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永世帝唐》第432章:初露獠牙
剛結束早餐沒多久,李世民就不請而進。

他默然的等著殷清風幾人行禮,然後直接往樓上走。

殷清風向月眉她們打了個眼色,緊跟了上去。

到了樓上,李世民俯身向下喊道:“某與你家郎君有話說,且不要奉茶上來。”

等李世民的身形隱了去,襄城歉意的對著其他人說道:“看阿耶的臉色,也不知他來尋哥哥談些什麽重要的事。”

妮子甫一見李世民就嚇了一跳,心中直道他來意不善。可等到李世民向下喊話,她又放下心來。

畢竟與李世民生活多年,她心知,若李世民心中真存有一絲惱意,也斷不會還能在意這些細節。

於是,她安慰道:“他定是與郎君說什麽機密話,生怕我們這些婦人聽了去。”

其他妹子將信將疑,但也說不出別的理由來。

妮子又道:“現在這時分,想來燕妹妹也該起身了。魚娘妹妹,你取來吃食,給她送去。”

之前她和魚娘想去捉弄燕嬌淑一番,等見到人還在沉睡,隻好作罷。可新婦承受魚水之歡再辛苦,這般時辰也該起身了。

這還是郎君身邊無親長,若是長輩在,燕氏可就失禮了。

本來這事該月眉這個大婦掌持規矩的,但妮子見月眉似乎無知無覺,隻好代為主張。

魚娘帶著只有她和妮子倆人才能明白的笑容,端著食盤上樓去了。

李世民進了書房,自己沒坐下,反而指著椅子讓殷清風先坐下。等見了殷清風要往陪客位落座時,他又道:“坐到你的位置上去。”

殷清風一邊揣測著李世民的來意,一邊坐到書桌後面去。

李世民見殷清風落了座,他提起硯滴要往硯台裡注水。殷清風趕緊起身接過硯滴去灌上新水。

殷清風不問也知道,李世民這是急於要他寫什麽東西。

注水後,李世民又開始研墨。

殷清風見李世民那副專注的表情,默默的等著李世民開口。

對於讀書人來說,書寫前的研墨是一個集中注意力,將心境沉澱下來的一個過程,很少假他人之手來完成。

李世民隨著修身養氣的功夫漸深,原先由李晉安來完成的內容,在聽了愛妻的建議後,現在都是他親自動手的。

只是,現在李世民的心思完全不在研墨上。

他的阿娘和愛妻的阿娘都是崇信佛家的,受長輩影響,他和愛妻對佛教多少也是深信的。

佛家有眾神。道家也有眾仙。

他與愛妻對殷清風口中的陳仙人不敢有半分質疑。

他的阿娘和愛妻的阿娘崇信佛家多年,卻不見眾神現世,反倒是他以往並不在意的道家有仙人現身點化凡人。

他昨晚與愛妻商議,不但要在長安城裡、宮裡為陳仙人建造道觀,更要日夜信奉。

陳仙人不但有恩於李唐國祚,更修養了愛妻的身體。乾兒他們也是陳仙人的再傳之徒...

以前因為種種故作不知也便罷了,殷清風一再提及仙人,若他再不戴德感恩,怕是要惱了仙人的。

陳仙人可以傳授殷清風輔佐李唐,也可以點化他人毀了李唐。

見墨汁已濃稠,殷清風乾咳了一聲。看李世民不為所動,他隻好說道:“叔叔。”

李世民停手,又淡定的拿起墨床看了看,“這又是陰沉木製成的?有什麽用?”

按理說,有了墨就應該有擱墨的物架,作為文房專用的墨床,應該不會晚於文道興盛的宋朝,但史書的記載卻很晚。

宋初蘇易簡的《文房四譜》所述僅限筆、墨、紙、硯;南宋末年趙希鵠的《洞天清祿集》將文房用品列為十項中無墨床;成書於明初的《格古要論》又將文房用具分為十三類,

也無墨床。到了明末,屠隆的《考盤余事》一書,列出的文房器物已發展到四十五種之多,且功能明確,已有了筆擱、筆床、筆船、墨匣、糊鬥、腕枕,但也無墨床。

直到滿清,墨床才始見於記載,並從乾隆時期開始廣泛流行和大量使用。

遺憾的是,墨床在文房用具中的傳世品最為少見,現代所見最早的為明代器物。

殷清風道:“墨在磨後會濕潤,亂放又易玷汙他物;若研後不及時將墨從硯上去下,則會傷及硯台。故,製墨床以擱墨。”

“墨床...”李世民念叨著。隨手將墨條放在墨床上。

他抬起頭,“你嬸嬸昨夜問過你陳仙人的容貌,你可否描繪出來。”

殷清風道:“昨夜侄兒和嬸嬸說過,雖然侄兒的先祖們多工於繪畫,但...”

