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歪門斜道》第13章 任命錦衣衛軍師
聽到天啟帝準許打手心,群臣心裡一陣驚悚,如此辱沒大臣,他們不少人產生歸隱之心,當官額俸祿並不能讓他們富裕,真正富裕的只有那些見不得人的收入,現在天啟帝剛剛即位沒多久就開始查貪官,而且查得力度還真不是蓋的。

 只是官都當了這麽久,回到故裡他們能幹什麽?種田?

 此刻心中那些官的心裡只有一個苦字。

 洪武二十九年,明太祖朱元璋規定了官員的工資水平:正一品,月俸米八十七石;從一品,七十四石;正二品,六十一石;從二品,四十八石;正三品,三十五石;從三品,二十六石;正四品,二十四石;從四品,二十一石;正五品,一十六石;從五品,一十四石;正六品,一十石;從六品,八石;正七品,七石五鬥;從七品,七石;正八品,六石五鬥;從八品,六石;正九品,五石五鬥;從九品五石。這個規定,用糧食作為俸祿的計量單位,除了糧食以外,也按照品級給官員發一定數量的紙幣——“大明通行寶鈔”,但只是一種補充而已。一直到明朝滅亡,數值都基本不變。

 其實,如果真按照朱元璋規定的這個標準來計算,明朝官員的俸祿,並不比前代低多少。即便是縣官,每月領取七石大米,也是足夠開銷的。但是這種情況並沒有持續多久,到了永樂年間,雖然紙面上的俸祿沒變,但官員們的實際工資卻大大減少。其原因就是大明遷都之後拿不出那麽多糧食發工資了!所以,隻好通過“折色”(把糧食折算成同等價格的寶鈔)這種手段,來發放俸祿。

 本來明朝的首都是南京,緊靠著江南魚米之鄉,國家的賦稅重地,糧食充足,自然可以發俸祿。但是遷到北京之後,大批人馬都跟著去了。北方生產不出那麽多糧食,隻好靠大運河的漕運,從南方往北京運糧食。長途運輸,損耗不小,這麽珍貴的糧食,用來供給京師人口的口糧,已是捉襟見肘,又哪來那麽多糧食發工資?

 到了永樂皇帝哪裡更絕,春夏折鈔,秋冬折蘇木、胡椒。

 把蘇木、胡椒之類的香料當作工資發給官員了!蘇木,胡椒自然是西洋番國進貢的,後來鄭和下西洋,又帶了一大堆回來。可是這些玩意,既不能吃,又賣不出去,官員們拿在手裡,都是面面相覷,恨得咬牙切齒,心中罵皇帝十八代祖宗。

 再說那大明寶鈔,也就是紙幣更是坑爹。

 弘治年間,一貫(一千錢)寶鈔,“僅直銀三厘、錢二文”;到了萬歷年間,即使是數百貫寶鈔,也“不值數十文錢”,老百姓根本不承認這貨,還比不上錢莊裡的銀票。

 一個國家搞出來的國家錢莊發行出來的貨幣都貶值得民間不承認,也不得不說大明的配套法律與大明經濟調控問題很大。

 因此大明官員的薪資實際上到手並不多,可以說一個清官真的是窮得叮當響,為了解決生活上得問題,大明的官恨很多都有灰色收入,比如嘉靖朝內閣首輔徐階,就是當時江南最大的地主,家族田產二十多萬畝,“產業之多,令人駭異”。加上其他行賄索賄、人情往來,在明朝想做個生活滋潤的官,其實也容易得很。至於那工資有沒有都不重要,所以很多讀書人削尖腦袋來當官。

 楊博士打了當官得三棒,現在也改回敬一下這些當官的,於是他埋下一課稅改*:“皇上,草民有一個提議,自太祖定下官員俸祿之後直到現在沒有任何變動,到了永樂皇帝哪裡,官員的俸祿折色太嚴重,以至於很多當官的都無法考俸祿維持開支,所以草民鬥膽請皇上與大臣們深入研究與商議一下俸祿發放問題,否則在俸祿上沒有徹底解決官員的溫飽,貪汙腐敗一樣會滋生!”

 楊博士的話實在是說到當官者的心窩裡,這時居然沒有當官的走出來反對,天啟帝坐在寶座上看著下面那群像鵪鶉一樣的官,看見楊博士居然為這些狗日的出頭,氣得夠嗆:“你們多少人是萬歷年代的官?知道朕的爺爺為何不上朝嗎?你們不是很會治國嗎?跟朕談什麽薪資?”

 天啟帝再度把頭上的皇冠再次砸向那些臣子:“糧食短缺,國庫空虛,營收不配入不敷出,朕的國家居然欠私人錢莊的錢到現在還沒還上,談到薪資你們一個個不出來反對,談到稅收就生怕動到你們家族的利益,這種混帳思想也配當一個官!”

