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歪門斜道》第61章 文鬥(四)
( ) 一句太忙由楊博士的嘴吧裡解釋朝中大臣與大長公主的無能實在牽強,紅丸案肆虐的朝庭幾個月,這句太忙到底是朝中大臣忙於勾心鬥角還是忙於為朝廷辦事?

 大臣很忙,這句話仿佛是有心無心的抽了坐在皇上大長公主兩邊的大臣的臉。

 再者下三濫的人辦下三濫的事,楊博士這個下三濫的人辦了兩件大事,救了皇城一次,下三濫的人真如此由能力不知道珍惜,還弄出現在被外國人指著皇上‘辱賢’,這些賢臣還要來何用?

 大臣們的臉被無形的手打得老練啪啪響,一旁連拿兩分的忠勇伯龍逸辰也被楊博士這個坐在地上下三濫得不賢者損得體無完膚。

 這兩分他拿的確實慚愧,如此殃及池魚的被損,龍逸辰英俊的臉上泛起一層難看的神色,遠處的柳洛鴻內心在滴血,她為龍逸辰的英俊長相著迷,龍逸辰流露出來的浩然正氣般的正值氣質讓她宛如吸毒般上癮,現在楊博士在無形之中損得龍逸辰體無完膚,柳洛鴻再一次產生了對楊博士厭惡的感覺,心裡不由得臭罵楊博士不要臉。

 楊博士繼續:“聖賢之書教育世人,人分三六九等,楊某人也識趣,做好一個下三濫的人,下三濫的人就應該有他相應的禮儀,故坐張爛椅子,用一張十幾年沒人摸的茶幾,有幸吃道王公大臣吃剩下的殘羹剩飯對那些下三濫本該吃泥巴啃草根的人來也是一件奢侈的事,所以大家沒必要為楊某人是不是應該得到賢士之禮而煩惱,楊某人是賤骨頭,本可以腰纏萬貫過上錦衣玉食左擁右抱的生活不要,送人家拿去倒貼白臉,這等犯賤的事我楊某人都做了,也不差在這裡受人鄙視,大家莫管,莫管,繼續比賽,我楊某人坐這裡當猴給你們耍著玩就好,趕緊開始比賽。”

 楊博士將自己劃成下比下九流還要卑賤的身份,自詡啃泥巴吃草根,別人無需在意他現在幹什麽,讓所有人把他當猴耍就好,這不就是更加突出一個被羞辱的賢者的心境嗎?

 這番話讓別人認為楊博士是安慰各方,以比賽為重,自己沒有被羞辱的感覺,現在這番禮遇符合他的身份,只是這是挑戰儒家學締造出來的審美觀,禮賢下士一直都是讀書人倡議自己應該得到的禮遇,現在楊博士挾功自居下三濫,這不是明擺著再抽皇家的臉嗎?

 一個解決紅丸案,修理襄陽的人到了這裡自能坐地板,被無情的羞辱對待,一人成一個隊實實在在的耍了兩次猴,還認了這種不公平的待遇,傳出去朝廷還能招納賢才嗎?

 皇太極哈哈大笑:“楊先生,我皇太極想問你,你為何把萬貫家財送出去?”

 楊博士一臉懵逼的回答:“有人想倒貼白臉,沒有錢倒貼,所以我楊某人好事做到底,送驢到到西,把家產送給她拿去倒貼白臉,反正楊某人這種下三濫的人不應該擁有這等與身份不相匹配的財產,楊某人有手有腳,還餓不死。”

 損完王公大臣楊博士再度損柳家姐妹,而且還在縱目睽睽之下損她們不知羞恥拿楊博士的財產去倒貼白臉,一席話讓觀眾戲沸騰起來,紛紛議論,自稱楊夫人的柳洛鴻,柳萱彤氣得雙眼通紅有一種想自殺的衝動,兩人被凌微音緊緊抓住,因為她知道一個女人可以為面子而死,只是楊博士這蠢貨不理解一個女人到底想要什麽。

 皇太極鼓掌:“先生無欲無求,真乃大人物也。”

 遠處的凌微音心裡臭罵:什麽大人物,大婬物,大蠢貨是真。

 無欲無求,這詞又再一次讓啟帝不爽,須知楊博士再神武門被破那個晚上居功至偉,被一群老頑固以太和門士兵傷亡為由死諫不能助長楊博士的風氣,故楊博士的功勞被抹除,也等於報了群臣掃大街的仇。

 現在倒好一切惡果都被皇太極計算再辱賢一事,想想人非聖賢,一個賢者犯了錯就被用更大的功勞來抵消,那麽那些站在場上指揮戰爭的將領有誰為他手下死去的士兵負責?如此算計還有誰敢出頭為大明解困?一個將領本來又能力扭轉遼東戰事,只是士兵死亡多了一點,事情過後就被清算責任,那麽還有誰敢出來。

