面對這樣的形式,他只能自坐家中思慮未來朝中的局勢。

然而,局勢和他想象的一樣,大部分中下層次的官員迅速表達了他們的意願,只有一些出身關隴氏族、代北氏族和河東氏族的身居高位的官員沒有表態。

但這些人並沒有觀望多久。

就在兩個月前,離開滋味樓後,他們的態度明顯曖昧起來。

又是那個殷氏子...

在他的眼裡,殷清風只是李世民指派出來的黃毛小兒。殷清風的所作所為,一切都是李世民擺在明面上的棋子。

他主動登門,

只是想打探口風和緩解他與李世民的關系。但他竟然聽到殷清風說什麽削弱世家,這李世民也太狂妄了吧!不比李世民,他對世家、士族、豪族的概念更清晰。

雖然各個姓氏的起源都在秦漢之前,但世家士族的形成都起源於西漢而成型在東漢。

“士族”有著多方面的內涵:政治上的累世貴顯,經濟上的人身依附和勞動佔有,以及文化上的家學世傳,是幾個最基本的衡量界標。人們通常以“世家大族”這個稱謂來統稱各時期的各種不同類型的家族。

從東漢以至魏晉最基本的統治勢力是地方大族,由地方大族中孕育出來的兩類人物構成統治階級中的當權者。

一,是以強宗豪族為核心的地方武裝集團,就是堡塢主,當晉末亂時,這種地方武裝在北方普遍建立,如河東薛氏;二,是具有高度文化水平,熟諳封建統治術的士大夫。例如郗鑒。

二者也常常合而為一,即以士大夫而兼為堡塢之主。

名家大族的地域特征並不十分明顯,郡望只是其社會身份和政治地位的標志之一。這些家族中的主要成員大多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和政治才乾,憑借自身的家學與門第,能夠較為順利地進入王朝上層統治圈,成為當朝輔望或封疆大吏。

名家大族的經濟利益和社會地位與王朝現實政治有著更為直接的聯系,具有明確的政治立場和政治主張,家族的前途和命運與王朝的成敗興衰密切相關。

所以,他們常常卷入王朝上層的政治糾紛與權力角逐,構成一股獨立的政治勢力。

北朝的地方豪族與名家大姓在經濟利益、政治地位、文化水準等方面存在著諸多差異,這就意味著兩者在王朝政治中的作用也不盡相同。

在一般情況下,囿於地域與文化的局限,地方豪族對於自身在鄉裡的勢力和影響更為關注,他們在主觀上卻一般不具備明確的政治目的。在更多的時間裡,他們只是作為一種社會的、經濟的存在,往往遊離於王朝政治之外,或為其他政治勢力所左右。

總的說來,名家大姓多在不同程度上兼有地方豪族的特征,即在入居顯宦的同時,仍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著自身的土著根基。從這個意義上說,名家大姓是地方豪族發展的一個較高層次。

永嘉之亂以及五胡在中原的統治中,作為北方世家大族的兩個不同類型,地方豪族與名家大姓的政治動向不盡相同。

名家大姓與胡族政權在政治上的結合,保持了家族與門第的延續,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自身的發展軌跡。

面對殺戮、強製遷徙等潛在威脅,他們不能不對自身作出一些必要的調整以適應惡劣的社會環境。

在一段時期內,他們與土地、財產的結合並不十分緊密,卻更為注重社會倫理的維系,維持嚴格的禮法家風和良好的社會聲望;

注重文化傳統的保持,經學繼世、父子相承。政治環境險惡時,多采取衝退避世的方式,待價而沽;時機成熟,則出仕“以試禍福”。

由於北方的連年戰事以及胡族政權的頻繁更迭,使得許多名家大族不可能長期穩定地保持較高的政治地位。

清河崔氏、范陽盧氏等家族在十六國後期官宦不顯,家族中的主要人物隻擔任太守一級的官吏,門戶稍有中衰之感。

當然,這種局面的出現並不說明他們的衰落,因為世家大族賴以生存的社會土壤依然存在。

如果說五胡十六國時期是北方世家大族分化與重新組合的重要歷史階段,那麽北魏前期的歷史則是這一過程的繼續。

北魏政權建立之初,一方面多次優詔征召,甚至以武力強迫漢族士人入朝為官,參定律令;另一方面又在沿襲十六國政權的傳統,通過武力征討和強製遷徙等手段,消除地方上潛在的割據勢力。

這一過程實際上是對北方世家大族的重新選擇和沙汰,而選擇的主要標準是對北魏的效忠程度。

經過重新分化組合之後,北方大族的狀況發生了很大變化,一些原本在地方上頗具實力的豪強,在重重打擊下歸於沉寂,而一些自身宗族勢力並不強大,但具備一定文化素養的家族,則在王朝的扶植和造就之下成為一時盛門。