他靈機一動,“叔叔既有所令,侄兒就嘗試一番,就是怕不能再現仙人之仙姿神韻。”

李世民露出喜色,“你且畫來。”

畫人先畫臉。

殷清風雖然初次以毛筆作畫,但有一張面容在他腦海裡存在多年。他很快的就一蹴而就。

接下來,再畫上發髻、長髯、道袍、雲履。

《天皇至道太清玉冊》中:“古者衣冠,皆黃帝之時衣冠也。自後趙武靈王改為胡服,而中國稍有變者,至隋場帝東巡便為畋獵,盡為胡服。獨道士之衣冠尚存,故曰有黃冠之稱。”

早期的道教服飾並無嚴整規范,自南朝道教上清派宗師陸修靜之後,開始形成制度。

至李隆基時期,長安清都觀天師道道士張萬福撰寫的《三洞法服科戒文》規定:“一者初入道門,平冠、黃帔。二者正一,芙蓉玄冠、黃裙、絳褐。三者道德,黃褐、玄巾...”等等,細致入微的規定了男道與女冠從頭到腳的服飾與配飾。

但,明朝之前的道袍上沒有陰陽魚圖案。

據說,最早關於陰陽魚的記載,是歷史上那位真正的陳摶留下的,而不是殷清風口中的陳摶。

到了明初,朱元璋禁佛禁道禁止一切宗教。但從嘉靖信道開始,陰陽魚、八卦、北鬥七星等圖案才慢慢開始出現在道袍上的。

殷清風筆下的道袍,小腹處為八卦圍著陰陽魚,下擺以北鬥七星做襯,其他再無修飾。

李世民癡迷的看著那副仙人圖,而殷清風望著那張熟悉的面容,心中也有些悲戚。

“仙人...仙人...仙風、仙骨、仙容...不愧為仙人矣...”

李世民不停的念叨著。

看來他是被震撼到了。

趁著李世民全神貫注之際,殷清風取出私人印章,毫不臉紅的印了上去。這幅畫要是能傳到後世,殷小爺可就牛大發了。

見李世民還沒反應,他乾脆又提筆,在印章的旁邊寫下:丙戌年壬辰月癸寅日。

哈哈哈,後人一看就是武德九年正月十二日殷小爺做的畫。什麽鑒寶專家,用不著。

李世民好不容易收了心神,等看見殷清風的印章,他惱怒的看了殷清風一眼。但他沒說什麽,只是小心翼翼的將畫捧在手中再次端詳。

八卦和北鬥七星他是明白,但中間那個大圓圈和兩個小圓圈就看不懂了。看不懂歸看不懂,但他感覺其中蘊含的道韻是越看越著迷。

他忍不住的問道:“陳仙人衣袍上八卦圖內的圖形是...”

殷清風不想和他費口舌解釋,“侄兒也不知道。若不是當時的感觀太深刻,今日也畫不出來這樣前所未見的圖形來。”

他打岔道:“叔叔要供奉陳仙人?”

李世民點下頭並堅定的說道:“是的。”

“那...侄兒可否諫言幾句?”

李世民眼睛一亮,“你說。”

“在春秋時期,道聖集歷代聖賢之大智慧,總結了古老大家的思想精髓,形成無為無不為的道家理論。但道聖除了一卷《道德經》外什麽也沒留下。

自後漢沛人張陵於蜀中創立正一盟威道,也就是天師道以來,道家一面自撰道書,一面將《漢書·藝文志》所載的道家、房中、神仙三家的典籍列為道經外,又將先秦諸子百家、周秦孤本古籍收錄其內。

