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永世帝唐》第381章:再獻諫言
一道美味的驢肉什錦鍋,似乎不止讓賓主盡歡,而且還有拉進距離的好處。

 此時的李世民有些懶散的坐在主客位置上,與殷元說起他與殷嶠相處時的往事。

 “殷氏在南朝時,以書、畫、玄學、醫術聞名於世。沒想倒,到了本朝,前有開山公統兵作戰,後有本清兄入軍事學院為博士。

 就是不知,本清兄是否打算讓族人以後也入軍伍之列?”

 正與李晉安閑聊的殷清風,心中一停。

 往好裡想,李世民願意為殷氏後人鋪路往壞裡想,他這是在試探啊。

 殷元會怎麽回答?

 殷清風此時眼中的殷元,依然雲淡風輕,“聽犬子說,殿下欲以外戚國親為內屬官。

 承蒙殿下不棄,賜婚元之兩子。以後,他們兄弟二人或許在內屬官的官位上為殿下效力了。

 至於他們的後人嘛

 按照殿下的謀劃,文貴武勳之後人,可入學院少年營,再選文武之道。彼時,後輩們為文為武,就看他們個人才能與意願了。”

 李世民笑了笑,看向殷清風,“你對大唐之軍事諫議良多,又教導過宜春郡公等人練兵之法,不知你的武略如何,又有何諫言?”

 殷清風沒想到李世民將火力對準自己,他說道:“侄兒自詡為動口不動手的文弱書生,而行軍打仗指揮作戰太苦太累,完全不適合侄兒的性情啊。”

 文弱書生?你還算是文弱書生?

 李世民有種想要罵人的衝動。

 “現有李靖公那些武勳們,後有軍事學院教導出來的將領,以後,大唐缺少的不是傑出的將領,而是沒有足夠的軍卒讓他們統帥。所以啊,侄兒就不參合了。”

 李世民沒好氣兒的看著殷清風。

 雖然他被殷清風描繪的前景鼓動得有些心潮澎湃,但殷清風最後那句不參合了,真讓他有些牙根癢癢。

 他乾脆轉頭看向殷元,“本清兄,你這犬子明明有才能卻不獻言獻策,你既是學院的博士又是他阿耶,你可要好好說教說教他啊。”

 殷清風心裡白了李世民一眼,這人心眼兒真小。

 司馬相如的小名就是犬子。他成名後,人們便爭相效仿,謙稱自家兒郎為“犬子”。

 犬子是自家長輩使用的謙稱,別人當面使用這兩個字,不是罵人還是啥?

 殷元笑道:“元乃殿下屬官,犬子也是殿下的郎子,由殿下管教他,會比元更好些。”

 漂亮!點讚!

 李世民見討不到便宜,轉移了話題,“學院明春就要招收學員了,不知第一學期要投入多少錢財。”

 殷元見說道政事了,收起笑容拱手道:“李靖公等人商議後,由於博士和助教有限,明春最多能招收學員兩千人和少年營學子四千人。

 祭酒、博士、助教的俸祿和學員與學子的日用,每月以二十五萬貫計軍械監每月的經費和俸祿,每月以二十萬貫計。供應駐軍的日用,每月以萬貫計。

 如此計算,每月是五十三萬貫。學院每年又休假兩個月,省去學員與學子的日用,一年十二個月的花費是六百萬貫左右。”

 這麽多!

 六百萬貫的數字遠遠超乎李世民的想象。

 他有些慶幸的看了殷清風一眼,要不是銅錢改製為國庫提供了難以想象的錢財,這麽龐大的一筆開支在兩年前還真是無力支撐的。

 “作戰服雖然限於棉線與染料的供應,但目前已經得利七百六十萬貫。若產量與銷量能持續穩定,足以應對更大的開銷。”

 雖然聽說過作戰服很受追捧,可沒想到會是這麽大的收益。李世民有些震驚了,“本清兄的意思是,九百萬貫可再多收一半的學員和學子,而增加到一千兩百萬貫,就能多收一倍的學員和學子了?”

 他還想說,若是增加到兩千四百萬貫、三千六百萬貫,豈不是

 反正大唐國庫裡的錢財用不完!

 殷元道:“學院的諸位同僚也想為大唐的興盛盡力,但囿於博士和助教的人數,最多只能教導三千人和六千人。”

 李世民很是失望,“那就是說,後年只能招收一千學院和兩千學子了?”