孝文帝分定姓族,標志著北朝門閥序列的最終確立。

在這種背景下確立起來的高門大姓的政治、經濟與社會地位,與北魏皇權有著密切的聯系,他們與北魏王朝的矛盾,主要不是表現為中央與地方的對立,而是集中在王朝內部的政策糾紛與宮廷鬥爭;

隨著北魏從遊牧向農耕社會的過渡,中央王朝與地方豪強在土地與人口控制中的矛盾日益表面化,北魏實施三長製和頒布均田令的實質即在於與地方豪族爭奪對於土地和人口的控制權。

於是,從北魏後期開始,高門大姓開始盛極,而地方豪族則逐漸衰落。

不管是高門大姓還是地方豪族,除了是否出仕之外,保住家族地位最重要的手段就是聯姻。

與皇室通婚、與高等門第通婚、與同等門第通婚、與低等門第通婚...甚至為了招攬寒門子,也將嫡女庶女與之通婚。

從漢高祖開始的和親,到魏蜀吳時的孫劉的聯姻,每個人關心的是聯姻的結果,以及對時局的影響。所以,每一次聯姻,都是一個家族穩固和提升地位的機會。

北朝的世家大族為了保證家族延續,另一個重要特點是采取了“雙家製”的生存方式。

所謂雙家製,就是家族的子弟在少年時居鄉裡、壯年遊宦至京、致仕後返回鄉裡,而不像以前那樣在致仕後留在京城或任職地。

世家為了自保的第三個手段,是興辦私學。

儒學繼世,經術傳家,被視為世家大族的特征。

魏晉之後,典籍主要集中在世家大族的手中。因而,官學淪廢,學術中心轉移到了各個世家,太學博士之世業變為家人父子之世業。這,就是所謂的南北朝之家學者。

世家大族在學術上的壟斷,造成了寒門子想要求學就必須仰仗其家鄉附近的名族。

儒家講究天地君師親,寒門子既然求學高門大族,其有所成就後,難免要服務於這些大族,甚至成為這些家族的附庸家族。

自保的第四個方式是,相互認親。

新興權貴想要地躋身士流,就要找一個同姓的又淵源長遠的家族依靠。而已經是上流士族的家族,為了增加聲望也甘心默認這些新興的權貴成為他們的分支。

由涼土東遷的“中山王氏”能夠成為士民所公認的“太原王氏”、源自邊鄙的“馬渚諸楊”得以成為正宗的“弘農楊氏”...

在北朝史傳中,郡望、家世屬於“自雲”者隨處可見,顯系偽冒者不乏其人。

同時,北朝盛行大家族制度,“北土重同姓”,“雖三二十世,尤呼為從伯從叔”、“行路相逢,便定昆季”。

許多大族中的疏宗末屬往往通過這一渠道躋身士流。

從客觀上說,相互認親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某些家族的衰落過程。

但是,不管這些家族如何自保,他們現在的想法不是為了對抗皇權,而是為了在新的政權裡得到新的利益。

所以,裴寂對李世民的想法真有些不以為然。

平心而論,他若是在李淵和李世民的位置上,他也會想方設法的削弱某些世家,但手段沒有必要那麽激烈,也沒有必要將所有家族作為削弱的目標。

世家固然在為自身家族打算,這難道有錯嗎?李世民要成為未來的統治者,應該看到世家積極的一面,而不是想著馴服他們。

他這些天一直在糾結。是站在世家的一面還是站在李世民這一面。

他不是一個獨立的存在,他還有家族,而且還是一個人口眾多的家族。不管他幼年和少年時遭到何等的苛待,他都是裴氏子都是裴氏一支的族長。

聯合對抗蒸蒸日上的李唐,結局可想而知,偏偏李世民對他又極不信任。他有心將這個消息說給那些世家聽,又唯恐成為李世民首先動手的目標。

“但...世家真的不能倒下啊~~~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就算聽出李世民的建議將裴氏子遷徙至長安,也不過是放在他眼皮子底下那塊砧板上的魚肉...”

這一次,李世民搞出一個什麽加盟,這是磨刀霍霍的前兆。

他不甘心坐以待斃,又不能對那些來拜訪的人明說。

這一次,關中諸族來長安,外面盛傳他們受大唐興盛的感召而來,實際上他們想和李淵討價還價。可李世民一個水泥鋪路和修橋、一個永業集團的加盟會,就讓他們徹底放棄初衷。

愚蠢!

何其愚蠢!

再過幾日,就是那所謂的最後的期限。

一定要在此之前與他們詳細談一次,如何決定,交給他們自己去想吧,他已經無能為力了。

“郎君,有聖人傳喚。”

裴先在書房外恭聲道。看書還要自己找最新章節?你OUT了,微信關注公眾號:優讀文學或者suduwx美女小編幫你找書!當真是看書撩妹兩不誤!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