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永世帝唐》第179章:0古之謎
劉仁軌心情複雜的站在殷清風面前時,殷清風似乎在思索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望著殷清風那專注的神情,劉仁軌也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心事。

 在沮喪和彷徨過後,他將前因後果又想了一遍才發現,無論他是否願意他都沒有其他選擇!否則,就無法解釋他為何驟然升職為工部員外郎了。

 既然沒得選,那就不選!

 現在雖然不是亂世,非要投靠一個所謂的明主來謀求個人發展和護佑家族,但殷清風展示出來的才能和強勢值得他“賣身求榮”。他非常確信自己若肯低下頭顱,在殷清風這裡獲得的遠比在仕途中得到的要多很多。

 想通這兩個問題後,他開始冷靜的分析殷清風這個人。

 按照許敬宗的說法,這殷清風在其家族中只是一個庶子。但剛才的會議上,其生父、嫡兄沒有獲得職位。單這一點,就能證明他並不是庶子那麽簡單。

 按常理來說,無論家族大小,偏支的嫡子有可能成為族長,嫡支的次子、三子等也可以成為族長,唯獨庶子不可以!無論這個庶子是不是帝婿,都不可以!

 偏偏,殷清風做到了!

 自家產業竟然由外人出面掌管不說,其嫡母和生母竟然只能在旁輔佐!

 還有,應國公這樣的勳貴為何甘心俯首?甘心到連自己的產業也歸於殷清風的名下?

 不可思議!絕無僅有!不可限量!

 面對這樣的人,沒理由不投靠!

 “啊~~正則兄已經到了很久了?失禮失禮。”

 殷清風趕忙起身,笑臉賠罪。

 劉仁軌也從沉思中驚醒,慌忙回禮,口稱“不敢不敢”。

 當殷清風與他把臂,示意他坐下的時候,他掙脫殷清風的手,然後後退半步鞠躬說道:“仁軌願向郎君效忠,懇請郎君收留!”

 劇本按照他之前的設想進行,但殷清風剛才在想到底要不要留下他。留下他對集團肯定有幫助,但大唐就少了一個讓後世敬仰的名將。該如何取舍,還真難做決定。

 殷清風雙手扶住他,“正則兄,我們坐下談話。”

 每個讀書人都希望遇到一個禮賢下士的明主,既然決定投靠了,劉仁軌也不矯情,他大大方方的坐下,然後平視著殷清風。

 殷清風問道:“不知正則兄讀過什麽兵家典籍?”

 劉仁軌對殷清風說話的風格多少有些了解,所以他也沒有腹誹殷清風這麽開門見山的問話,“仁軌對治兵毫無興趣。”

 殷清風愣住了,“那他在百濟、在白江口是怎做到的?這尼瑪比無師自通更牛掰啊~~~不行了不行了~~~不能讓他的才能荒廢了。小爺沒研究過軍事,但啟發啟發他還是沒問題的。”

 殷清風組織了一下語言,說道:“歷史上,有很多出將入相的人物,比如薑尚,被譽為“兵家始祖”、“武聖”、比如諸葛亮既能安定蜀國,又能統軍征戰。

 但,小弟個人不讚同後人效仿他們。畢竟,這些人都是千年難出的英傑。所以,小弟會向太子諫議,治兵之人專心統兵,治世之臣專心理政。

 小弟與正則兄接觸時間雖短,但小弟個人建議正則兄以後向軍事方面發展,而不是想著治理一縣一州,更不要把才能浪費在商業上面。如果正則兄願意,小弟倒可以與正則兄探討一下治兵與統兵的方略。”

 說完,他期待的看著劉仁軌。

 劉仁軌現在內心驚訝的程度,絕不亞於下午聽到殷清風對永業集團的設想。就連他自己都不清楚自己還有什麽軍事上的才能,這個只見過兩面的少年是如何看出來的?

 不過,回想自己在擔任縣尉和縣令的時候,好像真的沒有熱忱去處理那些瑣事。“難道自己真的不適合主政一方然後進入廟堂?可他又怎麽知道自己

 還有,這自古以來,只要有一定的官職就可以帶兵。若他真向太子諫言文武各咎其責武將是高興了,這少年可就成了千萬讀書人的死敵了啊~~~

 嗯不過想想他能以商治國,能有更多奇妙的想法也在情理。只是自己真的要投身軍伍?”