第一部《道藏》是東晉的“鄭隱藏書”,其中收集了道書兩百六十一種,一千三百卷。

鄭隱是東晉大道士葛洪的老師。

葛洪將“鄭隱藏書”分為“道經”與“諸符”兩大類。若再細分,又可分為服餌、煉養、符圖和算律四類。

其後,南朝宋的道教上清派宗師陸修靜又廣為搜訪,於泰始七年撰《三洞經書目錄》。

其書雲:“道家經書,並方藥、符圖等,總一千二百二十八卷。其一千九十卷已行於世,一百三十八卷猶在天宮。”

不久,黃冠梁孟又撰《玉緯七部經書目》。

這就是現今道家說的“三洞七部”的由來。

北周武帝時,以“沙門邪濫,大革其訛。”為由,召道士王延至京,為置通道觀,並精選道士八人,與延共弘玄旨。

北周天和五年玄,都觀道士所上《玄都經目》,增入諸子論,共計六千三百余卷。

建德年間,周武帝敕置通道觀,令道士王延“校三洞經圖,緘藏於觀內。延作《珠囊》七卷,凡經傳疏論八千三十卷,奏貯於通道觀中。

前隋也編過道書。

據傳大業年間,內道場收集道教、佛教經典,撰成目錄。其中道經得目錄名為《眾經目錄》,但收錄的書卷數木不詳。

若叔叔真的要尊崇陳仙人,不如召集全大唐的道人至長安來再次勘定《道藏》,並於《道藏》編撰完成後,刊印天下。

以後,凡道家之們徒皆以此部《道藏》為圭臬,不得擅自篡改。”

“善!”李世民讚歎道。

這在情理之中,而且,更彰顯他尊崇陳仙人、尊崇道家的誠心。

而且,前有新儒學,後有《道藏》,天下歸心指日可待!

這個諫言大善!

給李世民送上一個甜棗後,殷清風說道:“通道觀,也就是現今搬遷至崇業坊內的玄都觀。

宇文愷置大興城,以朱雀街南北盡郭,有六條高坡,象乾卦,故於九二置宮殿,以當帝王之居;九三立百司,以應君子之數;九五貴位,不欲常人居之,故置此觀及興善寺以鎮之。

以道聖的教誨:道生一,一生化二,二生化三,三生化萬物。陰抱陽,生天地萬物,生聖,生賢,俱以從道而生,生生化化,無極無窮之妙哉。

但,道是否“生佛”,侄兒不敢置喙。

可侄兒想來,若東晉末竺道祖的《晉世雜錄》中:“道士王浮每與沙門帛遠抗論,王浮屢屈焉,遂改換《西域傳》為《化胡經》,言喜與聃化胡作佛,佛起於此。”的記載是真實的,那麽,現今的沙門與道家之間的尊卑該如何界定?

天地君師親,是人倫大常。若道聖西去真的度化胡教, 胡教卻於今世欺師滅祖,叔叔可忍得了?”

殷清風第一次表露出他對宗教的看法。

“欺師滅祖?”李世民皺緊眉頭。

這個說法太過駭人了。

但他又不能說《晉世雜錄》裡的記載是假的,道聖當初沒去化胡。畢竟,他現在要尊崇的陳仙人就是道聖的門徒。

既然道聖當初西去教化了佛教始祖,佛門信徒現今的做法的確失去了尊卑。

殷清風也不和李世民說什麽光頭教霸佔大片的土地和人口那些廢話,繼續以大義壓他,“若胡教無欺師滅祖之行,興善寺豈能與玄都觀共鎮大興城內的九五貴位?這置天地君師親於何物?

現今叔叔要為陳仙人塑造真身以供奉,若陳仙人得知他受香火處不遠卻有一胡寺聳立,且這胡寺與其禮製相同,他是忍受,還是...”

李世民被殷清風說得更心慌,“陳仙人...”

他想說陳仙人不會這麽沒肚量吧,但他立刻就意識到這話不能說。

殷清風道:“萬事萬民都有一個尊卑。胡教到底是超越道家、與道家並列,還是尊崇道家,都在叔叔一念之間。”

李世民的臉色變了。

他這個即將登基為帝的人若是不能做出一個明確的決定,既惱了陳仙人,又亂了世間的尊卑。

這尊卑若是亂了,李唐的江山也就亂了。

“當然,這只是侄兒的小人之言,陳仙人作何感想,就不是侄兒敢妄加揣測的。”

殷清風看似把自己擇了出去,卻又壓了李世民一道。

李世民鎮定道:“這個...再議。”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