 天啟帝站起來臭罵:“說啊,你們這群庸臣,整天窩裡鬥,今天參這個,明天參那個,有心思為何不想想如何解決工資發不起的問題呀,清官瘦貪官肥,看看你們這些肚腩鼓起來的蠢貨,看看葉首輔瘦得皮包骨,你們葉好意思談愛國?”

 楊博士站在仿佛葉感受到了大臣的憋屈,龍逸辰亦感受到了這個少年皇帝的抱負。

 臭罵還在繼續,絲毫沒有停下來的意思。

 “朕自親政以來,一直想有所作為,改變現狀,讓老百姓過上好生活,每每想出一條主意,你們這些老頑固就動不動就說社稷動蕩,危及國本,只是說到現在,你們這些進士,狀元,翰林院的老學究,弄出什麽來了,這不行,那不行,朕養你們這些官有何用?”

 “紅丸案至今半年過去,整天吵來吵去,吵到現在都沒有一個結果,你們這些當官的能把凶手吵出來嗎?朕找到一個奇人來你們想方設法的抵製刁難,看看現在,要不要朕將你們這些賭輸的人拉出去砍腿?你們還有臉談俸祿?”

 天啟帝一番話抽得這些臣子臉上火辣辣的,經過斷腿威脅到再被抽耳光,這個該死的楊博士將這些王公大臣弄得滿身是傷,一隻隻像鵪鶉一樣低頭不語。

 “現在朕委任楊博士為錦衣衛軍師,持金腰牌,直屬皇姑指揮,即日起調查紅丸案。”天啟帝問朱暄雅:“皇姑,龍逸辰歸入錦衣衛你看如何。”

 朱暄雅冷冰冰的說:“郭大人這麽看得起龍逸辰,倘若歸本宮錦衣衛,大理寺卿豈不是怨恨於本宮?依本宮之見皇上還是讓龍逸辰跟著郭大人混吧,錦衣衛都是江湖中人,都是不靠譜,上不了台面之輩,本宮這群窩囊廢隊伍養不了這尊忠臣名將之後。”

 天啟帝無奈:“那麽龍逸辰就歸大理石,龍逸辰有心參與紅丸案,就回去準備一下,組建你自己的隊伍,明天進宮於楊博士一道開展調查,葉首輔,立即著手擬旨頒布,午後你們幾位內閣大臣來朕禦書房,退朝!”

 噴大臣噴爽之後天啟帝容光滿面站起啦說:“皇姑,楊博士,隨朕來!”

 禦書房。

 天啟再度詰問楊博士對稅收改革的辦法:“大明稅收一直被前幾任皇帝詬病,這也是萬歷皇帝不上朝的原因之一,對於稅收改革朕以為要勢在必行”

 楊博士道:“稅收是大明朝的病根之一,要改變很難。”

 天啟帝道:“現在這裡只有你、皇姑與朕,皇姑是朕最信任的人,你且說說你對稅收改革難得原因。”

 楊博士拱手道:“啟奏皇上,稅收改革之難根本原因就是大臣思想僵化,若是皇上一意孤行,強行下旨稅改,恐怕執行起來十分難,得不到大臣得擁護強行改革必然會受到大臣得抵觸,怠慢,皇上不如和幾位首輔大臣好好商議,讓幾位首輔大臣知道厲害之後得到幾位首輔大臣的支持,實施起來就好得多。”

 要說服幾個首輔大臣,天啟帝自問還不是這種料:“楊博士,朕認命你為朕的顧問大學士,以後有什麽政事議論,你都來參與。”

 楊博士連忙推辭:“皇上,現在臣正在辦理紅丸案,需要一心一意,需要時間去思考案情,分析案情,不宜分心啊。”

 天啟帝想想也是,結束紅丸案是重中之重,不能分心:“那麽關於稅收問題,下午朕該如何讓幾隻老頑固明白稅改的重要性?”

 楊博士想了想,將腦中的知識簡略後道:“大明朝的社會矛盾最基本之一就是貧富矛盾,貧富之間的矛盾大多數來源於溫飽解決不了,富人為富不仁,社會資源分配不平衡引起,稅收其實就是解決這幾個矛盾的手段之一,若是稅收把握不好就無法調節矛盾還可能激化這個矛盾。太祖皇帝的稅收就是如此,這是一種一刀切的手段,這種手段的結果皇上已經看到,其實稅收應該根據社會製造的財富比來調節稅收比,最好的方式就是富人交收稅,窮人應該少交或者不交,為了能增加稅收,皇上應該為窮人開拓一個好的社會環境,刺激窮人開創更多財富,這樣皇上的稅收也就可以增加。”

 其實關於稅收的知識還有很多,楊博士知識片面的說出一些,乍聽起來似乎也就那麽一點東西,其實個中學問說幾天幾夜也說不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