 劉仁軌低頭琢磨了一下,說道:“郎君之言,仁軌會認真思慮的。”

 殷清風想了想,決定再多說兩句:“現在大唐總體上算是統一了。聖人和太子的精力也會轉到治理天下方面。但隨著國力的增長,對突厥、對吐谷渾,等外邦外族一定要用兵的。

 如果正則兄選擇以文官來求顯達,或許需要三十年甚至更久才能位列一品或二品。可要是有機會統兵對外征戰,或許只需幾場勝仗就能位列公候。

 小弟言盡於此,如何抉擇就看正則兄的了。”

 劉仁軌很是意動,但他沒有說什麽,只是點了點頭。

 殷清風也知道不是三兩句話就能說動他的,“不知正則兄可有成家?”

 劉仁軌略有羞愧的說道:“仁軌家世清貧,又年少離家。現今雖驟升為員外郎,也無積蓄在長安城購買住宅,更別說成家了。”

 殷清風問道:“不知正則兄年庚幾何?”

 “不敢,癡齡二十有四。”

 原來大名鼎鼎的劉仁軌現在還是條大齡單身狗啊~~~~

 殷清風在心裡無厘頭一下,說道:“可惜小弟並無良配介紹給正則兄。但,正則兄想納幾房妾室,小弟還能幫上忙的。”

 劉仁軌有些狼狽的說道:“不用不用。就是納了也無處安置。”

 他已經投效了這個少年,有些待遇還是要爭取一下的,順便也試探一下。

 “哈哈哈既然正則兄有意,這宅子、美妾都交給小弟去辦吧。”

 都是正常男人,有個需求也是正當的。何況,唐朝人承襲了三百年的胡風,對男女之事還真是放得開。

 既然劉仁軌不矯情,他也不吝惜幾個錢財。至於美妾嘛,那些宮女嫁給這麽一個有前途的男子,也不算委屈她們。

 劉仁軌向殷清風拱了下手,無聲的應承了下來。

 他因為殷清風的強勢和才能,才決定投靠的。但殷清風的為人如何他了解得還不多。現在看來,最少在他身上沒有看到那種世家子慣有的傲慢。

 殷清風又問道:“不知正則兄仙鄉何處?家族可有傳承?”

 劉仁軌正了正身體,恭敬的回答到:“仁軌的祖上為漢章帝之子河間孝王。傳至仁軌時,為十六代。至仁軌之天祖時,遷至隋之尉氏縣、唐之洧州。

 曾祖為北齊冠軍將軍、祖為北齊淮陽王參軍,又任梁州西曹椽。惜,至家父時歸田為農。”

 殷清風幽幽的說道:“漢章帝~~~也不知漢獻帝的苗裔是否還在天下興亡,苦得可不只是百姓,帝王血脈才是被荼毒最深的人啊~~~”

 劉仁軌有些感動了。

 他不是因為殷清風同情他祖先的遭遇,而是他悲天憫人的那種情懷。

 他略帶悲傷的說道:“仁軌族中記載:魏主曹丕篡位後,封獻帝協為山陽王,位於現今的兗州一帶。

 北胡南下時,漢趙的劉淵一面尊崇高祖邦、追封蜀後主禪,一面有大肆殺戮漢皇血脈。

 第四代山陽公秋以及族人便被胡賊屠戮殆盡~~~”

 殷清風只是隨便感慨一下,沒想到竟然解開了一段千古之謎。

 後世人都相信小東倭那邊的傳言,說什麽劉阿知帶著兩千多族人跑去了扶桑、東瀛的。這根本就是個笑話!

 首先:《說文》雲:“桑, 神木,日所出也。”《海內十洲記·帶洲》:“多生林木,葉如桑。又有椹,樹長者二千丈,大二千余圍。樹兩兩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以名為扶桑也。”

 這一點,在長沙馬王堆漢墓帛畫中就能體現扶桑在當時人們心中的地位!

 扶桑,是小東倭在宋朝以後冒稱的!中國的史書上可是從來沒有過這樣的記載!只有:倭國!倭國!倭國!

 而且,中國古代傳說東瀛之中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為神仙之所居。小東倭自稱東瀛?就他們也配?

 其次,王彌佔據兗州的時候為冬季。

 以當時造船與航海的技術,兩千余人如何在倉皇之下能全身而退且找到足夠的船隻,並在冬季逆行太平洋暖流而向北行駛?

 東倭鬼畜不要臉,作為中國人可千萬別沒腦子!丟人!
 ( =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