 殷清風插言道:“侄兒之前曾諫議過,在不斷的教學當中要進行不斷的淘汰。雖然少年營不淘汰,但學員們的數量卻是可由叔叔控制的。

 費心費力教導兩千人,不若盡心盡責的教導三百人甚至一百人。

 若是每年能向軍中輸入一百位最有才能的武將,十年就是一千人。而我大唐現今各級武將才多少人?”

 李世民點點頭。

 現在軍中的將領大多年富力強,再廝殺十年二十年的都沒問題。這十年二十年的時間,足夠那些從學院中走出來的學員得到提升,並最終取代現在的將領。

 殷清風道:“軍事學院的成立,只不過是為培養軍中將領提供一個新的思路和新的機會。

 將領的才能,決定一場戰鬥勝敗,更決定大唐的興衰存亡。

 一個有才能的將領,要比一百個無能的將領更有用。

 所以,學院必要實行寬進嚴出的教學策略。

 所以,不能用大唐的國祚來換取對權貴們的蔭封。”

 殷元有些擔心的看著李世民。

 兒子說話太直接了啊。

 李世民沉默了少許,“你和李藥師說過這個諫議了?”

 殷清風道:“叔叔對學院的一切一言而決。今日叔叔未來,開學前侄兒也會向叔叔進言的。”

 李世民笑著對殷元說,“你這孩兒知進退,很好。”

 殷元心裡一緊。

 這話聽著是好話,但意味太深長了。

 “都是殿下指點得好。”

 李世民向殷元點點頭,扭頭對殷清風說道:“關於你說的那個淘汰,有什麽詳盡的諫言?”

 殷清風道:“我大唐軍事學院的成立,為史上首例。如何教學,如何興盛,一切還要叔叔費心和博士們盡責共同探討。

 侄兒有些粗略的想法,謹供叔叔參考。

 第一,明春的第一屆學員暫由叔叔指定,再往後的兩年內,想進入學院就要進行考試。

 考試的內容有叔叔和博士們指定。

 而從第四年開始,學員從學子選拔,並加大少年營的人數。

 第二,學員要每月考核一次,在下學期開學後,住宿條件按照成績分為上、內、外三舍。

 成績最好的住上舍,為兩人一間,成績中庸的住內舍四人一間,成績最差住人一間的外舍。

 連續兩次住外舍和連續四次住內舍的,淘汰。”

 他這個將宿舍分為三個等級的思路,來自於北宋王安石變法科目之一的三舍法。

 三舍法把太學分為外舍、內舍、上舍三等。

 外舍兩千人,內舍三百人,上舍一百人。

 官員子弟可以免考試即時入學,平民子弟需考試合格入學。

 若三舍法止於此的話,無非也就是現代的那種分快慢班教學而已。

 但王安石還規定:上等以官,中等免禮部試,下等免解。

 這在實質上,將太學徹底變成了選官制度的一個組成部分。

 殷清風改正後提出的三舍法,只是學員們的榮辱感,加大淘汰機制而已。

 “除了三舍法外,還可以實行黜陟法。

 黜陟法是指,由叔叔不定期的指派官員,到學院檢查學員們的成績。

 若學員在檢查中成績優良,可提升至住舍等級相反則降一個等級。若住外舍的學員成績低劣,直接淘汰。”

 這個思路來源與滿清的六等黜陟法。

 清初定製,各省學政到任後的第一年巡回所屬,對各府、州、縣的生員、增生、廩生進行考試,是為歲試。

 按成績分為六等黜陟。

 文理平通者列為一等,文理亦通者列為二等,文理略通者列為三等,文理有疵者列為四等,文理荒謬者列為五等,文理不通者列為六等。

 一二等與三等前列者有賞,四等以下有罰或黜革。自道光以後稍有放寬,僅列一二三等,列四等以下者極少。

 李世民的眼睛亮了。

 當成立軍事學院的消息傳出後,那些能找到機會和他接近的百官還有皇親國戚們,都向他表達了一個意思:他們子弟要進入學院。

 按照每人有兩個即將成年的子嗣來算,長安城裡七品以上的官員,就有近千人。那麽,學院最少要招收兩千人。

 看似正好符合學院能容納的上限,但實際不然。

 像殷元這種只有一嫡子一庶子的人幾乎沒有,就算魏玄成那樣貧苦之人,子嗣也不止四五人。

 那麽,整個長安城裡有資歷的勳貴們有多少?