 啟帝此時感覺有人再他的菊花裡捅了一杆,只見啟帝走下來,走到楊博士跟前老老實實的舉了一個躬:“楊先生,適才朕怠慢了您,現在朕向您賠罪,對不起,請原諒。”

 啟帝所為著實讓楊博士吃了一驚,先生是一種尊稱,能成為先生的必定是有學問之人。

 先生一詞最早見於《禮記。士相見禮》注:“先生,致仕者也”,即離退幹部,他人在見他面時,稱其為先生。

 《孟子》注:“學士年長者,故謂之先生。”也就是,到了戰國時候,先生的用法已經被擴大到有學問的長者,其後,這一用法一直沿用到清末,除了有學問的長者被稱為先生以外,先生最大量地被用在教私塾的老師的稱呼上,雖然,教書老師不一定道高德望,但相對於被教授的學童來講,還是學問與資格有余。

 現在啟帝尊楊博士為先生,則承認楊博士的才學再他這個當皇帝之上,須知在朝堂之上能讓皇帝叫他一聲先生的恐怕沒有幾個人。現在啟帝叫了,也道歉了,作為一個皇帝,啟帝為自己爭取到了應有的名聲,一個知錯能改的皇帝,無論那些讀書人對剛才的事有多麽失望,恐怕啟帝一個鞠躬之後就沒有人會責備啟帝‘辱賢’之名了,同時也化解了皇太極的釜底抽薪的攻擊。

 一個皇帝都遵循聖賢教誨,知錯能改,那些大明子民難道就沒有容人之量?

 皇太極在一邊鼓掌:“大明的皇帝果然是個好皇帝。”他還畢恭畢敬的向啟帝鞠躬,致禮,時時刻刻都將自己放在一個是英雄眾英雄的位置。

 在別人眼裡皇太極就是一個求才若渴,風度翩翩的孟嘗君形象,但是在楊博士的眼裡,皇太極的每一次行動都是由目的的,這一次他成功的讓啟帝背上一個‘辱賢’的黑鍋,只不過讓啟帝用真誠的道歉化解了一半威力,倘若啟帝不下來道歉,恐怕皇太極會讓間諜四處宣揚,利用楊博士的事四處抹黑,到各種館,各種堂裡面去書,抹黑皇家,以大明的社會風氣,大金大舉入侵之時大明將無人才,良將可用。

 釜底抽薪!好毒的計謀。

 當啟帝鞠躬之時,楊博士機靈的下跪裝得像一隻鵪鶉似得跪伏:“皇上您這時折殺草民了。”

 本來事要道歉得啟帝連忙:“先生不必這樣,朕是向您道歉的。”

 罷啟帝真的對跪伏中的楊博士進行三跪九叩之禮,而楊博士也一直跪伏不動。

 無形之中楊博士這招以退為進讓啟帝徹底擺脫了辱賢之名,一邊的群臣個個跪伏下來大呼皇上英明。

 楊博士心裡臭罵:你們的皇上英明沒錯,只是你們都是豬,一群蠢豬。其實不但你們蠢,老子也是其中之一。

 楊博士自認是謀略高手,誰知道一開始楊博士就敗在了皇太極的手中,皇太極成功的利用了楊博士被褥的惱火,一步步將他引誘與他一起起哄讓皇家難看。

 這請君入甕損皇家顏面的的計策要實施須得有幾個條件,第一,皇太極背後的力量讓大明不敢輕易斬他,第二,實施目標身上的價值讓大明要斬他也需要斟酌。第三有一定的實施條件。

 顯而易見楊博士都達到了皇太極請君入甕的要求,第一,楊博士身上的價值很大,謀略、智慧、掌握的擊術、都是一等一的,可以左右戰爭,第二,楊博士與朱暄雅決裂導致楊博士被憤怒遮住眼睛。

 於是皇太極成功的挑起了楊博士對皇家的怒火,一石三鳥,一箭三雕,正中靶心。

 皇太極成功離間了楊博士,成功讓啟帝坐實了辱賢之名,釜底抽薪成功,成功的讓大明朝廷裡的謀臣心寒,讓他們想想,楊博士居功至偉還落得如此下場,大明的官場還能混嗎?

 這種刃不見血的捅刀,遠比打贏薩爾滸之戰更恐怖,薩爾滸之戰輸隻輸了土地,這刃不見血的攻擊,傷的卻是大明之本——人才!

 現在啟帝下跪道歉,一代誠君之名又落倒了啟帝腦袋上,只是皇太極那一刀之傷恐怕已經無法挽回。

 “平身吧!”啟帝完成三跪九叩道歉完畢方才站在楊博士身前:“子犯法當與庶民同罪,這是你剛才那番治國言論中以法治國中要表達的意思吧,今朕想告訴你,大明能做到你的要求,朕很想聽聽你的高見,那麽第三題就是以治國為題,將你們治國的構思出來,由朕與三位評審一起定奪。不過在這之前,朕要解決楊博士自身的問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