 那些在外牧守一方的四品以上的勳貴們又有多少?

 那些想為家族子弟謀取入學資格的人又有多少?

 他剛才問,追加學院的投入可以招收多少人,原因也就在於此。

 而另外,經過殷清風的諫言,讓他認識到了另一個危機。

 國朝初立時,他和阿耶為了籠絡人心,很是封賞一大批爵位。

 隨著四方平定,再封爵的人或許會慢慢減少,但以往的那些勳貴們,還要繼續安撫。

 以前安撫的辦法就是蔭封。

 文官的後人蔭封為文散官,等及冠後可以出仕為文官武勳的後人封武散官,出仕後為武將。

 但殷清風的諫言是,在削弱世家的同時,擴大普通百姓子弟升遷的機會。

 大唐立朝後,以往的那些在歷朝中出仕的世家子們,在朝中的人數並不算多,更多的是人算是新貴。

 可這些新貴們若是持續的得到封賞,他們也會變成望族,他們的後人也會變成世家子、

 這,不符合他想要削弱世家的目的。

 但他們想要子嗣進入學院的請求,他又不能明著拒絕。

 現在有了三舍法和黜陟法,一切都可以解決了。

 寬進嚴出嘛為了大唐的國祚嘛

 不是某對你們不恩寵,是你們的子嗣不爭氣。你們如果有怒火,去找你們的子嗣,怨不得某不給他們機會的。

 多好!一切煩惱都沒了!

 嗯以後誰再來某說情,沒問題,去吧!若是你們的子嗣被淘汰了,不要覺得沒顏面就好哈哈哈哈

 “好!不錯!本清兄,你有如此麒麟兒,真羨慕啊”

 心事解決了,他樂得與殷元相互吹捧。

 殷清風插言道:“侄兒還是堅持當初的諫言:少年營的學子,一半來自權貴,一半來自百姓。”

 李世民笑著點頭。這句話他沒忘。

 反正削弱世家是不會停止的,讓萬千百姓感受皇恩就是必然的了。

 吃也吃好了,收獲也超出了想象,見時間不早了,李世民就提出要告辭了。

 殷元與李世民在前面說話,殷清風對李晉安說道:“驢肉、牛肉和羊肉對叔叔的身體很有益,侄兒也會將所有的做法傳給宮中,望叔叔進食不綴。”

 李晉安,“你的孝心,叔叔收下了。”

 “侄兒每月獻上那二十頭驢,東宮一定會孝敬一些給聖人或分出一些給那些勳貴。侄兒要囑托叔叔的是,那些驢皮最好收攏回來,侄兒還有大用。”

 李晉安以為殷清風只是將驢皮當做皮革用,他沒在意的點點頭。

 殷清風肯定會嘗試著把阿膠弄出來。

 無非就是用驢皮、黃酒、冰糖、豆油、紅棗、枸杞、核桃仁、黑芝麻等熬製嘛,不算難。

 想到了阿膠的用法,殷清風又說道:“叔叔,你是否食用人參?”

 李晉安問道:“咱家那裡還有一些,明日讓你家小娘子給你帶些回來。”

 殷清風道:“侄兒是想說,這乾參有燥氣,多食對叔叔的身體反而有害。若叔叔食用人參,最好的是鮮參。”

 老中醫都會建議病人:“人參要新,阿膠要陳。”

 乾參有燥氣, 燉湯時最多就能放一兩片或者是一兩條須子,如果放多了,就會像人們常說的那樣虛不受補也就罷了,冒鼻血什麽都很正常。

 本來就生病體虛,又平白的多了很多的燥氣,想不死都難。

 新鮮人參藥性加溫,才能對身體有很好的補養功效。

 阿膠在理論上來說,是沒有保質期的。

 在陰涼乾燥處保存,只要不風化,阿膠越久越好,而且其中的燥性也會消除,吃了還不會上火,真正達到了滋補的作用。

 現代的阿膠,百分之九十九的都是工業化的產物,不說裡面有沒有驢皮的成分,若是由馬皮豬皮製成的,不但無益反而有害。

 李晉安笑眯眯的說道:“你這孩子有心了。行,咱家回去和你叔叔和嬸嬸都說說,讓他們也知道你的孝心。”

 殷清風道:“叔叔的愛護之心,侄兒無以為報。”11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